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彤
文題呈現
江河湖海、雪雨山川,大自然本就是一道極為亮麗的風景線,時刻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同學們,讓我們感受自然的性情,唱響自然的贊歌吧!
請以“自然贊歌”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寫作點撥
人有三書需讀,一曰文字之書,二曰社會人生之書,三曰自然之書。同學們在閱讀了梁衡的《壺口瀑布》后,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自己類似的經歷和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同學們閱讀“自然之書”。“記述游覽見聞,描摹山水風光,吟詠名勝古跡,抒發作者情思”。由此,同學們的“語言建構與運用”以及“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1.注意審題:“自然贊歌”這個話題已經限定了作文的對象是自然景觀。既然是“贊歌”,文中就要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從而培養自己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2.選材提示:選材需要選取自己親身經歷、印象深刻的旅游事件,使作文具有真情實感,且能讓所描摹之景猶在眼前,熱愛之情猶在心中。
3.寫作順序:時空順序是最基本的寫作順序,根據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來寫,給人一種清晰自然感。除此之外,也可以嘗試用其他游記寫作順序行文。
4.立意深遠:可仿照《壺口瀑布》一文,越到結尾處,越凸顯中心思想,將黃河的性格同人類反抗壓迫、柔中帶剛的精神內涵聯系起來。寫作前,一定要將“贊歌”的精神內涵梳理清楚,明確要賦予游記中的景物何種靈魂。
5.寫法支招:抓住景物特點,詳略得當,情景交融,恰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調動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引發聯想和想象,使作文內容豐富,景物特征突出。
習作展示一
望廬山瀑布
梁子琪
我小學時曾學過一首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其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真想親身體會一下詩人站在瀑布下的感受。于是,我懷揣著這樣的熱情,在夏秋之交時,從北京奔赴江西九江,只為一睹廬山瀑布的壯美風光。
下了車,我顧不上休息便立馬坐上了通往廬山的大巴。車開到一半時,窗外就已經煙霧繚繞了,還隱約能看見一些盤根錯節、枝繁葉茂的三寶樹。在這寂靜的環境中,偶爾能聽到幾聲鳥兒愉悅的鳴叫,讓人煩躁的情緒瞬間得到治愈。我想,這就是廬山瀑布為我鋪設的前奏吧。
伴隨著這美妙的交響曲,我們到達了著名的廬山瀑布。我迅速下車,隱隱約約已能聽到水流聲。我們踩著被露水打濕的石頭慢慢向瀑布靠近,隨著水流聲慢慢變大,我們終于看見了詩中所說的瀑布!那瀑布猶如一條白練傾瀉而下,翻騰的水流咆哮著撲向陡峭的山崖,水珠四濺,如冬天那不懼嚴寒、傲然怒放的梅花,瓣瓣盛開,無拘無束,水霧相互纏繞,分不清哪是水,哪是霧。陣陣微風吹過,飛瀉而下的瀑布將波動的水汽灑在了我身上,我閉上眼睛,任憑衣服被打濕。我放空心靈,忘記煩惱,忘記憂愁,全身心仿佛已經和這充滿魅力的瀑布融為一體,我不禁吟出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當然還有更可貴的,那就是我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廬山瀑布之所以雄偉壯麗,不僅是因為它給人們帶來了震撼的壯美之感,更因為它如士兵般百折不撓,對抗著堅硬的、奇形怪狀的巖石,遇到挫折也毫不猶豫地向下俯沖,無所畏懼!
我想說,望廬山瀑布,當真能激克難決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學校初二·1班)
點評
作文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來呈現廬山瀑布帶來的震撼力。一首詩激發了小作者的好奇心,帶著好奇心去親自感受廬山瀑布的壯美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小作者很可貴的地方在于她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大家,并將自身融入自然美景中,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待大自然的姿態呢?贊美之情溢于言表,人的精神自然蘊含其中。
習作展示二
黃河禮贊
閆祎霏
壺口瀑布,西臨陜西省,東瀕山西省。在陜西地界,到處都是黃土高坡,稀疏的草能從這干巴巴的土地里鉆出來,實屬不易。但是,有一條寬大的河來了,它潤濕了黃土地,挽救了生命,它就是黃河!
夏天,我乘坐大巴車順著崎嶇的山路向黃河奔去。未見黃河先聞其聲,河水奔騰咆哮的聲音響徹云霄,連車里睡覺、玩手機的人也紛紛被吸引過去,看向窗外。
之前,我以為壺口瀑布只是一個大一點的瀑布,沒什么特別的地方。可當我真正站在壺口瀑布身邊時,馬上就被那湍急的水流、飛濺的浪花、咆哮的河水鎮住了!它是那么的寬廣、龐大,好像一只巨大的正在怒吼的獅子。
向壺口瀑布最高處望去,兩岸石壁峭立,渾濁的河水被壓縮聚集在狹小的空間內。水流向下涌去,濺在兩岸的峭壁上,原本高大的山門峭壁被沖得沒了棱角,水與水之間也互不相讓,碰撞出高大的水花。瀑布向下沖去,在下面形成漩渦,水花飛濺激起水霧,水霧竄天而起,像是要把天攏進自己的懷里。這就是波瀾壯闊的黃河啊!我要高聲贊美黃河!
黃河在冬季枯水期又是另一番景象,我帶著好奇心來看壺口瀑布的另一面。一樣的陜西,一樣的路程,沿著岸,車子緩緩開動,我看向窗外,在靠近沿岸的地方,原本波瀾壯闊的黃河被凍成了一條寬闊大道,正所謂“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這是少有的安靜而又溫柔的黃河啊!但它還是那樣的豪放,那樣的大氣!
到了枯水期,岸上的人沒有那么多了,而且人們都離得遠遠的,生怕水濺到自己身上,生怕水霧激起會讓自己更冷,生怕滑倒自己。黃河上游的冰被水沖下來,狠狠地打在沿岸,濺起水花,又打在岸邊的冰錐上。黃色的冰,黃色的水,黃河看起來還是那么兇猛,似乎還想繼續波濤洶涌下去。但其實用心看,它流得緩慢了許多,你會發現它溫柔了不少,就像一位母親,有不耐煩發脾氣的時候,也有溫柔慈愛的時候。這就是溫柔慈愛的黃河啊!我要高聲贊美黃河!
我要贊美黃河!夏冬輪回,怎樣都是你,你是華夏兒女的母親,你見證了炎黃子孫曾經的苦難,承載著華夏兒女的希望,灌溉著中華人民世世代代不屈不撓、豪情滿懷的壯志,向著更美的明天奔流不息!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豐臺實驗學校初二·2班)
點評
這篇《黃河禮贊》將壺口瀑布一帶作為描寫對象,贊美了黃河在夏天雨季時洶涌澎湃、波瀾壯闊的特點;也贊美了黃河在冬季枯水期時溫柔包容卻仍舊緩慢奔流的特點。小作者賦予黃河以人的動作和思想,寫活了黃河,更寫出了黃河之魂魄,它帶給人們希望,就像振奮人心的奏鳴曲,引發了受黃河養育的中華兒女們的感激與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