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王召欽,何清,吳明,胡俊,賴錦志,吳琰,張鈺坤,王旭,雷云龍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設備科,廣東 深圳 518112)
隨著世界重大突發疫情暴發,在危重癥患者和重癥患者的搶救過程中,呼吸機、體外膜肺氧和器(ECMO)等急救設備是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爭取搶救時間必須的硬件設施[1]。本院院領導、設備科對專家組成員提出的所需醫療設備、醫用耗材等急救設施啟動線上線下緊急采購綠色通道,與臨床一線做到無縫對接,圓滿完成了疫情防控期間醫療設備的保障工作。本研究分析疫情期間本院急救醫療設備的儲備及使用情況,旨在為更好地在疫情突發中保障急救醫療設備和防護設備的精準到位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本院是一所以傳染病為特色的三甲專科醫院,有肝病樓(4層)、肺病樓(4層)、感染病樓(4層)、綜合樓A(9層)、綜合樓F(22層)5棟住院樓,按照傳染病專科醫院的設置,各棟樓均有獨立的重癥病區和病房,并配有各自專用的有創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等急救設備。各病區兼職醫療設備管理員定期維護、保管相關急救設備,確保急救設備均處于完好備用狀態。疫情發生初期,設備科在全院調配呼吸機、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ECMO搶救患者,以保障患者的搶救工作順利開展[2-4]。
在重大突發疫情中,隨著患者的日益增多,設備科以“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請示院領導啟動醫療設備緊急采購綠色通道,盡快儲備急救設備和防護設備,以保障救治患者的醫療設備隨時可用。儲備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按照專家組成員提出的醫療設備需求緊急調研,包括品牌、價格、到貨時間等。然后設備科科長匯總全部信息后請示院領導,院領導線上集體決策;一致同意后,設備科立即通知供貨商送貨安裝,最快當天安裝使用,如有需要從廣州或其他地方調貨,但最晚不超過3 d。對于200 萬的ECMO 醫療設備,從決定購買日到安裝使用,僅用2 d 的時間。二是從其他兄弟單位緊急借調使用,疫情期間儲備的急救醫療設備,見表1。除以上搶救患者的急救醫療設備,面對傳染疫情,全院防護工作至關重要。在轉運重癥患者、運輸患者標本、給患者做支氣管鏡檢查、給患者做氣管切開等具有極高感染風險的操作時,需配套最高級別的防護措施。本院在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就緊急儲備了一批防護裝備,見表2。尤其是動力送風系統,是為患者做支氣管鏡檢查、氣管切開、肺移植手術、患者病毒標本檢測的必備防護設備,本院在3 d的時間內從全國范圍內籌集到10臺。

表1 急救設備采購匯總表

表2 防護設備采購匯總表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新型、高科技急救醫療設備是重大疫情防控中搶救患者以脫離生命危險的必備設施,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醫療設備第一時間精準到位關乎患者的生死。因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如何建立及優化急救醫療設備運行保障機制值得深入探討。首先需注重醫院急救醫公共衛生事件中療設備的日常保養、維護、管理。急救醫療設備必須每天開機檢查是否正常可使用狀態,如有故障,及時報修并在故障解除前掛上“儀器故障”的標識。醫院設備科應充分了解全院的急救醫療設備情況,并實時更新全院急救醫療設備分布匯總表,以便以最快的速度調撥全院可使用的急救醫療設備[5-6]。其次在日常的急救醫療設備使用中,加強醫護人員的操作培訓和應急演練,確保各科室醫護人員均能熟練的使用各種急救醫療設備。日常醫療設備操作培訓的重要性較高,當各種急救醫療設備調撥到病區,病區的醫護人員需立即進行操作,即需熟練掌握實操知識[7-8]。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院第一時間建立職責清晰、高效運轉的應急團隊,制定各項應急保障機制[9-10]。實時關注疫情的變化及發展趨勢,根據臨床一線專家們的需求,及時提供各種高、精、尖的急救醫療設備,為搶救患者的生命爭取更多的時間。通過緊急采購、院內調撥、市內借調等多種方式籌集到醫療設備,以便順利完成疫情期間急救醫療設備的保障運行工作[11]。
最后在急救醫療設備的采購方面需注意以下幾點:醫院急救醫療設備的品牌盡量統一1~2個品牌,便于醫護人員的熟練操作;在醫療設備模塊配置上需充分考慮使用場地、救治病種等綜合因素;在采購有專用醫用耗材的醫療設備時,需有充足的專用醫用耗材,尤其是進口醫療設備,如缺乏專用耗材,急救醫療設備則無法使用;急救醫療設備需逐步向國產設備傾斜,依賴進口醫療設備存在較大的隱患,出現耗材斷供、維修配件缺乏等問題時,嚴重影響患者進一步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