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近日,“滴滴出行”APP被下架引發關注。據通報,“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
7月2日,國家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對滴滴啟動網絡安全審查。隨后,對“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的網絡安全審查也啟動了。
隨著互聯網對人們生產生活影響逐步深入,數據安全也越發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公安部原副部長、國家網信辦原副主任陳智敏,一直關注數據權屬與安全問題。
他希望,充分利用我國在互聯網基礎設施領域的優勢,認真研究數據權屬問題,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數據權屬規則制定,爭取話語權,為制定公平合理的全球數字治理規則提供中國方案,促進全球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共同構建網絡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數據將成為最大的生產資料,會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公共資源。數據被稱為“21世紀的石油和鉆石礦”,已經成為人類一切社會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的基礎。
“數據在數字經濟時代是核心資源、戰略資源、生產資料、社會財富。”陳智敏說。
但他也指出,數據權屬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在理論上、法律上和國際社會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和規則。
“數據權屬既是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政治問題、法律問題、國際安全格局問題,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到每一個企業。”
陳智敏說:“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化過程中,必須解決好數據權屬問題。這也是落實好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現實需要。”
陳智敏認為,當前要明確數據權屬還存在一些難點。比如,要賦予數據資產屬性,還面臨如何處理好數據資產與傳統財產之間的矛盾與問題。
一是數據資產寄存的網絡空間與傳統財產所屬的現實空間之間的矛盾,二是數據資產的虛擬屬性與財產的現實屬性之間的矛盾,三是數據資產的可復制性與傳統財產的唯一性之間的矛盾,四是數據資產之間關聯交織難以分割與傳統財產的穩定性和固定性之間的矛盾。
數據權屬不是簡單的歸屬問題、經濟問題,在陳智敏看來,數據權屬不清晰會帶來一系列安全問題。
數據權屬關系到國家安全。數據是網絡運行的核心載體和關鍵內容。
國家安全的任何一個領域都離不開數據支撐,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科技、軍事、生物的敏感數據泄露或被惡意利用,會對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特別是一旦形成數據壟斷和數據霸權,將會導致出現政治、經濟等風險。
數據權屬也關系到公共安全。當前我國違法犯罪發生結構性變化,電信網絡詐騙等非接觸性犯罪已成為影響社會治安的突出問題,詐騙案件已超過盜竊案件,部分省市電詐案件已占刑事案件總量近一半。
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也與數據權屬密切相關。如果大量涉及個人身份、家庭、經濟狀況、興趣偏好等公民個人隱私和人臉、指紋、DNA等不可逆轉的生物特征等敏感信息被泄露或惡意利用,不僅將嚴重危害個人隱私安全、經濟權益,還會對公民造成終身性的安全隱患。
數據權屬關系到國際社會安全。目前,數據的跨境流通安全尚未形成國際統一的規則、法律保障,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戰略主動。
數字經濟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需要明確數據權屬。只有明確了數據權屬關系,才能進一步明確數據權利的主體和邊界,并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及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轉變過程中,明確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分配權等權利配置;才能確立數據資產的價值評估標準,合理進行征稅、股權配置、市場交易、收益分配等。
數據濫用、數據壟斷將削弱數字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動力。只有厘清數據權屬,數字經濟才能實現安全發展。
數據權屬還關系到人類社會和平發展與公平正義。新一輪科技革命將重塑人類社會形態,如果不從人類共同利益和公平正義角度,在國家、企業、公民之間對數據權屬進行整體設計和科學配置,讓數據資源產生的社會效益惠及全民,那么,就容易形成數據壟斷、數據寡頭,形成大量被數據控制的人,加劇社會貧富分化,造成社會撕裂。
數據權屬問題如何解決?陳智敏建議圍繞八個基本思路進行,包括黨的領導、主體在民、主權在國、政府管理、全民共有、企業開發、共享共用、法律保障。
“只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做好有關國家網絡發展和安全的頂層設計、制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組織協調各方力量、統籌推進各項工作、推動構建網絡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陳智敏表示。
在大數據時代,公民個人的數據權與人權、物權同等重要,共同構成公民的基本權利。國家享有對其政權管轄范圍內的數據生成、傳播、管理、保護、監管、調控、使用、司法和反制的權力。
這既是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基本保障,也是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的核心表現。在國家的數據主權和公民個人的數據主體權利中,有一部分要通過各級政府的管理來實現。
陳智敏認為,在中國,數據所有權應為全民共有,應堅持數據創造的財富為廣大人民享有,使享有數據基本權利的公民參與國民財富的一次分配或二次分配,保證社會的基本公平正義,探索一條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符合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的數據權屬和所有制之路。
數據是互聯網企業的主要業務。應明確企業在數據開發過程中的權益,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等價交換原則,保障企業的合法權利和權益,保證數據交易的公平合理,反對不正當競爭,反對數據壟斷。
“在明確數據公民的主體地位和權利、國家的主權和權力、企業開發使用的權益的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應全力推動數據的共享共用。”
陳智敏強調,同時,按照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原則,妥善應對因跨境數據流動共享共用帶來的安全問題,制定公平合理的全球數字治理規則。
他提出,當前可以加緊制定出臺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完善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
7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與現有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相比,新增“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申報網絡安全審查”等內容,數據安全的法律保障力度正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