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淼
(葫蘆島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遼寧 葫蘆島 125001)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疾病,其臨床表現為腹痛、脹氣、打嗝、燒心、食欲降低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目前,臨床治療幽門螺桿菌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雖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整體療效不佳,臨床治療難度大,部分患者在給藥后還會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1]。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 月本院收治的81 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患者實行不同方案進行治療,以分析患者的最佳用藥治療方式,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1 例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患者,根據用藥方法不同分為 A 組、B 組、C 組,每組 27 例。A 組男 15 例,女 12例;年齡31~78歲,平均(61.35±8.45)歲。B組男16例,女11例;年齡35~77歲,平均(61.17±8.69)歲。C組男17例,女10例;年齡33~76歲,平均(61.49±8.33)歲。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確診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符合胃炎的診斷標準;②各項臨床指標符合本實驗標準;③患者依從性高;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者;②哮喘者、枯草熱過敏者;③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④臨床資料缺失者。
1.2 方法 A 組患者采用三聯藥物治療:奧美拉唑腸溶片(北京太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14,規格:20 mg×28 s),口服,遵醫囑根據病情調整劑量;阿莫西林膠囊(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6020131,規格:0.25 g×10 s×3板),口服,每次0.5 g,每天3 次;克拉霉素膠囊(浙江亞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223,規格:0.25 g×6 s),每次0.25 g,每天2次,根據病情變化調整劑量。B 組患者采用四聯藥物治療:四聯藥物包括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膠體果膠鉍;前3者用藥方式同A組;果膠鉍膠囊(山西云鵬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949,規格:50 mg×20 s),每次150 mg,每天4次,餐前1 h或睡前服用。C組患者采用序貫療法:第1~5天,口服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第6天,口服奧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直至患者病情恢復;奧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藥方式同A組;甲硝唑膠囊(華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0404,規格:0.2 g),口服,每次0.5 g,每天3次,根據病情變化調整劑量。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3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消化道癥狀緩解時間、Hp根除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復發情況。Hp 根除情況:于治療1 個月后進行Hp 檢查,Hp 轉陰,13C、14C尿素呼氣試驗陰性[2],為Hp根除;分別計算3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嘔吐、頭暈乏力、腹瀉、皮膚過敏等[3]。復發情況:分別于3組患者治療1個月后進行隨訪調查,回訪率100%,記錄病情復發情況并計算各組復發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消化道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C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消化道癥狀緩解時間均分別短于A組、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消化道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表1 3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消化道癥狀緩解時間比較(,d)
注:與A組比較,aP<0.05;與B組比較,bP<0.05
組別A組B組C組消化道癥狀緩解時間4.16±1.71 4.24±1.38 2.35±0.32ab例數27 27 27疼痛緩解時間3.18±1.83 3.56±1.24 1.28±0.41ab
2.2 兩組患者Hp根除情況比較 A組患者HP根除20例,B組19例,C組26例;C組患者Hp根除率為96.30%,高于A組(74.07%)和B組(70.3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A組出現惡心嘔吐1例,頭暈乏力3 例,腹瀉1 例,皮膚過敏1 例;B 組出現惡心嘔吐2例,頭暈乏力2例,腹瀉2例,皮膚過敏1例;C組出現頭暈乏力1 例;C 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70%低于A 組(22.22%)和B組(25.9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復發率比較 A組復發6例,B組5例,C組0例;C組復發率(0.00%)低于A 組(22.22%)和B 組(18.5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胃炎臨床發病率相對較高,其發病原因主要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屬于微需氧的革蘭陰性菌,定植于患者胃黏膜,在出現炎性改變期間會對患者胃黏膜上皮造成嚴重的損傷,在病情逐漸惡化期間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盡早落實患者的早期治療工作[4]。臨床治療該病,應根據患者病情而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本研究結果顯示,C 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消化道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A組、B組,HP根除率高于A組、B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復發率分別低于A 組、B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患者治療期間,基于序貫療法的方式,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性的同時能明顯改善患者病情。
近年來,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患者用藥期間,序貫療法得到了逐步的推廣和普及,在實施治療期間,基于序貫療法的,先予以患者奧美拉唑聯合阿莫西林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后再給予奧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進行治療,通過先后治療順序的變化,可綜合患者體內幽門螺桿菌的變化情況進行給藥,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性的同時,更好的改善患者病情。在用藥過程中,奧美拉唑的屬于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可對H+-K+-ATP酶進行抑制,阻斷胃壁細胞內的H+外流,從根本上管控胃酸合成,調整pH值,對胃黏膜發揮相應的保護作用[5]。阿莫西林為臨床中常用的消炎藥物,克拉霉素與阿莫西林一致,可對幽門螺桿菌發揮一定的抑制作用,阿莫西林可破壞Hp 的細胞壁,使克拉霉素能更好的作用于病灶位置,在二者的協同作用下,可進一步提升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消除致病菌[6]。甲硝唑抗菌作用較強,可作用于細胞的DNA 代謝過程,進而促使細胞死亡[7]。以上藥物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升患者臨床用藥效果,降低Hp 的耐藥性,進而降低患者治療后的復發風險,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性,避免患者在用藥后期出現復發的情況[8]。
在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患者實施治療期間,基于序貫療法方式的實施,在提升患者用藥治療效果以及用藥安全性的同時,能發揮顯著的鎮痛效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9],提升HP的清除率,避免在患者治療后期出現遠期復發的情況,利于患者預后,應用價值顯著。但本研究納入樣本量不足,且患者間的存在差異,患者在不同用藥方案下的治療效果尚不明確,因此,未來還需進行大量的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序貫療法應用于幽門螺桿菌感染活動性慢性胃炎患者可有效改善病情、減少復發,與三聯藥物、四聯藥物方案相比,用藥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