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
摘 ? ?要:在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葵花作為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其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采用科學的栽培技術,能夠大大提升葵花的產量和質量,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對葵花的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具體分析,供參考。
關鍵詞:葵花;高產;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0-004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65.5 ? ? ? 文獻標志碼: B
葵花是一種菊科作物,也叫向日葵,其用途非常廣泛,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利用葵花籽榨油,還可炒制葵花籽,作為一種休閑零食,深受人們喜愛。因此,葵花籽具有較高的種植價值,對其進行大面積的栽培和推廣,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1 ? 葵花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1 ? 合理選擇種植地塊
要想實現作物的高產和優質,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都要依靠土地。因此,在種植前,必須對所種植的地塊進行保養,確保土地具有較高的肥力,實現對葵花的有效供給。在實際種植中施加化肥,能夠有效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另外,還要進行合理輪作,這樣能保證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尤其對于一些干旱缺水、土壤貧瘠的種植地來說,輪作方式的采取至關重要。
由于葵花具有很強的適應性,耐旱、耐澇、耐鹽堿,因此能在多種類型的土壤上開展種植。通過用養結合的輪作制度,可以對土壤的肥力起到有效的維護作用,同時能促進土壤內部的養分平衡,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另外,除了輪作制度,在進行種植地塊選擇時,不能選擇鹽堿過重的地塊,應盡量選取無殘留除草劑、農藥的地塊,能有效避免化學成分的殘留,以免對葵花的種植和生長造成不良影響[1-2]。
1.2 ? 合理進行整地施肥
對于葵花這種作物來說,其根系較為發達,能夠在深處扎根。因此優質的土壤條件,能讓葵花在更加適宜的水肥、氣熱環境下生長,促進其實現高產,還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因此,在進行葵花種植時,采用精耕細作的方式,進一步對葵花的根系發育起到促進作用。這樣葵花扎根更深,在遇到一些大風天氣時,能有效避免倒伏發生。
在進行葵花播種前,要對地塊進行徹底的清理工作,這樣能防止一些病毒和細菌潛藏于土壤內部,感染后續種植的葵花。可以通過機械對地塊進行深耕,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深施底肥,使種植地塊的地面平整,土壤疏松[3-4]。
1.3 ? 播種前處理
在葵花播種前,可以采用一定的處理技術,使其種子內部的酶活性增強。一般種子處理工作在播種的1~2 d進行。包衣種子不需要進行拌種或浸種。通過對種子進行科學的處理工作,能確保葵花的出芽率,進一步提高葵花幼苗的存活率。
1.4 ? 播種
首先,確定播種時期。要根據所選品種的不同,以及其不同的生育期安排播種的具體時間。在實際播種時,對一些生育期較短的葵花品種,將播種時間稍微推遲,而生育期長的品種要適當提前播種。對一些生育期較短的品種,也可將其當作救災品種。
其次,確定播種量。葵花播種期普遍較晚,因此,在播種前首先對地塊中的闊葉雜草進行清除。在進行播種時,可以采用機械式的播種方法,利用氣吸式的精良點播機開展播種作業,這樣能對播種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大大節約種子成本,而且能降低間苗費用支出[5-6]。
再次,合理選擇播種方法。可以選擇壟上耠溝的方法。葵花屬于雙子葉作物,因此在足墑的條件下,要想確保種子順利出芽,需要通過淺播的方式,將其播種深度控制在3~5 cm。但是對于一些春季較干旱、土壤墑情較差,或在一些沙性土壤的地塊種植,要適當加深播種深度。在播種時,也要安排好合適的株距和行距,每埯進行1~2粒種子的點播,可以采用穴播、條播、機播等方式進行播種。在播種時確保播種質量,能夠為后續的增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最后,對株距進行合理密植。對油葵來說,保苗密度控制在 3 ?000~4 000 株/667 m2,株距30~40 cm;對于食用葵花來說,保苗密度要維持在1 200~1 500株/667 m2,株距控制在70~90 cm。從以往的葵花種植經驗來看,盡量采取寬行密植栽培,將行寬控制在70 cm,不能小于65 cm。
2 ? 平衡施肥技術
通過有機肥的施加,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同時具有較穩定的肥效。對于傳統肥料而言,雖然其富含有機質和多種微量元素,能夠在葵花的生長過程中,對其所需要的養分進行供給,但是也有不足之處。
傳統肥料的養分濃度較低,因此在進行施用時,需要施加的肥量較大。葵花苗期是營養的臨界期,這一階段植物對養分的需求非常敏感,要求養分不僅速效,還要齊全。
葵花的生長前期階段,對磷肥和鉀肥具有較大的吸收量,尤其是對磷肥來說,其需要更為突出。因此在實際施肥過程中,通過基肥進行葵花磷肥和鉀肥的施加。在葵花的中后期種植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氮肥,氮肥本身具有易移性等多樣性的特點。在現蕾到開花這一階段,葵花的生長對氮肥具有較大的需求,這也是葵花種植中的最大需肥時期,因此為保證葵花的高產,就要在這一時期對氮肥進行追施,促進葵花生長效率的提高[7-8]。
其次,施足底肥。在葵花播種前所施用的肥料就叫底肥。一般底肥主要是有機肥料,如家禽或人糞尿、堆肥、土雜肥等。對于葵花來說,其植株較高大,因此肥料是否充足,能夠對葵花的生長發育以及最終產量造成直接的影響。因此,葵花相比一般的農作物來說,需要更多的養分,而且養分的多少也直接影響到葵花的油分。
在葵花播種前,要確保底肥具有足夠的肥量,在此基礎上開展合理的施肥工作。一般葵花種植地,要進行1 000~1 500 kg/667 m2農肥的施用,而且要在打壟前將所有肥料均勻揚開。之后再按10~15 kg/667 m2的量,進行磷酸二銨的施加,在打壟時進行一次底肥深施,根據壟確定肥量,并且底肥施加的深度要達到15 cm。
3 ? 病蟲害防治
3.1 ? 葵花菌核病
葵花菌核病在各個生長階段都有可能發生,而且會對葵花的各個部位造成嚴重的危害。由于該病不同的發病期,也會使受到感染的部位有所不同,一般在葵花感染菌核病后,其根頸部、花盤、子葉等位置發生腐爛的現象,并且隨著病癥的逐漸蔓延,導致整個植株受病,最后逐漸枯萎、死亡。
在進行該病的防治時,首先可以通過合理的輪作,降低該病的發生概率。讓葵花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在播種時,首先去除病種,對種子進行科學的處理工作,通過藥劑拌種,降低在葵花苗期菌核病的發生概率。葵花并不具有較強的菌核病抗性,而且該病發病周期較長,難以在發病初期進行及時的發現和預警,導致防治難度加大。對于已經發病的葵花植株,可以采用菌核凈、速克靈等藥劑,按照合適的配比進行藥液噴施,每隔10 d噴施1次,在連續使用2~3次后,對該病具有較好的控制效果。
3.2 ? 葵花螟蟲
在葵花的生長階段,螟蟲對其產生較為嚴重的危害。在葵花開花后,螟蟲幼蟲會進入花盤中,采食葵花籽,使籽仁遭到害蟲的啃食。在陰雨天氣,也會使葵花的花盤發生霉變,進一步導致葵花減產并且影響其品質。因此,螟蟲會對葵花的種植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嚴重情況下會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在進行葵花螟蟲防治時,首先要做好田間雜草清理工作,破壞害蟲生存繁殖的寄生環境。另外,合理安排播種時間,盡量避開螟蟲的高發時期。針對葵花螟蟲,要在其幼蟲時期進行消殺,能夠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采用觸殺劑,對其進行較為有效的殺滅工作。隨著幼蟲的不斷成長,其3齡期會鉆到花盤中啃食葵花籽,因此這一階段要采用內吸性殺蟲劑,消滅害蟲,避免其對葵花造成較大的危害。
在進行農藥選擇時,要考慮到田間的一些授粉昆蟲,盡量保護害蟲的天敵,而且要避免化學農藥的使用對授粉昆蟲帶來不利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在葵花種植區域,可以進行敵百蟲溶液的噴灑,通過連續噴灑2~3次,能夠實現對于螟蟲良好的防治效果。
4 ? 小結
在葵花的種植過程中,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保證種子的質量,并且選擇合適的地塊,做好施肥工作,確保土地肥力。另外要關注病蟲害問題,針對不同的病蟲類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確保葵花能夠健康、正常地生長,實現較高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 1 ] 李英,趙宇.松原地區食用葵花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20(8):24,28.
[ 2 ] 高淵,張海霞.淺析葵花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5):42.
[ 3 ] 芙蓉.葵花種植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分析研究[J].智富時代,2017(9):232.
[ 4 ] 張永梅.葵花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東方藏品,2017(3):92.
[ 5 ] 孫冰,張亞輝,陳桂賢.無公害葵花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8):74.
[ 6 ] 王艷梅,張麗鑫,張偉東.無公害葵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3(4):20.
[ 7 ] 王猛,李清,張雨萍,等.食用型雜交葵花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2009(11):44.
[ 8 ] 張振林.矮稈大粒高產向日葵——雙萬葵花的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