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雯
摘 ?要:新時期,為幼兒營造基于自然生態環境的戶外自主活動,能夠讓幼兒充分親近自然、融入自然,認識自然生態環境中的一草一木,感受自然生態環境的更替變化,以便幼兒在切身的活動中提高自主意識,培養學習的能力。 另一方面,廣大幼兒教師朋友也應當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幼兒在自然生態環境中進行自主活動存在的問題,從而在理念、機制、形式和內容上不斷突破創新,打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兒童親自然生態戶外自主活動教育體系,讓更多幼兒在自然中學思并重,解放天性,在自然中享受歡樂,促進幼兒自主體驗活動更有效開展,充分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出更大的創造力。
關鍵詞:自然生態環境;幼兒自主活動
“親自然”教育的概念源于著名的教育實務者、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其自然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是讓孩子們從自然中解放天性,體驗接近自然的過程,享受自主探究的喜悅。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曾說過:“大自然是幼兒的中心課程,我們應該將教育逐漸的轉向自然之中”。因此,在帶領幼兒集體活動時,教師應當注重在自然生態環境中,與引導幼兒自主活動融合互促。自主體驗學習是尊重幼兒主體性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廣闊的發揮和發展平臺,在滿足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時為促充分滿足幼兒的自主體驗要求,教師必須對自主體驗活動進行合理化設計,充分考慮幼兒的需求,讓每個幼兒都能夠在自主體驗活動當中有所收獲和成長,為這一先進教學模式的推廣和完善奠定基礎。
一、當前幼兒自主活動教學存在問題
(一)自主活動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部分學校及教師對親自然生態的幼兒自主活動重視不足。不能充分把握兒童生長學習規律,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兒童不單純是成人的附庸,不受支配,具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兒童有其內在的生動的精神生活,成人應理解和參與兒童的生活和活動,不應將成人文化無條件地強加給兒童;自然生態環境是兒童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戶外自主活動能夠鍛煉孩子的體格,愉悅孩子的身心。因此,在當前和今后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設計中,應當提高基于自然生態環境的自主活動的比例,應當讓兒童多走出教室,親近自然,從而在自然中學習成長。
(二)自主活動形式有待拓展
幼兒自主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集體活動的一種最常見方式。但是在很多傳統戶外活動中,要么缺乏優美的自然環境支撐,要么缺乏有趣的自主活動形式。最常見的是把幼兒至于戶外環境,放任幼兒簡單地進行活動,不能通過充分開展植物種植、益智游戲、觀察參觀等多種形式的結合來豐富活動形態,也忽略了自然環境的優勢發揮,不能充分將幼兒自主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活動效果。
(三)參與范圍有待擴大
在強調幼兒自主活動的同時,不能弱化教師的引導。幼兒是自主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教育者和引導者,也活動順利進行重要保障,二者缺一不可。由于兒童年齡尚小,自我保護意識和獨立性較差,在參與戶外游戲活動時,特別需要有序組織引導。而親自然自主體探究活動課程的設計和開展,需要教師在組織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時,不能夠完全放任幼兒自由活動,而是要適時地介入幼兒的游戲活動中,給予幼兒有效指導和積極幫助,以實現活動效果最大化。
二、創新開展親自然生態幼兒自主活動的對策建議
(一)更新教育理念,科學自主活動規劃
幼兒自主活動是以幼兒為活動主體的具有對象性、社會性的自主選擇探索發現和直接體驗,教師間接控制為主的一種自由的主體性活動。要充分認識到幼兒自主活動中的“自主”,是幼兒主體對于活動中各種主客觀因素有獨立、自決、自己支配和自己主宰的權利和可能。它的特點是以幼兒為基礎,而不是以系統知識傳授為基礎;以幼兒為中心,幼兒教師輔以間接控制與引導;承認和尊重幼兒的認知差異,注意激發幼兒的內在動機一興趣;注重養成教育和教育過程及個體的直接經驗;注重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心理平衡,強調幼兒對于環境的“適應”;注重幼兒的探究、頓悟與發現。
(二)豐富自主活動形式,提升自主活動質效
讓兒童體驗親自然生態環境的不同樂趣,對幼兒在以后成長過程中提高自我肯定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有著意義非凡的作用。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自我主動和深入探究的能力。培養幼兒自主探究能力要激勵幼兒主動參與到社會和生活實踐中去,并且主動憑自己的想法深入探究科學知識和生活樂趣。比如創新開展草莓種植,幼兒參與了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不僅能夠體驗水果的來之不易,還能夠貼近自然世界,積極探索幼兒的未知領域,通過不斷提出問題和得到解答,提高了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擴寬了幼兒的知識范圍。分組合作的形式,能夠促進小朋友之間的交流,加速小朋友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擁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對于小朋友未來成長大有裨益。在草莓種植活動中能夠開拓幼兒的思維,提升其動手、動腦能力,對于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影響顯而易見。按照幼兒自由發展的原則,由幼兒教師對活動的環境精心設計、組織和引導,以促進幼兒人格的全面發展和文化價值的生命體驗,以及幼兒個性的養成為基本目標的一種自由教育形式。
(三)提高教師素質,優化自主活動效果
在親自然生態環境中,教師能夠有意識地豐富幼兒自主活動,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積極服務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提供正確的引導。由于幼兒的體力、腦力水平等都還在發展形成階段,對自然界充滿好奇和探索認知段,在自主活動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應該仔細觀察,關心和詢問幼兒內心所想和疑惑所在,了解幼兒需要怎樣的幫助,及時給予適當的幫助,與幼兒共同完成較為困難的任務,并且積極地鼓勵幼兒進一步進行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中可以從兒童書籍上了解到的內容,要積極鼓勵幼兒去閱讀和了解,在迫切需要幫助的情況下,有利于激勵幼兒大腦的開發和對書本重要性的認識。對于實踐活動中操作較難的動作,教師不能代為完成,應根據教師的操作示范等,鼓勵幼兒進行模仿和學習,在教師提供的正確引導下提高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娟娟.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戶外游戲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智慧,2019(21)
[2]徐春燕.親自然自主體驗課程下戶外游戲的開展策略[J].文理導航,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