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帶蓮
摘 ? ?要:香菇有十分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主治食欲減退和少氣乏力等癥狀。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人們對硒的需求與日俱增,富硒香菇有效解決了人們對硒攝入不足的問題。在分析硒在香菇內代謝的基礎上,對富硒香菇栽培季節及場地選取、栽培技術及栽培模式進行了研究,旨在為富硒香菇栽培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富硒香菇;培育進程;硒含量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0-006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46.12 ? ? ? 文獻標志碼: B
硒能夠有效提升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其作為人體中所需的微量元素,可有效延緩因細胞氧化所引起的衰老,抑制腫瘤生長速度。富硒香菇能夠將自身結構中的無機硒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有機硒。目前,富硒香菇種植技術已經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我國人口大多處于缺硒的狀態,富硒香菇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硒在香菇內的存在形式開展了大量研究。富硒香菇優良菌株選育將成為富硒香菇的重要發展方向,可以促進農民增收,因此,對富硒香菇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1 ? 硒在香菇內的代謝
1.1 ? 富硒香菇所具備的代謝機制
香菇主要通過細胞壁中的有巰基、氨基等離子基團吸附硒,最終形成富集硒香菇品種。香菇細胞內硒的代謝機理主要是由蘑菇菌絲將SeO32-或SeO42-主動運輸至香菇細胞內,通過氧化還原作用,將富硒香菇細胞內的無機硒轉化為H-Se-H,經過進一步轉化,會逐漸生成兩種氨基酸元素,分別為半胱氨酸和硒甲硫氨酸。硒半胱氨酸被特意密碼子插入到蛋白質內,最終形成酶活性中心,取代半胱氨酸;硒甲硫氨酸則滲透于蛋白之中,最終轉化為硒蛋白物質,能夠代替甲硫氨酸[1]。
1.2 ? 硒在香菇內的作用
硒化合物分析技術的發展,使食用菌中所富含的硒形態分析更為精準。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食用菌中的硒主要是以硒甲硫氨酸的形式呈現,其次是以硒半胱氨酸以及甲基硒半胱氨酸等物質形態存在。孫中濤、王漢忠及孫鳳鳴等在香菇體內生物轉化相關研究報告中明確提出,通過液體深層發酵的方式,利用Na2SeO3對香菇L13菌株開展比較試驗發現,L13菌株上菌絲中的硒含量已經接近于225 μg/g,香菇內68.2%的硒以硒蛋白的形式存在于L13菌株的菌絲當中。富硒香菇內的硒物質能夠促進香菇內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合成,根據香菇菌株的對照試驗能夠明確,富硒香菇的氨基酸和蛋白質物質的合成概率為15.96%和18.3%。
目前,國內外學者針對硒對香菇內功能酶等活性物質含量的影響研究較多,通過江枝和等的研究可以得到明確的試驗結論:當培養料相同時,研究人員將Na2SeO3添加量更改為30 mg/kg,通過比照試驗能夠觀察到香菇子實體內所富含的可溶性蛋白質比以往高出4.75%;觀察SOD、POD、CAT和PPO的活性,對比對照組能夠發現,其中可溶性蛋白質在添加量更改的情況下可提升53.05%、89.21%、6.67%、176.58%,因此能夠得到結論:香菇的呼吸活性與配料中Na2SeO3添加量存在一定聯系。從TURLO等人的相關研究中能夠明確得出,培養富硒香菇的菌絲能夠有效增強菌絲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與對照組的菌絲相比,抗氧化效應能夠提升100%~400%。
2 ? 富硒香菇栽培季節及場地選取
富硒香菇采取代料栽培時,接種發菌期最好選擇在秋季,冬、春季即可出菇。主要是因為秋季干燥且溫度適宜,菌絲在此環境下可快速生長,而春季、冬季天氣較為寒冷,香菇子實體能夠快速生長。以湖南天氣狀況為例,如果在湖南采取代料栽培富硒香菇,接種時間最好選在8—9月,11月出菇。接種時間必須控制得當,太早或太晚都不宜,太晚會降低產量,太早則會影響菌種發育。
富硒香菇栽培場地選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室內或室外均可作為菌種拌料場地,但必須防潮、防風、便于取水,且附近不可有污染源。滅菌室的選擇要求等同于拌料場,且必須配備滅菌灶或滅菌鍋。接種室必須有良好的密封性,并確保處于無菌環境中。冷卻室主要用于冷卻滅菌后的培養基,其環境要求必須等同于接種室。培養室單間面積不可超過30 m2,且必須無菌、冷涼。
3 ? 富硒香菇栽培技術
在自然環境中,硒能夠以無機形式存在,由植物吸收后從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富硒香菇中的含硒方式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為硒元素富集,二為天然富硒原料富集。富硒香菇在自然生長環境中能夠利用無機硒元素,也可利用植物中的有機硒元素。
3.1 ? 常規固態栽培技術
常見的香菇栽培方式有椴木栽培和代料栽培,我國富硒香菇多以代料栽培為主,目前還未在文獻報道中提及椴木栽培方式。成群等相關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提出,富硒香菇的主要栽培基質通常為硒含量15 mg/kg的硬雜木。通過李玲飛的慶元花菇培養基試驗能夠發現,花菇子實體中的硒含量與Na2SeO3含量呈線性正比,第一潮花菇子實體中所含的硒含量達到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規定的人均每日硒攝比例。因此,富硒香菇的栽培與普通香菇相比具有更多優勢。在葉華福的試驗成果中,針對四類香菇品種進行富硒栽培發現,栽培料中如果添加適量硒營養素,香菇“吃”料快,且香菇子實體中的硒含量遠遠高于國家標準,并且具備抗擊性強、香味濃、轉潮快等特點[2]。
3.2 ? 液態栽培技術
近年來,食用菌液體深層發酵技術引起相關研究人員的重視,通過食用菌液體深層發酵技術,能夠在短時期內獲取比以往更多的菌絲體,將香菇的液體菌種加入固體培養料中,借助液體菌種的優勢,有效控制袋栽食用菌接種的污染情況。從富硒香菇的液體菌種研究能夠了解到,我國目前對于香菇的富硒液體發酵研究成果還比較少。目前的研究成果中也并未發現有過多的文獻報道,富硒香菇液體的制備,在現有的報道中更多是以搖瓶的方式開展發酵試驗,對于富硒香菇發酵種植工藝條件目前仍需進行研究探索[3-4]。
除此之外,彭浩等將酒精槽液作為發酵原料,以合理的發酵養料、發酵溫度、搖床轉速及液體,確定了富硒香菇的深層發酵工藝技術。彭浩等采用L9(34)正交試驗篩選出香菇南山1號菌株的最佳液體培養基。
4 ? 富硒香菇栽培模式
4.1 ? 立棒模式
最初南菇北移采取的就是立棒栽培模式,這種栽培模式不僅能夠培育出口感優良、菌肉緊實的香菇,而且菌蓋厚重,然而這一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培育出的香菇不整齊、個頭較小、水分較多,這主要是因為菌棒與地面直接接觸,地面中的水分會被其吸收。采取立棒栽培模式必須在高溫季節進行,栽培環境中的空氣濕度不可低于90%。
4.2 ? 架栽模式
架栽模式培育出的香菇也稱為“架子菇”,這種栽培模式培育出的香菇品質較好、菌肉堅實,而且菇傘較為整潔[5]。但是這一栽培模式也存在問題,即培育出的菇品失水較為嚴重,產量不高。采取這一栽培模式,要求栽培空間必須干燥,且溫度不可超過24 ℃。
以上兩種栽培模式可以根據自身栽培條件合理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富硒香菇的栽培切忌選取覆土栽培模式,因為土壤中可能會伴有一些有害物質,如重金屬、農藥等,會嚴重影響菇品質量[6]。
5 ? 科學增硒配方
通過分析河北、山東等多地研究結果發現,采取如下富硒香菇培養料配方可有效提升香菇中硒的含量:1 kg富硒香菇營養料、50 kg玉米粉、5 kg石膏粉、4 kg輕質碳酸鈣、850 kg木屑、10 kg石灰粉、2 kg復合肥、100 kg麥麩、5 kg豆餅粉。該配方不可加入任何化學藥物。另外,配方中所選用的木屑最好采用硬質闊葉樹種木屑,可將硬質闊葉樹種碾碎成細碎木屑,也可將之處理成較為粗大的鋸末狀或小木片;核桃、板栗等樹種的不合格樹種或剪枝,樺木或柞木等樹種均可作為木屑選材。采取以上配方所生產出來的香菇,其含硒量可達到0.056~0.1 mg/kg,與我國富硒香菇質量標準相符。
6 ? 結語
富硒香菇栽培季節最好在秋季,于冬季和春季出菇,栽培場地的選擇必須確保無菌、干凈;目前主要的栽培技術有常規固態栽培技術和液態栽培技術,栽培模式以立棒栽培模式和架栽模式為主,可根據具體栽培環境選取合適的栽培技術及栽培模式,實現增產保質。國內外有許多學者對富硒香菇進行研究,同時針對富硒香菇內硒的存在形式及其功能性酶等各類活性物質含量開展討論探究。目前,基因工程育種等技術將成為富硒香菇優良菌株的選育方向。我國作為香菇生產大國,應當關注富硒香菇與傳統香菇生產技術的結合,推動我國富硒香菇種植技術發展,延長富硒香菇產業鏈。
參考文獻:
[ 1 ] 劉媛.宜春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J].現代農業,2020(5):4-6.
[ 2 ] 曹德賓.富硒香菇生產技術[J].農業知識,2020(1):47-48.
[ 3 ] 曹德賓,王廣來,張克著,等.富硒香菇栽培關鍵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9(9):18-20.
[ 4 ] 王玉江,韓增華,沙長青.富硒香菇栽培技術及前景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8(21):178-180.
[ 5 ] 喬艷明,陳文強,徐暉.富硒香菇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展望[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6):46-50,56.
[ 6 ] 劉文玲,冮潔,解彬,等.富硒香菇硒分布和蛋白質營養價值的評價[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9,45(2):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