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華
【摘要】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城市規劃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在本文的論述過程中,主要圍繞新常態背景下的城市規劃傳承與變革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據此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建議,希望對于城市規劃的傳承與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新常態;城市規劃;傳承與變革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8.
1、引言
“新常態”一詞是習近平同志提出來的。何謂常態?常態就是在一段時間的正常的狀態。而新常態就是指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不穩定后慢慢恢復的狀態。城市的發展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而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就是一個在否定中發展,在發展中否定的過程。城市在進行規劃時,既要不斷地進行創新,但也要保留著原有的建筑風格。城市規劃應該滿足當地文化社會的發展,以人為核心,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城市規劃主要是指對城市的發展,布局以及各項工程建設進行的規劃。城市規劃要以科學的發展眼光,以及專家的論證為前提對于城市的經濟結構,基礎設施結構以及相應的社會結構來進行規劃,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社會經濟結構的正常運行。城市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環境來進行。城市的規劃主要是為了能夠給在城市居住的人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也要吸取一些先進的規劃理念,在堅持本源的基礎上進行建設。
2、新常態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
在時代政治的發展背景下,促進了城市規劃的不斷發展,但是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要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來進行理性規劃,促進城市的良好發展。
在城時代的發展情況下,我國的城鎮化水平相對于一些歐美國家而言,城鎮化水平相對較低。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城市規劃。但是在進行規劃的時候,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需要結合一定的社會實際。目前,我國信息技術水平不斷增長。在大數據背景下,城市的建設必然會和其他國家有雖不同,我們應該根據自身的發展特色進行城市規劃,結合自身的實際,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在當前兩個一百年目標交匯之際,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城市規劃應當不斷進行更新,改變傳統的城市規劃形式,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將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綠色復發展,建立新型綠色宜居城市,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化和規劃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城市規劃依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樣的一些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慢慢突顯出,對城市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1]。
3、新常態下城市規劃的傳承與變革問題
3.1城市規劃體系不健全
在進行城市規劃的過程中,規劃體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城市的良好發展,城市規劃是進行城市管理的基礎。良好的城市規劃才能更好的促進城市管理的發展。通過規劃,政府及相關機關可以更好地對城市發展進行把控。所以,城市規劃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規劃體系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但是在現在的一些城市規劃中,體系相對落后,難以適應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建設需求。相關部門職能不明確,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履行自身的職責。部門與部門之間配合程度不足。城市規劃有經濟方面,也有建設以及土地等方面的內容,沒有形成健全的體制,部門之間的配合程度不足,影響了城市的發展。
3.2缺乏相應的管理監督機制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監督和管理是很必要的。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一些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但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相關部門的監督不足,社會群眾又難以直接進行監督。缺乏相應的監督,對環境產生破壞。在目前,一些地方在進行城市建設過程時,相應手續不健全、且法律制度對其的約束力不足,城市規劃上一些重要的需要進行落實的沒有進行落實[2]。
3.3城市規劃中的發展
在城市規劃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容易脫節。在進行建設的規程中,有很多的建設規劃難以直接進行落實。在規劃的過程中,有的會予以忽視,有的會進行代替。這樣的一些行為都沒有將城市規劃嚴格的落實下來。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設計人員沒有很好的接觸實際,使城市規劃處于理想層面。在進行落實的過程中,難以進行實施。
4、如何做好城市規劃的傳承與變革
4.1優化城市規劃體系
在進行城市的規劃過程中,完善城市規劃體系。城市的規劃涉及很多的知識,應將這些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之下,相關部門應該秉持統籌兼顧的方針。建立完整的體系,增強體系創新機制,使城市發展體系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變化,積極進行應對。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明確權責參與人員的責任心,使規劃能夠貫徹下來。城市發展是展現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將各種措施切實有效的落實下來有利于實現城市現代化發展,大力促進城鄉經濟總體規劃與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城市規劃的利益與國家經濟利益在總體上是一致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進行規劃時,要科學合理部署,秉持理性的觀念,是城市的建設更能滿足居民發展需要,更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4.2完善監督機制
在進行城市規劃建設時,應當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完善的監督機制有利于保障城市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切實。在一些城市規劃建設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規劃建設項目難以有效的落實,或是出現項目的進行時間長,有時甚至兩到三年,耗費時間長,人力物力損耗嚴重;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項目爛尾的現象,有的一些地方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只是部分領導人的建議,規劃過程缺乏相應的監督,規劃沒有很好的切實實際。在面對這樣的一些現象時,我們應該完善內部監督管理體制[3]。
4.3注重實際,理性規劃
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規劃不能只是“空中樓閣”。規劃的設計應當結合一定的現實條件,根據現實條件來進行規劃設計,理性規劃。城市規劃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應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注重實際情況。如果說,規劃設計“太高”,這樣的情況就會在實際上難以進行應用,規劃就會難以落實,不利于城市建設的發展。所以在進行規劃設計時,相關設計人員可以到實際生活中進行走訪,調查,再進行設計。要注重實際,理性進行規劃。
4.4樹立人本思想
在城市的規劃發展過程中,規劃主要是為了人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城市的主體是居民,規劃時應該樹立人本思想,加強居住環境的建設。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應當多增強一些柔性的因素在里面。人本思想的建立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在進行規劃的過程中,對于一些傳統有代表性的建筑可以進行保留,在規劃的過程中進行傳承。
在新常態背景下,對城市的規劃進行傳承與變革,促進城市的良好發展,為居住人員提供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完善相應的規劃體系。在規劃的過程中堅持人本思想,對城市規劃設計過程進行監督管理。注重發展實際,科學理性進行規劃,促進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春雨,張巨興,張芳.新常態下城市規劃的傳承與變革路徑研究[J].居業,2019(11):48-48.
[2]梅耀林,許珊珊,楊浩.更新理念、重構體系、優化方法--對當前我國鄉村規劃實踐的反思和展望[C].鄉村發展與鄉村規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2015:78-81.
[3]劉佳,張樹森.新常態下大城市周邊小城鎮發展轉型思考——以天津市北辰區為例[J].城市,2016,0(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