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當下的基礎教育領域,校園文化建設的地位得到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逐漸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實踐證明,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品格,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因此,為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勢在必行。但在當下,深化校園文化建設,仍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部分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不夠到位。當下個別學校仍然秉持“唯分數論”的原則,對于學生的文化課分數十分重視,而對于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較為忽視。有的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管理者認為校園文化的建設無關緊要,最重要的還是以“升學”為主,無法達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新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的目的。
二是個別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出現了問題。例如,本想塑造書香校園文化,卻在操作中強迫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閱讀大量實際上無法看完的書籍,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因而,小部分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因方式出現問題,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無法達到預期要求。
三是部分教師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出現偏差。一小部分教師對于學校深化校園文化建設不太認同,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的重心應當是課業的學習,而非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校方的校園文化建設的配合不夠到位,無法認識到校園文化的重要意義,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也較為淺顯。因此,個別教師在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工程中的消極態度,也成為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絆腳石。
為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改善:
一是學校應當加強對于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個別學校管理者不應當只將目光放在“升學”和“分數”上,應當將目光放得更為長遠,須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傳承有百利而無一害,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培養好處良多。學校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便能更好地貫徹落實新時期黨和政府所提出的育人要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育出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二是學校應當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學校在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在施行之前需要科學合理的評估,以免達到反效果。校園文化的建設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見效,需要持之以恒貫徹落實。只有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為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而服務,當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完成之后,學生也能從中吸收更多更好的“養分”。
三是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投身于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育人”才是核心要素,而“育人”不僅僅指的是教授文化課,更是幫助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思想價值觀,培育良好的個人習慣。良好的校園文化會在不自覺的過程中影響學生往好的方面發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變得更好。因此,為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情況下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校園文化建設,并積極投身于這項工程之中,以便影響更多的學生,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受益,同時也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育更多優秀的建設者。
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成長,助力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因而校方應當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接班人。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