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歡(左)調研檢查防火安全、值班值守、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工作。
2014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雪、冒嚴寒,親臨我市看望慰問林業職工和駐地官兵,問冷暖,聽民聲,為我們帶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與殷切期望。
為貫徹落實好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阿爾山將旅游發展、棚戶區改造、生態保護作為3項重大工作,立足生態謀發展,圍繞旅游抓產業,突出特色樹品牌,創新發展促提升,舉全市之力開創阿爾山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7年來,阿爾山聚焦棚戶區改造,讓人居環境好起來。全市上下盡銳出戰、硬核攻堅,黨員干部示范引領,軍、企積極參與,各界群眾踴躍響應,應晨曦、斗寒暑,圓滿完成棚戶區改造工程,歷史性地改變了城鎮面貌和人居環境,塑造了以“為民、擔當、實干、協作、奉獻”為核心的“阿爾山棚改精神”。
聚焦旅游產業發展,讓群眾生活富起來。立足自治區“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發展方向和盟委“五區”建設目標,在文化和旅游部的精準幫扶下,乘勢發展、主動作為,旅游產業質效同增,旅游品牌做優唱響,發展勢頭蒸蒸日上,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阿爾山智慧”。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讓綠水青山美起來。嚴守生態環境底線,留住了綠水青山;深入挖掘資源潛力,開發了冰天雪地;凝聚綠色發展共識,贏得了金山銀山;生態圈越來越美,朋友圈越來越廣,為新時期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阿爾山方案”。
7年來,我們萬眾一心“促發展”,淬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市考察時強調,“要加快棚戶區改造,讓群眾早日住上新房”。
在棚戶區改造工作圓滿收官后,我們立足持續鞏固成果,相繼實施林海街升級改造、阿爾山論壇會址建設等發展項目,把轉變城市面貌、推進融合發展作為提升政治能力,強化實干擔當的最前線,廣大干部敢當急先鋒、敢打攻堅戰,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與群眾拉家常、談想法、促進度,用優良的工作作風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生態阿爾山
我們矢志不渝戰貧困,打造了實干的干部隊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阿爾山地處林區,產業結構單一、致貧原因復雜讓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難度倍增。
廣大干部在剛剛結束棚戶區改造后,迅速轉戰脫貧攻堅主戰場,在企業、軍警部隊主動參與協作下,在文旅部和北京東城區的幫助下,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全員上陣,戰旗飄飄。我們緊緊抓住產業“金標準”,下足施策繡花功,用大家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實現“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增收、人人能脫貧”。
我們眾志成城抗疫情,厚植真摯的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上下在黨中央、自治區黨委政府、盟委行署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科學判斷疫情形勢,精準把握發展態勢,廣泛動員、組織、凝聚群眾,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構筑了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7年來,阿爾山久久為功打造旅游熱地。在旅游產業強基固本、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會展經濟,設立阿爾山論壇,帶動舉辦武漢大學校友經濟論壇、中國生態文明論壇等高端論壇會議;持續辦好杜鵑節、圣水節、冰雪節等節慶活動,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晉升為5A級景區,阿爾山火山溫泉國家地質公園晉級為世界地質公園,我市成為國內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善作善成打造生態寶地。我們持續深化“兩山”理念,秉承“生態無價、資源有償”的理念,持續釋放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生態紅利”,讓廣大群眾共享“綠色福利”。
上下齊心打造和諧福地。加大雙擁共建工作力度,擁軍優屬政策全面落實,軍隊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完善,官兵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成功創建自治區級雙擁模范城。
深入推進民族團結“七進”工作,開展“民族團結助力脫貧攻堅各族人民攜手共進小康”系列活動,連續3次獲內蒙古自治區雙擁模范城稱號。
7年來的實踐證明,我們要牢記囑托再出發,一任接著一任干,團結奮進、擔當實干,全力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發展新路。
一是堅持政治建設不動搖,推動頭腦武裝再深化。始終把講政治放在首位,堅持不懈強化頭腦武裝,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定盤星、壓艙石、指南針,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聽從習近平總書記指揮,堅決聽從黨中央號令,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阿爾山工作的指示要求,自覺把各項指示工作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謀劃和推動,確保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是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推動生態文明再提升。把生態保護任務擺在首位、挺在最前,全力打造“兩山”理論實踐創新樣板市。持續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實施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森林珍稀樹種保護、“兩山”實踐創新館等項目,強化森林草原防火體系建設,加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
深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重點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筑“三大三小一接續”特色產業體系,做強做優大旅游、大礦泉、大林下產業,做新做特小種養、小商業、小勞務產業,把口岸商貿物流作為接續產業加以培育,全力做好生態產業化,嚴限無序開發,實現永續發展。
三是堅持做好旅游不動搖,推動高質量發展再加力。堅持實施“旅游+”“+旅游”戰略,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重點實施“三區”改造升級,豐產溝、太陽谷、卓爾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開發建設,荊花溫泉康養特色小鎮和旅游綜合服務配套等旅游產業項目。
深入打造“四個集群”,持續完善“四個體系”,全力建設“兩地一城”(世界級地質研學基地、國家級康養旅游基地、中國北方會展名城)。
努力將森林、景觀、口岸、礦泉四大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賦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實際內涵。向產業創新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不斷提升主導產業發展動力活力,增強“進”的勢頭,創造“好”的效益。
四是堅持發展為民導向不動搖,推動人民福祉再增進。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滿懷真情辦好民生實事,堅持量力而行推進民生工程。加快推進交通網建設,健全城鎮體系,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智慧阿爾山。
重點實施阿爾山機場改擴建、白阿鐵路烏蘭浩特至阿爾山段擴能改造、伊爾施地區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嶺南三鎮基礎設施、全域5G信號覆蓋。
著力辦好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實事,持續完善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保障體系,在繼續鞏固現有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著手解決城市低收入人群的貧困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十四五”藍圖已經繪就,第二個百年征程已經開啟,阿爾山將努力在攻堅克難中擔當有為、贏得主動,開辟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后勁更足、特色優勢充分釋放的阿爾山發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