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華
摘 ? ?要:農業是我國的重點支撐產業,如病蟲害未能得到有效抑制,將影響農業發揮自身優勢。由于溫室的生產環境和反季節的生產方式加大了防治難度,致使設施農業本身為病蟲害的生存環境創造了適宜的條件。因此,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及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全面優化農戶的種植技術,提高農戶的安全意識,減少農藥用量,保護生態環境。在研究中,對蔬菜種植戶的農藥選擇行為進行了分析,以論證在農藥選擇行為分析中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農業領域;蔬菜種植;施藥;選擇行為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0-0090-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F326.13 ? ? ? 文獻標志碼: B
研究農戶施藥行為的影響因素,并從施藥前的選擇行為入手,對農戶施藥的整體選擇行為進行分析,得知影響農戶施藥選擇行為的重要因素。
1 ? 農戶施藥前選擇行為的相關概述
農戶施藥行為指農戶在生產過程中,對種植的農作物進行有效培育,但同時又受其病蟲害侵害的影響,農戶通過施加農藥,對蟲害進行殺滅,同時控制雜草生長,保護所種的農作物,以保證整體產量。
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活動,農戶施藥選擇行為有效與否,與農戶后續種植收入具有直接關聯。在操作過程中,包括農藥的選擇、稀釋、噴灑等方式。用戶在進行綜合防治的過程中,必須保障用藥安全,達到使用標準,合理且明確地完成相關要求,實現防治目標。因此,在執行過程中,明確自身想要預防以及需要治理的病蟲害種類,并在不干擾周圍生態環境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農藥品種,消滅害蟲。在防治過程中,要提前了解病蟲害種類,明確防治指標。適當用藥,嚴格執行相關用藥安全標準[1-3]。
2 ? 農戶施藥中的綜合防控行為
在農業病蟲害的綜合防控中,對農戶的施藥行為進行分析,得知在農戶進行施藥行為選擇時,農戶可使用新型施藥技術,有效防治病蟲害。在后續的執行力中,有選擇、有目的地對當地的環境條件進行改良。需要保障改良后的生態環境條件,不利于病蟲害的生長。此外,投放益蟲,有效培養,有利于優化蔬菜的生長環境。通過多樣性的手段,以實現“綠色防控”,滿足蔬菜的生長發育要求。在綜合防控行為中,具體可采取植物檢疫法、栽培防治法、品種防治法、生物防治法以及物理防治法等。根據實際情況,完成有效的協調,并開展相關的防治銜接[4-5]。
其一,在植物檢疫中,需要根據我國相關立法措施完成生物應用。根據國內植物檢疫的整體目標,可以防止新型的傳染病蔓延,保護蔬菜生產安全。
其二,栽培防治。對于栽培方式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各類農業調控的有效性,減少病蟲害以及相關的蟲源,以增強植株活力。因此,對于病蟲害采取綜合防控措施,可以保障當地的蔬菜有效成長。在栽培管理中,可以與管理進行結合。例如,在栽培中,可以建立安全、有效的農藥使用管理及植物種植制度。同時根據種苗的情況,進行無病害控制,保證田間衛生、無雜草,加強肥料管理,完成種植要求。
其三,品種防治。在品種防治中,需要對植物的整體抗病性以及抗蟲機理進行分析,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例如,在選擇中,當地農戶可以選育優良的抗病品種,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對于嚴重的病蟲害,可以采用農業措施進行農藥防治,其是對抗病品種最為有效的治療方式。對抗病品種進行分析可知,在抗病過程中,其通常與培育基因結合,減少農戶的額外成本投入。使用相關的抗病品種,可以控制植物病害,提高產量。而且,抗病品種推廣使用后,可以減少殺菌劑的使用量,節省田間治療費用。
其四,物理防治。運用物理防治技術。如通過超聲波、電磁波等,滅殺有害生物,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處理。在物理防治技術中,通過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控,有效地提升了防控水平。在物理防治措施模式中,包含對種子的處理以及對肥料的處理,同時添置額外的防蚊燈、防蟲網。
其五,生物防治。作為一種新型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敵控制病蟲生長。如引進昆蟲以及家禽,對蔬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起到抑制病蟲害的作用。但生物防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使用中生物防治措施很容易受到相關的環境影響。在天敵控制蟲害方面,需要對天敵的生存環境以及關鍵點進行控制。利用天敵,需要對天敵的生長環境進行嚴格控制。在引進天敵防控技術時,根據自身的生態環境進行改良,有效防治病蟲害[6-7]。
3 ? 農戶施藥前選擇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3.1 ? 選擇合理有效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方法中,可以采用貝葉斯分類器。貝葉斯分類器作為分類概率較小且錯誤率最低的一種分離方法,是平均風險最低的分類器。作為一套最基本的分類方法,貝葉斯分類器可以通過對某對象的先驗概率,利用貝葉斯公式完成后續的概率計算,在某一對象、同一類的概率中,選擇最具有驗證概率的類作為該對象所屬的類[8]。
3.2 ? 施藥前選擇行為以及相關風險因素的分析
根據施藥前的行為選擇,可以根據蔬菜種植戶的生產特性進行判斷,實現類別上的整體分析。就現有的生產特性而言,蔬菜種植戶的種植年限多集中在5~15年。根據種植經驗、勞動強度等指標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完成人口的比重配定。如數值加大,則代表著農業強度加大;數值較小,則代表著農業強度較小。如在農業強度40%以下,用戶的勞動強度可以將其劃分為中檔,蔬菜種植戶的生產經營類別在其中占比相差較大。
結合整體的蔬菜種植模式進行分析,可以根據蔬菜的習性進行選擇,以保障農業生產的整體風險可以涵蓋蔬菜的價格以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據相關數據分析可知,有85%以上的農戶缺乏蔬菜種植環節投保行為。因此,其整體風險值偏高,部分農戶風險投資意識不強。但在種植中,大多數農戶為了以防萬一,均購置了大棚意外保險。該保險可以保障農戶在種植中如因惡劣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導致種植棚出現損壞,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
在生產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區關于蔬菜種植棚的政策及面臨的環境,可以在不同生產過程中實現補貼監管,完成農藥殘留檢測。根據統計結果分析顯示,在生產設施中,我國只有40%以上的農戶可以得到政府補貼,補貼覆蓋率低。因此,在調查區域結果中,可以根據農產品檢測結果進行集中分析,在數量上需保持均衡。
4 ? 啟示
4.1 ? 完成整體的政策監管
在政策監管以及資金支持上,以安全生產蔬菜為原則。同時,對蔬菜生產的施藥環節進行有效監管,減少其整體用量。
在實際推廣中,針對于相關農戶使用農藥不規范的問題,需要借助政府監管以及支持,規范農戶的生產行為。如政府建立農藥殘留檢測隊伍,引用先進的檢測設備技術,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完成農業農村局、農貿市場以及合作社的整體合作;建立安全品質追溯體系以及資源臺賬管理平臺。
在后續規范中,對市場的整體流通情況、限制性高毒以及高殘農藥的使用,建立完善的藥品使用安全機制。在相關檢測下,可以提升農產品安全系數,增加我國果蔬的整體產能。
4.2 ? 提升相關農戶的施藥規范性
在農戶種植中,農戶作為種植主體,必須加強其安全施藥行為意識,以提升整體的營養安全意識,進行科學規劃。在進行知識學習中,可邀請技術專家展開培訓,農戶對使用新型農藥施藥技術進行全面的、科學的系統學習,在今后種植蔬菜過程中,科學使用施藥技術減少病蟲害。在發展中,樹立生態環境保護以及農業生產理念,全面扶持當地區域農業循環,推廣科學使用農藥的方式。
5 ? 結束語
在研究中,對農戶施藥的各環節進行分析,農戶施藥前對相關種植情況進行有效把握,可以在病蟲害發生前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但目前我國大部分菜農受經濟條件影響,盲目追求產能以及收益,會導致形成不正確的選擇。
為了保證蔬菜生產質量以及產量,需要對蔬菜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因此,在蔬菜種植中,應按照自然規律來種植,以保證整體產量。
參考文獻:
[ 1 ] 仇相瑋,胡繼連.農戶對不同屬性高效施藥技術的選用及其影響因素[J].江蘇農業學報,2019,35(6):1484-1492.
[ 2 ] 黃玉芬,黃健祥,駱沖,等.手性三唑酮在3種葉類蔬菜中的立體選擇性降解及殘留[J].農藥,2020,59(3):44-48.
[ 3 ] 初建香,楊欣.新民市農戶大棚果蔬種植農藥施用行為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6):158-159,163.
[ 4 ] 黃玉,余朝旭,陳月丹.分散農戶蔬菜質量安全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10):1869-1872.
[ 5 ] 趙庭漮.農戶蔬菜銷售方式及選擇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20(15):27-28.
[ 6 ] 楊瑞銘,謝毅璇,林春煌.菜農農藥施用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對廈門蔬菜種植農戶調查[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9(2):83-88.
[ 7 ] 孫林平.蔬菜種植戶農藥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3):580.
[ 8 ] 田家榛,孫煒琳.設施蔬菜農戶病蟲害綜合防控行為風險評估——基于貝葉斯分類統計方法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