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
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在7月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2021年深化醫改工作將圍繞4個重點開展,包括進一步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統籌推進相關重點改革。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推廣醫改典型經驗,強化改革系統聯動和落地見效。
“三明醫改打出了一套適合三明實際情況的醫改組合拳,為各地因地制宜推廣積累了非常好的經驗。”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司長許樹強介紹,總結三明醫改的精髓,主要包括改革整體聯動、完善醫改經濟政策、健全醫院內部激勵和約束機制、推動醫療資源下沉。
據三明市副市長張元明介紹,福建三明醫改9年多以來,人均預期壽命由2010年的75.29歲提高至2020年的80.02歲。全市22家縣級及以上醫院工資總額比改革前增長了3.08倍,醫務人員平均年薪從5.65萬元增加到16.93萬元。在贍養比逐年下降的情況下,全市城鎮職工醫保連續8年保持盈余。
國家衛健委體改司一級巡視員朱洪彪表示,各地在學習借鑒三明醫改經驗時要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既要學習和推廣三明醫改經實踐、普遍適用的經驗,也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實事求是,不要簡單地照抄照搬。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副主任李斌表示,接下來,國家衛健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經驗推廣力度。一方面研究制定深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實施意見,提出因地制宜、分門別類推廣三明經驗的真招實招,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具體改革舉措可量化、可考核,推動三明醫改經驗在各地開花結果。另一方面,用好三明市“全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推廣基地”這個平臺,定期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培訓,加大對三明醫改經驗的推廣和宣傳力度。
此外,還將加強督促考核。李斌透露,目前正在制定推廣三明醫改經驗考核指標體系,將選取關鍵指標,對各省份推進的工作情況、取得的成效進行定期評價,并將結果通報給地方黨委政府,同時要求各省份也要加強對本地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的指導和考核。
“實施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推動形成有序的就醫格局,是‘十四五時期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李斌介紹,在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方面,將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和第二批區域醫療中心的試點建設項目,并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持續提高縣級醫院的綜合能力。
“從今年開始,將重點支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重點人群健康服務補短板、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這四大工程,共計14個方向的項目建設。”許樹強介紹,這些工程項目是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發揮重要作用。
在推進公立醫院發展的過程中,要堅持試點先行,通過試點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據許樹強透露,在試點的選擇上,主要以醫院為單位和以省為單位。近期將選擇若干家大型高水平三級甲等醫院為試點,推動醫療技術和醫院管理的升級換代、創新發展,逐步提高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四級手術占比、醫療服務收入占比、人員支出占比、人員薪酬中固定部分的比例等指標。
以省為單位的試點工作,主要考慮現在正在推進的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也就是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重慶、四川、陜西、青海、寧夏。要統籌推進這11省份域內的大型公立醫院,和地市級、縣級等不同類別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探索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和支撐體系,加快形成符合實際、可推廣、可復制、可持續的經驗和模式。
同時,國家衛健委將適時組織實施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開展公立醫院網絡、臨床重點專科群、高質量人才隊伍、“三位一體”智慧醫院4個重點建設行動,推進醫療質量、患者體驗、醫院管理、臨床科研4個能力提升工程,促進我國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再上新臺階。
許樹強表示,建設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要以體系整合為路徑,以體制機制改革為保障,以信息化為支撐。經過前期的準備,山西、浙江、廣西3個省(自治區)的6個縣被確定為試點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地方黨委政府成立了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試點工作領導組織體系。試點工作著力強化服務體系整合,強化政府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薪酬等機制創新,強化信息化支撐工作。“我們希望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為試點地區的人民提供連續性、便捷性、持續性的醫療衛生健康服務。”
我國處于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依然艱巨繁重。李斌介紹,在今年醫改重點任務里,要毫不放松地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提升重大公共衛生應急和防控能力,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創新醫防協同機制等工作任務。
在統籌推進相關重點改革方面,主要涉及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改善群眾服務體驗、加強醫學人才培養和使用、增強藥品供應保障能力等內容。
據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負責人王國棟介紹,推進藥品和耗材的集中帶量采購改革是深化醫改的一項重要內容。下一步將納入更多品種,在降低群眾負擔的同時兼顧企業合理利潤,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創新藥和臨床急需藥品的上市方面,國家藥監局共批準了藥品上市注冊申請766件,同比增長103%。其中包含創新性藥物21個和納入優先審評的藥物139件。
在中藥傳承方面,國家藥監局會同多部門發布了《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制定發布了《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控制與標準制定的技術要求》,頒布第一批中藥配方顆粒國家標準160個。
在加快兒童用藥審評審批方面,2021年已經批準了13個兒童用化學藥品上市,其中有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批準的兒童專用藥,有水合氯醛/糖漿組合包裝、咪達唑侖口服溶液、苯丁酸鈉顆粒等。
國家藥監局藥品監管司司長袁林介紹,接下來將持續推進臨床藥品試驗管理改革,優化審評審批機制,實行臨床急需、罕見病用藥優先審評審批,加快優先審評審批品種、臨床急需、兒童藥等品種的上市審評審批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