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暢
摘 ? ?要:種子質量對農作物產量提高起著決定性作用,實現科學管理,保證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將成為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生產質量把控中必須面臨的問題。對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具體應對策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生產質量;管理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0-0123-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3 ? ? ? 文獻標志碼: A
1 ? 雜交玉米制種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 親本來源管理混亂
很多種子單位清楚品種信息的重要性,為有效防止關鍵信息泄露,往往會對核心內容有所保留,從而故意提交一些不符合產品規范的制種名稱,這種行為會導致親本來源管理混亂,發生根本名稱虛假的情況。
1.2 ? 掛靠問題屢禁不止
為保證制種生產市場的秩序,我國相繼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對市場行為進行規范,但從實際約束效果來看并不理想。一些違法分子冒著巨大的風險,通過借用資質的方式違規制種,這不僅會對市場利益分配帶來巨大影響,同時也不利于保持雜交玉米自身的生產質量,阻礙我國農業發展,無法實現雜交玉米制種水平的提升。
1.3 ? 間隔問題比較突出
農作物制種不同于種子生產,具體制種過程對周圍環境要求較高,間隔設置非常重要。有關雜交制種和親本繁殖間隔要求在種子生產標準中有明確規定,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現生物學混雜的現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一些人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會忽略這一點,無法滿足種子生產標準的具體要求,并不利于制種質量的提高。
1.4 ? 抽雄工作參差不齊
抽雄工作也是雜交玉米制種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抽雄工作質量低下會直接導致雜交制種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導致最終的種子質量和相關標準無法匹配。如第一時間不能進行科學合理的抽雄工作會導致抽雄工作不合格,而抽雄工作質量水平差距較大也是雜交玉米制種過程中出現的明顯問題[1]。
2 ? 相關舉措
2.1 ? 加強相關法規的宣傳工作
《種子法》是我國針對農業制種制定的法律規范,讓廣大種植者明確該法律規范中的相關規定,對合法選育種子和資源保障質量有重要影響。因此,農業部門要進一步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為種子行業的穩定發展和農作物種植水平的提高提供重要保障,實現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2.2 ? 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
管理隊伍水平的高低對市場秩序的維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不斷提高人員綜合素質,提升農業行政執法隊伍的執法水平,有效滿足我國對農作物制種的實際需求。應不斷提高培訓力度,全面優化培訓方式,通過多樣化培訓手段進一步提升實際執法水平。
3 ? 法庫縣玉米雜交制種技術案例分析
3.1 ? 訂立合同并委派技術指導員
玉米雜交制種是一項相對復雜的制種方法,涉及多項農業措施。只有有效落實相關技術方案,才能使制種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必須有效協調農戶自身利益,確保其不受實際損害。廣大村干部要參與到實際協調過程中,積極處理遇到的相關問題。簽訂合同是其解決方法之一。法庫縣相關農業技術單位在實際推廣中就很好地應用了該項方案,針對未來的發展趨勢,與不同類別的雜交制種戶簽訂相關技術合作協議,并對相關技術標準作出嚴格規定,通過培訓讓廣大農戶認真對待玉米雜交制種工作。技術人員豐富的專業知識會給廣大農戶的制種培育工作帶來巨大幫助。技術人員要和廣大農戶進行深度交流,針對遇到的實際問題,展開個性化技術指導,確保相關制種問題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為示范性指導提供更多支持,進一步提高農戶制種技術水平[2]。
3.2 ? 規范制種技術
3.2.1 ? 安全隔離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其花粉授粉往往需要依靠外力進行。而在實際授粉過程中,由于其花粉粉粒較輕,借助風力其傳播距離較遠,很容易影響玉米雜交制種質量。也正因為這一特性,要求制種田與其他培養田保持足夠的實際距離。在方法使用上從時間、間隔、阻礙物等不同方面出發,進行組合使用。間距要求在制種區的一定范圍內不種植非父本品種,制種區域與其他田塊空間間隔為250~300 m。只有當制種區的母本出苗50 h以后,才能播種其他玉米類型,母本吐絲時要與鄰近玉米的散粉時間相差30 h以上。
從其障礙物的設置來看,柳樹、制種組合的父本、高層建筑都是非常重要的阻隔工具。無論采取什么方案,都要確保絕對的安全間距,這是保證雜交種純度的重要前提。
3.2.2 ? 適期播種
在播種前的準備工作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充分了解父母本作物的生長條件。要根據具體的氣候條件,合理利用具體的播種原則,確定科學的播種時間,使父母本的花粉能夠及時相遇并進行雜交。以法庫縣農業技術推廣站2010年所制組合為例,其播種規范技術如下。一是錯期播種、花期相遇。父母本錯期13 d,母本種植后13 d種植父本(以母本種子泡水時間計算)。二是最佳播種期。法庫縣無澆灌條件的田塊可等雨后再播。三是播種量。父本18.0 kg/hm2,母本52.5 kg/hm2,足量下種,確保一次全苗。四是規格及方法。采用打塘播或條播的方法。父母本行比1∶6。父本以窄畦單壟種植,80 cm開墑種1行,塘距33 cm,每塘播種5~6粒,出苗后及時間苗和定苗,留2~3苗;條播株距12~16 cm,每穴播種2~3粒,出苗后定苗1株。母本以寬畦雙行種植,1.20 m開墑種2行,塘距33 cm,每穴播種4~5粒,出苗后留2~3苗;條播株距12~16 cm,確保母本株數達9萬株/hm2。
3.3 ? 提高制種產量
3.3.1 ? 肥水管理
肥料管理是提高制種產量的關鍵因素。玉米從發育到成熟所需要的肥料總量較大,種類也相對煩瑣。基肥的合理使用是關鍵的一步,農家肥不低于15 t/hm2,整地作畦時一次均勻施入。在播種打塘時要將肥料控制在450~600 kg/m2,要注重肥料與土壤的混合。追苗肥的實際應用也非常關鍵,要根據定苗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肥料類型。使用尿素應控制在150~225 kg/m2,開始兌水澆施追肥工作。
在玉米拔節前,按尿素150~225 kg/hm2兌水澆施或埋施,不僅能夠促進莖葉的進一步分化,又能為幼穗分化提供營養支持。進入大喇叭口期,結合深中耕培土,在距根7~10 cm處埋施復合肥300~450 kg/hm2和尿素225 kg/hm2,施肥后及時灌水1次,可以促進葉片分化和開展,以達到最大葉面積,增加光合產物,使穗大粒多且籽粒飽滿。母本雌穗吐絲時,要對田地的肥力情況進行核查,如果發現有的田地無法達到實際要求或葉片出現缺肥的情況,要及時追加肥料。
3.3.2 ? 病蟲害防治及人工授粉
在育苗期要注重病蟲害的防治,如果發生大面積病蟲害,將會對最終制種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在具體防治過程中,要關注黏蟲、地下害蟲玉米螟、蚜蟲及大斑病等不同類型的病蟲害。一旦蚜蟲產生的黏液附著在花粉囊上,會導致花粉及時分散,結實效果降低。除此之外,氣象條件也會導致果穗質量不理想。為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應將父本圃置于獨立的區域,確保花粉量能滿足雜交要求。
3.4 ? 確保制種質量
3.4.1 ? 去雜去劣
父母本去雜工作將會對玉米雜交制種的種子純度產生影響。第一,發苗期。對玉米苗進行修剪,及時去除情況不理想的玉米苗,合理控制植株長度。第二,拔節期。從株型、葉色、寬窄、強弱等不同植物外觀出發,及時去除不符合雜交要求的雜株。第三,抽穗期。在這一時期要再次完成去雜工作,及時處理雜株、優勢株、縮腳株。第四,收貯期穗選。及時去除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果穗,確保其制種純度。
3.4.2 ? 調節花期
花期的生長調節會對雜交玉米制種的最終結果產生一定影響,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運用相關方法,實現花期的合理調節。快速促進法、剪苞葉法、超前摸苞去雄法都是常用的調節方法,農業推廣技術員要根據地區條件合理選擇,科學應用,進一步提高雜交制種質量。
3.4.3 ? 適時收獲,嚴把種子質量關
在收獲時,應遵循先父后母的實際順序。在去除父本的時機上要合理把握,一旦母本授粉結束就要及時開展這項工作。當母本莖葉變黃、苞葉干枯、籽粒硬化而有光澤時,搶晴天及時收獲。要對搶回的果穗及時處理,避免因濕度過高而導致霉變現象的發生。針對果穗脫離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保證場地條件,避免混雜現象的出現,避免種子胚芽受損。廣大技術人員應及時參與果穗的處理工作,并及時進行含水量測試。優質合格的雜交種質量標準應為純度≥96%,凈度≥98%,發芽率≥85%,含水量<13%。
4 ? 結束語
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管理雖然已經有所改進,但在實際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只有找到這些問題的實際原因才能進行妥善解決,通過法律和育種兩方面進行推進,有效保障雜交玉米制種質量,為我國制種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 1 ] 喬明華.雜交玉米制種基地的生產質量管理研究[J].種子科技,2016(4):35-37.
[ 2 ] 李慶輝.雜交玉米制種生產研究[J].種子科技,2014(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