張慧,鄧艷
(湖北省孝感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高危妊娠主要是指孕產婦及胎嬰兒存在較高危險性的妊娠過程,多與產婦年齡、慢性疾病、妊娠合并癥以及不良行為等因素有關[1-2],產婦及圍生兒均具有一定的死亡風險,嚴重影響其妊娠結局。因此,加強孕期的健康管理,對改善母嬰結局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常規的健康護理管理缺乏針對性,在孕產婦的健康管理中具有較大的局限性[3]。因此,臨床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高危孕產婦管理模式,通過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可明顯改善孕產婦的妊娠結局?;诖?,本研究選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本院接收的 84 例高危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高危孕產婦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收的84 例高危孕產婦,按照護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 例。對照組年齡23~36 歲,平均(28.32±3.14)歲;孕周27~34周,平均(32.46±3.12)周;初產婦29例,經產婦13例。觀察組年齡24~36歲,平均(28.40±3.20)歲;孕周27~34周,平均(32.38±3.09)周;初產婦28例,經產婦1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4]:均經高危妊娠評分,符合高危孕產婦的評價標準;孕產婦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并發癥者;多胎者;合并其他嚴重功能障礙者;依從性差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包括體征觀察、胎心監測、飲食護理、健康指導等基礎方式。觀察組采用高危孕產婦管理,①篩查評估:所有孕產婦均接受妊娠風險評估分級,按照綠(低風險)、黃(一般風險)、橙(較高風險)、紅(高風險)、紫(傳染?。5]5 種顏色進行分級標識,并依據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評估結果為紅色的孕婦實施轉診追蹤管理。②隨訪追蹤:針對不同孕婦實施定期孕檢與隨訪,按時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肝功能、B 超檢查、心電圖檢查以及標本外送DNA 檢測等基礎孕檢項目;且對于存在梅毒疾病的孕婦,實施藥物追蹤治療,以降低新生兒的患病風險;而對于乙型肝炎等慢性疾病患者,進行干預,同時,加強產檢及肝功能檢查。③一對一會診制度:針對妊娠合并癥的孕產婦,需提供不同的醫學指導及專家會診,以加強其疾病干預措施,緩解其癥狀表現。④網絡追蹤管理:為每例孕產婦建立網絡產檢檔案,并保持實時更新,及時上傳高危信息,嚴格按照顏色標識進行預警,同時,給予標注與追蹤,以及時發現與處理高危事件。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孕產婦的妊娠期高危事件發生情況,包括子癇前期及孕期出血等。②比較兩組孕產婦的母嬰結局。包括自然流產、早產、產婦死亡以及新生兒死亡等情況。③比較兩組孕產婦的分娩方式。④比較兩組新生兒的基本情況。采用新生兒評分(Apgar 評分)對兩組新生兒在出生1 min 及5 min 時的基本健康情況進行評定,10 分為正常,<7分為輕度窒息,<4分為重度窒息[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產婦妊娠期高危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妊娠期子癇前期發生率及孕期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期高危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high risk events in pregna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兩組孕產婦母嬰結局比較 觀察組早產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無新生兒死亡的情況發生,新生兒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自然流產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中均無產婦死亡事件發生,見表2。

表2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兩組孕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陰道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delivery mo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兩組新生兒評分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在出生1 min及出生5 min時新生兒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新生兒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neonat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4 兩組新生兒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neonata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組對照組(n=37)觀察組(n=42)t值P值8.25±0.56 9.36±0.61 8.385 0.000 6.64±0.37 7.25±0.36 7.418 0.000
高危孕產婦是妊娠風險較高的一類孕婦群體,可導致難產及胎兒死亡等不良事件的發生,對產婦及圍生兒的生命安全均造成了嚴重威脅[7]。因此,針對高危孕產婦,臨床需給予及時有效的管理干預措施,以改善妊娠結局,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的死亡風險[8-10]。但在常規的孕期健康管理干預中,臨床多以基礎性護理管理措施為主,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在高危孕產婦的護理管理中通常無法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11]。
高危孕產婦管理可針對高危孕產婦的風險等級進行綜合評估,并實施差異化的護理管理,通過不同等級的預警與追蹤,實現動態化的健康護理管理,有利于高危事件的及時發現與處理,對母嬰結局的改善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12]。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妊娠期子癇前期發生率及孕期出血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高危孕產婦管理可顯著降低妊娠期不良事件發生,保證孕產婦的孕期安全。觀察組早產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新生兒死亡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均無產婦死亡事件發生;觀察組陰道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在出生1 min及出生5 min時的新生兒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高危孕產婦管理妊娠結局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管理。
綜上所述,高危孕產婦管理對改善孕產婦妊娠結局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