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娟(北京)

年關將至,老母親在家鄉盼望,漂泊在外的游子漂洋過海也要回家團聚,何況現在交通便捷,一千多公里的距離根本不是問題。站在闊別半年的老娘面前,用鄉音喚一聲:“姆媽”,擁她入懷,看見老娘臉上慈祥的笑容,也喚醒了自個兒心底深處的眷戀。娘在家就在,有娘在,無論我多大歲數,仍然是娘的滿崽。可以任性、可以撒嬌、還能小小的耍賴,與生俱來的這份親情始終是我生命暖陽,溫暖我心房。
家鄉的疫情防控到位,天羅地網的大數據、輿論發揮了很好的監管作用。不由得想起當年毛主席的一首詩詞:“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那幾個不小心傳染了新冠病毒的“蒼蠅”估計來不及抽泣、凄厲,便成了甕中之鱉。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面對肆意橫行的疫情,全國人民攜手并進同仇敵愾,“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急,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時勢造英雄,如果人人口誅筆伐步調一致,是否身心充沛著激進的樂觀情緒,也許要好過處心積慮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呢!話題扯遠了,就此打住,言歸正傳。
我從北京回來,盡管整個京津冀地區只有兩、三處有零星疫情通報,但全國的政策高度一致,行程碼呈現綠色才能讓你回家居家隔離,我必須獨自住進鳳凰城的小兩居里。老娘堅持要跟我一起住,跟我一起隔離。我說服不了她,轉念一想趁此機會好好陪陪老娘也好。陪她聊聊天,給她做點好吃的,顯擺下我的廚藝,說真心的這兩年煲湯、熬粥還是拿得出手滴!老娘的腦子非常好使,多年以前的事,我毫無記憶,可她卻如數家珍。唯一遺憾的是老娘眼睛高度近視,我站在門口捏著嗓子用家鄉話喊她一聲“肖娭毑”,她朗聲應答并熱情招呼我進屋里坐,問我來自哪里?哈哈!
老娘虔誠學佛,一直堅持早晨4點起床拜佛做早課,三十年了沒有間斷,真是令人贊嘆。專心一處無事不辦,這種心無旁騖的專注是我的一面鏡子,照見我的毛病與習氣。我本不想熬夜,可有事沒事總愛拖拉到深夜接近零點才能躺下,早晨起不來。老娘說我學佛不拜佛,沒有規矩。我說自己喜敬禪宗,時時在觀照自己念頭,既不懊惱過去也不擔憂未來,更不管閑事自尋煩惱。雖說得了一點自在,但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倘若做不到內外明徹,自凈其意,仍是迷人口說。我等剛強、頑劣眾生,若無持之以恒的實修,怕終究只是哄哄自己。茍日新、日日新,但愿每日不空過。
我住的小區東門外有一家津市米粉屋印象不錯,每次回來一定要去吃幾次。一大碗寬寬的米粉端上來后,空氣中彌漫了熟悉的香味,記憶中這碗湯粉是家鄉地道的小吃,百吃不厭。米粉需要加菜碼,每次都有七、八樣菜品任由自己選擇。辣椒炒肉加腌制的豆角是我的最愛,紅紅的辣椒,風干的豆角,看著就有食欲。米粉勁道而爽口,再喝一口熱乎乎的骨頭湯,回味無窮,日子仿佛變得輕快起來。曾有人問我,湖南人性格火辣與愛吃辣椒有關系么?也許有吧,一種食物能廣泛被大家認可,自然是味道。湖南人吃辣椒很細致、勁道,把紅辣椒剁碎拌入食鹽、豆豉、白酒、香油,然后放進密封的壇壇罐罐,做菜時候不論爆炒、涼拌、甚至清燉都會瀟灑地撒一把剁椒,色香味俱全。
一直很喜歡汪曾祺先生,除了他人很可愛之外,文章更耐讀。他到了一個新地方,既不看風景也不去書店,而是先去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字里行間好玩又有趣,汪老先生在1997年離開了人世。記得那一年我剛到北京,不喜歡喧鬧的時候常躲進圖書館讀書,不知不覺受了汪老的感染,世界先愛了你,你也要入了真情,寵辱不驚。
早晨去菜市場,看著琳瑯滿目的瓜果疏菜,由衷感恩大自然的恩賜。嫩嫩的芹菜葉能掐出水來,新鮮的豌豆青翠欲滴,這都是老娘愛吃的。賣菜的大嬸兒認識我,招呼的格外殷勤乖巧,“新出鍋的茶葉鹵蛋,來嘗一個。”那邊又遞過來兩塊酸棗粑粑,“自己做的,干凈,放心吃。”吃了嘴短不能不買,哈哈!欲望不高,給一點陽光便燦爛,就為買一個高興。滿大街的各種美食、小吃,各家店鋪亮出自家絕活。在家鄉住一個月,一日兩餐吃的絕不會重樣,從口福上來講確實宜居。可體重得小心了,歲數大了要管住嘴邁開腿,自律是成功的最低成本。若想身材繼續苗條,每餐堅持吃八分飽,不能敞開肚子大快朵頤。
臨走時驚喜發現有晾干的蘿卜干,記憶中蘿卜干蒸臘肉、熏干絕配,脆脆的有嚼勁,又帶有蘿卜的清香。小時候趕上出太陽的日子,媽媽一大早便洗蘿卜,切蘿卜。把一個蘿卜攔腰切成兩半,再一分為二、成四條、八條,每條大小均勻,但頂端一定不能切斷,這樣才能掛在衣服架上。媽媽切完后掛在衣架后便喊我拿了去涼在繩子上,一排排掛過去,空氣里彌漫了濃郁的蘿卜味道。待傍晚日頭西下小心翼翼地收回來,第二天繼續晾曬,一直曬到皺皺巴巴才放進一個大缸里反復揉搓。最后一道工序是放鹽和辣椒,先頭的一大盆新鮮蘿卜,縮水成了一小袋蘿卜干。媽媽很會做蘿卜干,常常分享給親戚和鄰居。
這活兒不難,我也曾多次想嘗試,但終究沒能成功。也許是眼高手低,也許是沒有耐心。好吃的豆豉要蒸曬五遍才有回味,香香的臘肉要經一整冬天烘烤才能變了顏色。家鄉四季的菜肴是一碗碗人間煙火,不論漂泊多遠,永不褪色的家鄉風味是平常日子里的那一碗米粉、一袋蘿卜干、一口自家釀制的糯米甜酒。中午做飯時我用蘿卜干蒸了一碗臘肉,清炒了空心菜,跟老娘干了一小杯米酒,日子過的愜意知足。友人問我每日里干些什么,我說過上了溫馨日子:做飯、買菜、喝茶,偶爾還領著老娘串親戚。春節臨近,年輕人時興上網拜年、搶紅包,可上了年紀的人仍然念念不忘過去的時光,要將一張張簇新的人民幣裝進紅包,遞到每一位兒女、侄兒、孫兒的手里,要親切地問候一句,見一面真人。
慢慢凝望一座城的煙火氣,在每個日子徐徐吐納,熟悉的鄉音、熟悉的叫賣聲、包括街道、書店、銀行日益交錯成它龐大豐富的表情,漸漸包裹著我。從春日至初夏,從秋陽到暮雪,每一個白晝、黑夜,不論面對真心還是假意,我心懷喜悅安享孤獨,讀書彈琴坐擁桑麻,日日是好日,在在處處恒吉祥。
為減少新冠病毒的傳染途徑,全國人民居家過春節。歷史上的庚子年歷經劫難,今年仍然沒能躲過。面對肆意橫行的疫情,中華兒女多奇志,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回家快半個月了,天空一直陰沉著臉在醞釀心事,今日終于放晴,盡管沒有湛藍的天、潔白的云,但有陽光明晃晃地照在窗臺上,心情莫名其妙好起來。我大聲唱起了鄧麗君的經典老歌。老娘說好聽,我說老娘您想聽啥歌隨便點,她開心地笑了,屋子里充滿了陽光。立春時分,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祝愿天下的父母身體康健、福祿雙全,祝愿親愛的同胞苦盡甘來,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