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摘 ? ?要: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使番茄栽培擺脫氣候、土壤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既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也能促進種植收益的提升。應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對相關的設施和技術等都有著更高的要求。介紹了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的具體應用措施,供參考。
關鍵詞: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0-008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626;S641.2 ? ? ? 文獻標志碼: B
1 ? 無土栽培技術
無土栽培技術是指應用營養液或固體基質加營養液代替土壤栽培農作物的農業生產技術。無土栽培的類型較多,根據基質種類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液體基質型及固體基質型兩種。液體基質型可以分為通氣式、淺層供液式、滴灌式、循環供液式及噴霧式等,固體基質型則可以分為巖棉培養、泡沫塑料培養、礫基培養、木屑培養、沙基培養及淺層石培養等。不同的無土栽培類型有著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在應用過程中應結合實際需求合理選擇無土栽培類型。相較于傳統的土壤栽培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的優勢更加顯著。一方面,無土栽培能夠保證水分與養分的供應,有助于作物的健康生長,并且基質具有良好的通氣性,有助于作物根系的發展及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另一方面,應用無土栽培技術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大的便利條件,便于進行科學管理,進而促進農作物產量與品質的提升。除此之外,應用無土栽培技術能避免水分的流失,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避免水資源浪費;能節約土地資源,克服土壤連作障礙;可以免去除草、耕地及翻地等環節,因此極大地減輕農民的負擔,使農民從傳統的農業生產勞作中解脫出來從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從而增加經濟收入。
總之,無土栽培技術的優勢十分明顯,深受人們的青睞,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方面,應用無土栽培技術需要完善的設施系統,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農業生產的成本;另一方面,無土栽培技術對農民群眾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農民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這些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無土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1]。
2 ? 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的應用措施
2.1 ? 大棚建設
應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要科學建設大棚。大棚的選址至關重要,應在地勢開闊并且避風向陽的位置建設大棚,同時要考慮到交通、水源等方面的因素,并且要確保大棚建設地點附近無污染源、無房屋和樹木遮光。完成選址之后,要合理布局大棚的結構。大棚應為連體大棚,并且為東西走向,這樣更有助于作物對陽光的吸收。大棚的骨架應盡量選用鋼質,這樣有助于延長大棚的使用壽命。大棚中間高度為3.5 m,側面的高度為1.4 m,并在鋼質骨架外鋪設遮陽膜。大棚之間的間隔應控制在4~5 m。大棚建設過程中要設置完善的排水設施,如在棚內兩拱之間凹處設置“水兜”,這樣一來,雨水便可以沿著“水兜”順利排出,避免雨水的積聚對大棚產生更大的壓力。與此同時,還要在大棚的前臉處挖一條與大棚寬度相同的排水溝,進一步提升排水效果。要合理選擇棚膜。溫室大棚屬于采光建筑,因此對透光率的要求較高。棚膜要具有拉力強、無毒、透光率高及保溫性強等特點,這樣既能保障溫室透光性能,也有助于延長棚膜的使用壽命??梢赃x擇厚度為0.10~0.12 mm的聚乙烯(PVC)或聚乙烯(PE)無滴塑料薄膜等。
2.2 ? 透氣設施
大棚中應用塑料薄膜覆蓋,并且大棚內通常會處于封閉狀態下,再加上塑料薄膜的透氣性與透水性相對較差,因此水分難以散發,會導致大棚中的溫度和濕度不斷提升。通常情況下,如果不對大棚內的濕度進行人工調節,則大棚內的相對濕度會達到70%~100%,可比露地高出10%~20%,這會給番茄的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同時會增加病蟲害的發生概率。
為了保障大棚的透氣性,可以應用手動卷薄膜裝置及尼龍網防蟲裝置。這樣一來,可以在外界溫度適宜時通過相關裝置卷起薄膜,提升大棚的透氣性,并且能夠保證害蟲不會進入大棚。透氣設施是調節大棚內溫度和濕度的有效措施,同時是番茄能夠健康生長的重要保證[2]。
2.3 ? 灌溉設施
應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通常會采用滴灌的措施。每壟應鋪設1~2條滴灌管,滴頭直接插入基質中,滴頭之間的距離控制在50 cm左右,這樣可以保障灌溉效果。
應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將灌溉與施肥相結合,只需在滴頭的首端安裝壓差式施肥罐或文丘里施肥器,后端安裝網式過濾器即可。將肥料溶于灌溉水中,通過滴灌措施向番茄根系同時供應水分與養分,保障番茄的健康生長。
2.4 ? 科學選種
應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時,科學選種至關重要。所選擇的番茄品種應具有較強的抗性且品質較高,應選擇果實大、產量高、結果期長、果實耐儲藏的品種,同時應盡量選擇早熟品種,并且要確保所選的番茄品種適合溫室栽培,如瑞菲及金石王子等??茖W選種是保障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效果及促進番茄增產增收的重要基礎,在番茄無土栽培過程中要確保選種的合理性[3]。
2.5 ? 育苗
在完成選種之后要進行種子處理,通常種子處理的時間應控制在9月中旬。在種子處理過程中,應用清水浸種,將漂浮的干癟種子剔除,保留飽滿的種子。然后用溫水浸種,要將水溫控制在50~55 ℃,并不斷攪拌,待水溫降至30 ℃左右時停止攪動,并繼續浸種10~12 h。完成浸種后還要對種子進行藥劑消毒。所應用藥劑有藥粉或者藥液兩種,如果應用藥粉,則應進行拌種處理;如果應用藥液,則需要浸種。藥粉主要有克菌丹及多菌靈等,可以按照種子質量10∶2的比例進行拌種。如果應用藥液浸種,主要應用福爾馬林浸泡10~15 min,然后沖洗種子,直至種子無藥味為止。完成浸種及藥劑處理后,需要將種子曬干,并放置于恒溫箱中催芽。恒溫箱的溫度應控制在28~30 ℃,這樣才能保證催芽的效果。同時,為了能夠使種子均勻受熱,應注重對放置于恒溫箱內的種子進行檢查,并定期進行翻動,確保種子能夠均勻受熱。番茄種子的催芽通常需要持續2~4 d。種子中有60%~70%出現露白時,便可以進行播種。種子處理完成后便需要進行育苗。應將鋸末作為育苗的基質,為提升養分供應,應將適量的肥料拌入鋸末之中。通常情況下,可以在每立方米鋸末中拌入雞糞5 kg、尿素0.5 kg及鈣鎂磷肥2 kg。同時進行消毒殺菌處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將處理完的基質填入穴盤中,并刮平表面,每孔播種1粒種子。在出苗之前,要將環境溫度控制在25~30 ℃。通常情況下,5 d左右便可出苗。出苗后同樣需要注重把控環境溫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2~25 ℃,夜晚的溫度應控制在10~15 ℃。待番茄苗長出3~4片真葉時便可以出盤定植。
2.6 ? 定植后的管理
溫度管理是定植后管理的重點。在坐果之前,白天的溫度應控制在22~25 ℃,夜間應控制在10~15 ℃;坐果之后,白天的溫度應控制在25~28 ℃,夜間控制在11~13 ℃。另外,番茄的生長對光照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應確保大棚塑料薄膜的清潔,保障大棚透光率能夠達到60%以上。另外,定植后的管理還要注重水肥管理。應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通常會采用滴灌施肥的方式,結合番茄的長勢確定施肥量。除此之外,還要做好植株的調整,當番茄株高達到30 cm時,應對番茄進行綁蔓,避免出現倒伏現象。在番茄生長的中后期應及時摘除老葉,同時要摘除番茄的病葉,這樣既能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也能保障番茄的通風透光效果。應用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通常會選用無限生長型品種,整枝方式采用單干整枝,因此需要注重摘除側枝。要及時取出發育不良的畸形果,采用疏花疏果的方式調整植株,這樣不僅不會影響番茄的產量,而且有助于番茄的優質、高產[4]。
2.7 ? 病蟲害防治
針對病蟲害的防治,應將病蟲害的預防作為重點。要選擇抗性較強的番茄品種,并培育壯苗,提升番茄的抗病蟲害能力。病蟲害防治應以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為主,盡量減少對化學藥劑的使用。對于大棚番茄栽培而言,通常會在大棚外設置防蟲網,因此番茄很少會發生蟲害,防治的重點為病害。針對霉病和疫病的防治,可以采用高溫悶棚的措施。具體而言,在晴天的上午,將基質灌足水后密封棚室,待棚室溫度提升至48 ℃左右時,打開通風口,逐漸降低棚室溫度。14 d左右進行一次悶棚,對霉病及疫病能夠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如果需要應用藥劑防治病蟲害,則應選擇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藥劑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影響病蟲害防治效果。應選用低毒、低殘留的藥劑,以免對番茄造成污染,影響番茄的品質。
3 ? 結束語
相較于傳統的土壤栽培技術,無土栽培技術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在番茄的栽培過程中,應用大棚無土栽培技術,有助于提升番茄的產量和品質,既能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也能促進農民增收。因此,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 1 ] 劉志雄,袁偉玲,陳磊夫,等.大棚番茄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20(22):27-29.
[ 2 ] 李攀龍,賈琪,石研,等. 福建秋冬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5,31(5):182-184.
[ 3 ] 郭順財.簡易塑料大棚番茄反季節無土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4,34(1):107,115.
[ 4 ] 吳冬乾,朱杰,夏月明.長江中下游地區秋延后大棚番茄無土栽培技術[J].現代種業,200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