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
摘 ?要:社團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成立不同類型的社團,可以讓學生發現自身優點,培養興趣愛好,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創建社團,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但是,目前很多院校所創建社團,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例如:社團特色不明顯,管理機構不完善,創新性不強。針對此,本文重點分析了鄉鎮成校社團建設工作策略,旨在為成校社團建設工作對開展提供有效意見。
關鍵詞:鄉鎮;成校;社團建設
鄉鎮成人教育,是城市教育持續發展、推進的需要。也是推進文明的建設的需要。背井離鄉的務工人員,是經濟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隨著,經濟和工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員涌入城市。從“農民工”到“新居民”,一系列的稱呼變化,證明了“新居民”不在被防范,被排斥,真正的從心理上,思想上被接納。所以需要加強院校社團建設,增強社團成員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
一、成校建設社團對學生的益處
(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自身素質
有人說,參加社團除了耽誤學生學習,沒有任何益處。導致學校對社團發展不夠重視,不能充分的認識到社團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亦不能真正發揮社團對學校文化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必要性。但我認為,社團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還能豐富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在舉辦活動時,不僅讓自己開心,也能學會為他人考慮,體會集體的重要性。這種鍛煉,可以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和綜合能力。為日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所以,在學校參加社團是很重要的{1}。
(二)擴大交際圈提升適應能力
參加社團,可以讓學生交到很多朋友,從而擴大自身的交際圈。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不論是在校園,還是在社會上,我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尋求他人幫助。所以,廣泛交友對我們自身是有很大的益處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參加社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在校園中總會舉辦各類的活動,所以各個社團之間,也會有一些活動合作或人員交換。在這種多人的大集體中,總會發生一些小摩擦,此時就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校園社團就是社會關系縮小版,學生在社團中得到鍛煉提升適應能力,就等同于提前適應社會。
二、社團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管理及保障
由于社團缺乏管理,導致社團活動的運行得不到保障。社團的人員信息,活動的備案,預審和經費都存在滯后性。所謂的動態監管,只存在于形式上,導致出現部分低質量的‘僵尸社團。因為活動場所和經費的緊缺,所以阻礙了社團發展,開展的活動得不到保障。例如:社團開展活動的空間不夠導致場所不固定,因此只能以打游擊的方式舉辦活動。不穩定的活動時間,不理想的活動效果,使學生對社團活動失去興趣。而社團的活動經費來源,主要是由學校和社員提供的。有限的經費,很難支撐活動的高成本和高投入。導致社團缺少吸引力,無法實現全面發展。
(二)活動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創新
雖然活動越來越多元化,但形式還是比較單一的,層次不高,持久性也不強。例如:娛樂性活動較多,但提升自身素質類的活動較少。活動的質量參差不齊,缺乏持續性和吸引性。失去了作為第二課堂的重要性。因為社團的種類越來越多,部分社團在舉辦活動時,很漫不經心,既不認真思考,也不去精心策劃。使社團沒有明顯的特點,流失社員,沒有立足的根本。固定模式的社團活動,沒有新鮮感,讓學生失去了參與興趣,導致社團沒有展活性{2}。
三、社團發展理念
(一)育人理念
社團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素養,發揚真善美的優秀品質。引導學生正確思想,是育人根本,社團更是影響一個人價值觀的關鍵場所。良好的社團文化,可以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思維理性化,具備道德標準和價值判斷。在社團中,讓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成敗得失,從而提高學生對事物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社團管理,提升社團教師的自身修養,創新工作方式,根據學生的成長,因事而化,與時俱進,注重社團育人工作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二)育人主體
保障社團的自我完善,管理和提高,注重學生成長規律。制定明確規章制度,拓展育人資源,是奠定社團建設發展的根基。在育人過程中,不光要激發社團內部管理者,也需要學生會、校團委和教師等相關部門共同作用,進一步加強學校傳統的育人力量,同時積極挖掘學校的育人潛能。形成社團的統一思想,做到自覺履行育人責任。社團不僅要發揮會育人作用,還需聯合不同環節與過程,分散主體育人資源,協同育人機構,使不同領域和層次的育人要素實現互通。
(三)育人空間
社團在育人的過程,需要一個在課堂內外、校園內外、包括線上線下所有領域全部覆蓋的團隊。在全部要素的全局性的一個育人空間。學校應積極調動學生對于社團內外的各種育人力量,引進合理的社會資源,將信息空間和精神文化相融合。實現實體空間拓展到校園外。不僅僅是通過傳統的傳播方式開展育人活動,應增強對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的重要性,綜合提供學生核心素養,目前學生是互聯網的發展大軍,學校應重視其問題,增加對虛擬空間的建設,使學生可以把社團環境逐漸轉變成虛擬空間。在互聯網發展的當下,應充分的利用其特點,增強網絡的傳播{3}。令網絡傳播逐漸演變成為學生主要的信息獲取點,進而豐富線上社團的育人活動。
結束語:新一代的年輕人,多數呈現及其富有個性與獨立意識的特點,但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比較匱乏。過于獨立的性格,很難有什么偉大的作為,只有被結合起來才能體現驚人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安吉縣天荒坪區域性中心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安吉縣社區教育學院天荒坪分院[J].新農村,2020(06):58.
[2]吳秋芬.鄉村振興戰略在安吉的生動實踐——安吉縣鄉鎮成校課程體系的開發與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20(01):23-24.
[3]王決芳.“三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錢清模式——紹興市柯橋區錢清成校助力鄉村振興紀實[J].鄉村科技,2019(3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