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要】園林綠化工程在美化城市環境、凈化城市空氣、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如果園林綠化施工中園林植物配置不合理,導致植物出現生長不良、生態性缺失,必然會嚴重制約園林綠化工程作用的發揮。文章就園林綠化施工中園內植物配置展開了分析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園林;綠化設計;植物配置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1.
1、園林綠化施工中植物配置現狀分析
1.1植物配置缺少地域特色
每個地區都有該地區特有的植物,在進行園林植物配置設計工作時,應加強對該地區特有植物的選用,能夠更好的體現原生樹種形態,突顯綠植地域特色。目前很多園林綠化工程在設計植物配置時,更愿意選取市場上常見的植物品種,這種情況下使得鄉土植物與外來植物的比例嚴重失調。原生樹種體量逐漸減少,甚至出現某一品種植物逐漸消失的現象。
1.2 植物配置缺乏生態性
城市發展過程中產生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為促進自然生態和諧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重視園林綠化,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數量得到提升。但現階段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存在較強的盲目性,更注重綠化面積,而忽略綠化過程中植物配置的生態性效果,導致很多園林綠化工程的植物配置過于單一,如喬木、灌木、地被等植物之間的品種搭配、比例數量和空間關系等。這種單一的植物配置方式不僅會浪費植物資源,還會降低植物品種的多樣性,難以通過多種植物形成群落建立生態系統,發揮綜合生態效應。
1.3植物配置缺乏主次原則及層次感
園林綠化工程植物配置不僅講究整體搭配結構和層次感,還需要分清主次原則,才能促使園林綠化景觀整體更加科學合理。目前在植物配置過程中,對植物的香氣、凈化等方面缺乏重視,大部分所選取常用色塊植物,對芳香植物的運用程度較低,尤其是凈化城市空氣環境,如散尾葵和夾竹桃等。單一的植物配置只會減低人們的視覺審美,無法突顯園林綠化多樣性特色。
2、園林綠化施工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
2.1適應性
植物配置過程中,應選取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自然因素相適應的當地品種,如酸豆樹、海南紅豆、杜英等。同時,所選取配置的植物還應符合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需求,如有無毒害、園林功能要求等方面內容,這樣配置植物才能提高園林綠化工程整體的應用功能。
2.2美觀性
現代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應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能夠帶給觀看者美的享受。注重植物彩色搭配,不同葉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層次豐富。如五層植物分層配置,大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草坪。即根據美學要求合理選擇植物,提高園林整體的美感與藝術效果,不僅能夠突顯植物的自然美,還能表達出人為進行植物配置后形成的藝術美,這樣人們在觀賞園林景觀時才能獲得更多的感官體驗。
2.3經濟性
不同品種的植物成本也不同,主要受成活率和養護費影響。結合工程成本造價,選擇價格合適的植物。如花梨木、造型羅漢松等,苗木價格和養護費較高,可適當降低數量。針對一些與當地環境氣候不適應的植物,應盡可能減少采購數量,避免后期苗木死亡更換和無效養護成本。
2.4生態性
植物配置時還需要注意生態性原則。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自身的特點、與其他植物之間存在的共生關系等相關信息,避免配置的植物之間產生相互作用,阻礙植物的正常生長,這樣對增加植物群落多樣性、形成景觀生態系統等方面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如雞蛋花忌水、洋蒲桃喜水等
3、園林綠化施工中植物配置的要求
3.1考慮植物配置的多樣性與地域特點
一方面現代園林綠化設計中應考慮植物的多樣性,在滿足植物配置基本原則的情況下盡可能選取不同種類的植物置于園林中,通過合理科學的搭配使植物的種類、顏色、形狀都得到更好地配置,能夠提高園林整體結構的立體感和美觀性,有效構建一個自然的小型生態系統。觀葉植物:變葉木、紅車、百合竹等。觀花植物:三角梅、火焰、雞蛋花等。觀果植物:楊桃、龍眼、荔枝、菠蘿蜜等。香氣植物:白蘭、桂花、含笑等。另一方面植物配置過程中盡可能多地選用當地的鄉土植物,其不僅能夠更快適應到園林綠化工程所構建的生長環境中,還能有效發揮調節作用,同時突顯該地區的地域特點,打造特有的園林綠化品牌。
3.2考慮植物的適應能力和自身功能
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發揮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效果,所以在進行植物配置設計工作時,應考慮植物自身的適應能力和功能特點,確保植物的種植與生長能夠推動園林綠化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在日照時間長且無遮陽措施的道路兩側,應種植喜光或生命力較強的植物。在堿性程度較高的土壤種植植物,應選取耐堿性較高的植物,如黃槿、榕樹等。在廣場公園區域,應種植具有觀賞性和香氣的植物,如白蘭、香樟、柚子、雞蛋花等。在酸性程度較高的土壤種植植物,應選取耐酸性較高的植物,如蓮霧、秋楓等。
3.3考慮植物之間栽植的距離
植物配置過程中應合理控制植物之間的栽植距離。通常情況下植物被栽植時并不是處于成年狀態,在種植后植物會有一定的成長空間,若沒有合理安排植物間的距離,極易導致植物在長大后過于密集,影響園林的美觀性和綠化功能。但若在植物生長期空出較大的距離,會使得園林整體過于稀疏,所以為了保障植物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應在植物種植成長幾年后進行移植。
3.4考慮植物配置的整體協調性與多維度藝術要求
根據園林的功能及結構布局合理進行植物配置,比如在主路、廣場等區域可使用規則布置的方式進行植物配置;在休閑娛樂等區域可使用不規則布置的方式進行植物配置,這樣能夠提高園林的藝術效果,同時也能夠體現園林的整體協調性。而針對多維度藝術要求,即在植物配置時結合園林不同區域的功能特點規劃不同主題,并根據植物自身的特性進行合理安排,確保人們能夠獲得多感官體驗。
3.5考慮植物配置的季節特性
植物配置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季節因素,確保園林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觀,既要配置四季常青的植物,也要配置有季節特征的植物。比如園林主景觀可栽植顏色較為鮮艷和豐富的植物,如大葉欖仁、秋楓等,并結合植物的生長情況合理配置雞蛋花等植物,與其形成色彩的對比。另外,不同的植物生長習性等方面都不同,想要園林能夠更好地發揮功能價值,還需要有專業人員能夠定期對植物開展養護工作,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安全的環境。
結語:
綜合所述,植物配置的科學合理性可直接影響園林綠化工程的功能發揮和建設價值。所以為了合理設計植物配置方案,需要加強對植物配置基本原則的了解程度,了解現階段植物配置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明確植物配置的要求,通過增加鄉土植物及植物多樣性、根據植物功能合理選擇種植區域、合理安排植物栽植距離、提高植物的季節特性和多維度藝術特點等方式不斷提高園林綠化設計中植物配置的科學合理性,更好地為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有力幫助。
參考文獻:
[1]宋彥會.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植物配置分析[J].現代園藝,2020,419(23):167-168.
[2]樓開達.園林植物配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分析[J].綠色科技,2019(05):63-64.
[3]胡毛平.園林景觀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設計分析[J].花卉,2019(1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