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時期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重要性逐漸被認識,研究者和學校都提出了很多家校合作模式與方法,但是許多家庭由于種種客觀因素無法提供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及配合學校教育,因此家校共育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試圖以名師指導與名師工作室的新任務為突破點,并基于筆者多年的德育工作實踐,探討指導家校共育的有效實踐路線。
[關鍵詞] 名師工作室;家校共育;有效;實踐路徑
家校共育,一般是指家庭與學校以育人為目標,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在此過程中,家庭與學校相互配合與支持,形成互補的互動教育行為模式。由此,家庭與學校應緊密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才能實現有質地、有未來的教育。
一、當前家校共育存在的現實問題
家校共育面臨的諸多問題,阻礙、束縛了家校合力的形成,家庭與學校需要共同分析學生的問題所在,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各項核心素養水平,找到家校共育的根源問題,形成良好合力,助力學生成長。
1.觀念淡薄
迫于生計壓力、二胎放開等,目前許多家長無暇顧及學生的家庭教育,更無從配合學校教育,各種課后托管班、作業輔導班的層出不窮印證了這一點;由于家長的文化層次參差不齊,許多家長并無科學、良好的家庭教育意識,更不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與觀點,認為教育孩子應該主要由學校、教師來承擔,家庭只需要管好學生的衣食住行,尤其是隔代撫養、留守家庭更甚,使得學校、教師的教育角色變得更為強化、全能化。
2.方法單一
傳統的家校共育形式如家長會、家訪等仍然是家校合作實踐中的主要方法。有些學校仍然是每學期開展一至兩次家長會,主要講講學生各科學習成績、學生總體的思想動向,家校聯系單則是通知假期安排、安全防控等內容。即使是在互聯網背景下,QQ群、微信群的聯系主要是以家庭作業布置、事項通知為主,現有的家校合作內容單一、形式陳舊,且沒有指導家庭教育如何開展,家長如何積極應對與配合學校教育等較為深層次的內容。
3.溝通不暢
家校共育涉及家庭與學校,因此溝通渠道是否暢通直接影響家校共育的效果。目前大多數教師與家長以QQ群、微信群等互聯網手段進行溝通,可是大部分溝通的內容仍然是簡單的事務問題,很少對孩子的成長問題進行積極有效的探討。現有的溝通渠道只是發揮了基本信息傳遞的初級功能,并未對家校共育的實施提供更為有效的平臺。
二、名師指導、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
大部分名師都會擔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連接學校與家庭的最有效的溝通橋梁,家長也較為信任班主任;同時,名師具有一定的專業權威,使得他們在家校合作中成為最有力量的推手,這是名師指導家庭教育的巨大優勢。而名師工作室匯聚優質師資力量,應充分發揮其在家庭教育、家校合作過程中的示范、引領以及輻射作用。傳播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加強班主任溝通能力與水平等方面共享資源、共同提高教師在家校共育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這也是時代賦予名師工作室的新任務。
三、名師及名師工作室指導家校共育有效路徑探討
1.搭建有效交流平臺
名師工作室通過搭建“名師論壇”“家校共育之我見”“家校合作教育案例分析”等平臺,不斷促進教師成長、激發潛能,讓工作室成員掌握家校共育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培養與家長、學生的溝通技巧,組織相關的課題研究與課程開發,編輯相關的資料與案例集,用以更好地指導班主任與名師工作;同時,名師工作室可以通過與家委會等家長代表進行聯系,組織家長與名師共同學習相關理論,創設家長與名師對于家校共育的合作探討學習情境,以公眾號、直播平臺等創新技術形式,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家長傳播與分享家校共育的優秀、先進理念,并組織相關實踐活動,邀請家長與名師共同為提升學生素養出謀獻策。
2.強化家校共育觀念
名師在工作實踐中應該對家校共育的觀念不斷進行實踐與輸出,用于改善與激發家校合作教育效果,名師工作室應作為強有力的支持,指導和提升每一位成員的此項工作。對學生,要讓他們學會理解、尊重家庭成員,尊敬長輩,愛護幼小,體諒家長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易,學會關心愛護家庭,樹立努力學習的目標,不斷發展自我;對家長,創新溝通形式,以委婉、易于接受的語言指導家長理解學生、降低過高的期望,認識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改善親子關系,使家庭和睦。同時,通過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與家長互換角色,體會對方的不易,讓家長也能直觀感受學校的德育教育,從而對教師、學校工作更為理解。
3.整合資源突出引領
工作室聘請在家庭教育領域工作經驗豐富,職業素養高,有能力、有熱情的專家擔任工作室導師,對工作室成員、學員進行答疑、指導;工作室成員、學員接受同伴間的指導、檢查、評估,打造共同學習、扶持互助、資源互惠的互助機制;積極申報各級各類家庭教育課題,并充分結合區域家庭教育工作實際及需求,進行家庭教育專項研究;著眼于家庭教育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主動通過項目、專題等形式開展調研、訪談、研討等活動,為區域家庭教育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以工作室為平臺,整合優質資源,進行家校合作模式研究,參與家庭教育專業資源開發,積極參加家庭教育讀本編寫、視頻課程錄制等;完成一定數量的家庭教育工作專題系列微課資源;編寫混合式教學、活動案例等;開展信息技術與家庭教育工作融合展示研討會等,并主動加強與省內外家庭教育名校、名家、名師之間的交流協作,組織相關的交流、觀摩活動,探索具有一定模式的交流協作機制。
四、結語
家校共育之于學生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家長、學校、學生、教師都應參與其中,而且名師工作室有責任幫助與指導名師、班主任掌握家校共育的工作要點與方法,從而更專業地助力教師發展成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幫助家長更新觀念,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因此,幫助名師發展,創設家校溝通的情境與平臺,提供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發揮引領作用,是名師工作室參與、指導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吳晗清,趙芳祺,程竺君.家校共育現狀及可能的改變:來自家長的聲音[J].當代教育論壇,2020(01):80-86.
[2]楊曉萍.凝聚家校共育合力,深化勞動教育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0(07):1-2.
[3]段蘭蘭.基于微信的小學家校共育實踐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8.
[4]張曉薇.家校共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基礎教育研究,2018(16):85-87.
[5]邢增明.談家校共育的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9(04):158-159.
[6]高曉娜.家校共育:標準、困境與突破路徑[J].基礎教育研究,2019(12):86-87.
[7]章小英.家校共育環境的構建策略[J].江蘇教育,2020(15):11-14.
張婥恩?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鐵一小學校長,高級教師。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家庭教育講師團導師,廣州市首批中小學幼兒園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廣州市越秀區中小學德育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