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漫漫兩年學習路,中考一卷見真章。學練考一樣不能少,常對知識問三問:是什么?什么樣?為什么?當好學習巧手匠,輕松迎戰小中考。
一、三輪復習各有千秋
“學海無涯,學無定法,因人而異”。生物三輪復習的策略各不相同。
第一輪復習主抓基礎知識,側重掌握四本教材中基本的生物學概念和規律,以及教材中的黑體字部分。
第二輪復習則要以專題為線,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構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多個知識點鏈接到某一個具體的生物學事物或者生物學現象之中。同學們可以通過模塊專題的復習摸清知識點脈絡,深入理解生物學現象。
第三輪復習則要把理論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現象、規律緊密結合起來。擅于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物學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實際的農業生產現象和技術、生物技術在產品中的應用、傳染病的防控和免疫現象、人體常見健康指標的測量等,這些應用既貼近生活又緊密聯系書本。例如,中考題中曾考查過關于測量肺活量的知識,三次測量后要選擇最大值、最小值、隨機值,還是平均值呢?肺活量的生理指標是考查肺在一次呼吸運動中的最大的通氣能力,因此應該選擇測量值中的最大值。
二、細節決定成敗
人們常說“會而不難”,但對生物學科而言,很多同學常常“會”卻丟分。在考試時,同學們應注意答題中的一些的細節,做到審題認真,仔細思考,辨別區分,落筆穩妥。
1.切忌書寫錯別字
中考生物試卷答題卡中書寫錯別字是不得分的。按照中考7∶2∶1的難度匹配規律,其實大多數文字填寫的內容難度較低,因此寫對字非常關鍵。下面對常見的易錯字進行歸納:
扦插、嫁接、接穗、砧木、蛹、胚芽、捕食、鹽漬、發酵、罐藏、黏膜、吞噬、溶菌酶、遮光器、碘液、輸導組織、韌皮部、篩管、氮磷鉀、雌蕊、花萼、蒸騰作用、佝僂病、胰腺、皺襞、膈肌、輪廓、瓣膜、腎盂、脊髓、腎小囊、濾過作用、心率、脈搏、鞏膜、睫狀體、耳蝸、蕨類植物、孢子植物、裸子植物、魚鰭、魚鱗、魚鰓、翼、肱二頭肌、屈肘、覓食、防御、遷徙、氨基酸等。
2.正確區分易混淆生物學名詞
很多生物學名詞有相同的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然而一字之差,生物學結論就是完全不同的。另外,相同的器官在不同的生物個體上名稱也不同。因此,在考試中同學們要注意一些相似名詞、相近名詞的區分和使用。下面進行歸納: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胚胎和胚盤、胎盤和胚盤、胚珠和胚、核區與核質、纖毛和鞭毛、腐生和寄生、自養和異養、生態平衡和碳氧平衡、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碳循環和水循環、早成鳥和晚成鳥、顯性和隱性、生物成分和生物因素、翅和翼、附肢和體節、線形動物和扁形動物、石松和油松、乳酸菌和醋酸菌等。
例如,中考題曾考查銀杏是裸子植物還是被子植物的相關知識。由于銀杏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種子裸露,所以銀杏是典型的裸子植物。
3.同“形”圖、同“類”圖的連續性比較
近幾年來,中考生物試卷中考查生物體的結構圖知識的分值較高,這是因為從結構上認識一種生物,就能更深層次地掌握其生理結構特點,進而了解它的生態分布情況以及相應的生命活動規律。單獨針對一個圖的識記,不如鏈接更多“形似”的圖來比較區分記憶,鏈接越多,思維框架就構建得越細致。區分有度,有的放矢,才能做到“會而不難”。
例如,細菌、酵母菌、病毒、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的結構圖鏈接比較,外部看來都是單個個體,但是內部組成卻有很大差異。同學們如果能從“會識圖”進步到“能繪圖”的程度就更好了。
三、臨近考試,查缺補漏
很多中考題目都是教材上列舉的實例或實例的變形,以及書后練習題的變形和改編,這些零散而細碎的內容往往是同學們在復習過程中最容易忽略的。所以在最后的復習階段里,同學們不要再去練習拔高題。中考生物試卷中失分率較高的多半都不是難題,而是基礎題目。以解決識圖題錯誤為例,建議同學們自己手繪重點結構圖,對照教材,檢查遺漏的結構內容以及相應的名稱。其他類型錯誤建議同學們總結錯題本,經常翻看識記,一一擊破,更有針對性。
臨近考試,同學們要加強答題時的書寫規范性和時間分配的訓練。練習模擬試卷時,同學們可以按照合理安排時間——認真仔細審題——字跡準確無誤——混淆內容區分——答題運用標準語句等幾個環節推進完成。確保時間分配合理化,提高答題準確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同學們,用框架體系對知識進行總結,多把教材上的實例和應用與生活中的實際相聯系,多問為什么,多記什么樣,想好怎么用,再加上仔細認真的答題態度,相信你一定會考出好成績的!加油!
(作者單位:遼寧省實驗中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