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戶外探險運動愛好者行為模式研究
——以四姑娘山登山愛好者為例

2021-08-12 01:12:02勇,陳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21年8期
關鍵詞:模型

余 勇,陳 敏

(吉首大學 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湖南 張家界 427000)

國內的戶外探險運動首先在我國臺灣地區發展起來。“二戰”后,我國臺灣地區成立了“臺灣山岳會”,島內登山、溪降、攀巖、穿越等探險運動逐漸興起,并發展成為戶外休閑產業。我國大陸地區的戶外探險運動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受文化傳統和山岳旅游資源開發的影響,登山活動一直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被認為是一項由科學探險演變而來,介于探險與生態旅游之間的新型戶外項目,以環境原始生態、過程刺激驚險、活動技術性強等特點廣受歡迎。在過去,戶外探險是為了生存和發展,而在體驗經濟時代,則是為了獲取創意空間與感受。雖然探險運動愛好者越來越多,但是理論研究卻相對滯后,即使在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之后,探險運動的專題成果依然缺乏,這與當前全國逐漸興盛的戶外探險實踐是極不相稱的。

本文擬以登山探險作為戶外探險活動的代表性項目,選取登山探險的關鍵變量考察登山愛好者的行為特征,在文獻梳理的基礎上建立理論模型,以四川四姑娘山登山愛好者為案例,通過實證研究加以驗證,期望為廣大愛好者參與登山探險運動提供理論參考。

1 概念界定

1.1 探險運動及其動機

Ewert與Hollenhorst認為,探險運動是一種與自然環境互動的自發性活動,自然環境中包含了真實而明顯的危險元素,活動結果受到愛好者與環境的雙重影響[1]。探險運動是在不確定的自然環境下進行的危險性和挑戰性活動,愛好者可通過積累經驗、提升技術、完善設備等途徑降低危險,隨著探險活動的涉入程度加深,獲得的體驗越深刻,越需要提升自我挑戰程度,以滿足新的探險體驗需求。由于探險運動在參與過程中有受傷甚至死亡的可能性,因此愛好者可能會經歷強烈的心理和生理激發(心理激發包括控制感、專注力的產生,生理激發表現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生理機能現象)。在探險研究中,探險動機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探險動機的產生是因應個體內在的刺激與需求,進而產生探險行為。Mclntyre、Pigram在研究探險運動的涉入程度時,將攀巖者的參與動機區分為表彰、創造力、實質環境、控制等6大構面[2];Sung、Morrison、O′Leary發現絕大多數探險愛好者受到多種原因的驅使,包括新奇體驗、自我成長知覺、有趣與刺激、增進環境與文化了解等[3]。

本文認為,探險運動是指愛好者在自然環境中從事具有冒險性與挑戰性的活動,并達成深度體驗的運動形態,而探險動機是指愛好者在不確定性的自然環境中與環境互動,尋求刺激、實現自我成長的心理驅動過程。

1.2 風險認知與決策

風險意味著不確定的結果,是人們做出參與決策時的阻礙因素。Priest、Baille認為,風險認知是指個體在探險環境中主觀評價實際風險的認知過程[4];Sitkin Weingart將風險認知定義為個體評估情景的風險程度[5]。從上述概念可以發現,學者們強調風險的主觀感受。雖然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很多因素影響了個體的風險認知,且遭遇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風險后果也因人而異,因此風險認知成為了一種社會性建構。Carpenter、Priest指出,人們是否參與探險運動取決于知覺到的環境風險和個人勝任能力[6],在有壓力、無法預測的情形中,人們選擇參與高風險的活動主要是受到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的驅使。

基于上述觀點,本文認為探險運動的風險認知與決策是指愛好者主觀認知情景風險,并將認知結果與個人勝任能力結合起來,進而衡量是否參與探險活動的心理過程。

1.3 流暢感

在早期研究中,Csikszentmihalyi以挑戰與技術之間的平衡來描述流暢體驗:當知覺到技術低于挑戰時,個體會感到焦慮,并設法學習新技術來平衡這種感覺;當技術高于挑戰時,個體會產生乏味感,從而尋求更具挑戰性的活動,以消除乏味感[7]。因此,Csikszentmihalyi以挑戰、技術形成二維結構,將原始模型修正為焦慮、冷漠、流暢、乏味4種路徑模式[8]。為了擴大適用情景,Massimini、Carli在原來區分為高、低二級的挑戰與技術之間再添加中間程度,分別是高度挑戰與中度技術下的覺醒、低度挑戰與中度技術下的松弛、中度挑戰與高度技術下的掌控感、中度挑戰與低度技術下的擔憂,構成流暢體驗的8種路徑模式[9]。

基于上述成果,本文認為探險運動的流暢感是指愛好者在個人勝任能力與挑戰之間達成平衡狀態時所發生的一種以快樂、自我超越為核心成分的最佳心理狀態。

1.4 體驗價值

Joy、Sherry認為,體驗是個體針對某一目標物的親身經歷所產生的領悟和情緒[10];Holbrook在外部和內在利益之外增添了“活動”維度,由“被動”和“主動”兩個層面構成,被動價值來自于愛好者對目標的理解、評價,主動價值源于消費者與目標間合作互動的增加[11];Mathwich、Malhotra、Rigdon將體驗價值定義為促使消費者達成消費目標或意圖,在消費過程中由互動所引發的對產品或服務的相對偏好程度,并結合Holbrook所提出的衡量模式,進一步將體驗價值分為投資報酬、服務優越性、美感、趣味性4大類[12]。

基于上述觀點,本文認為探險運動的體驗價值是指個體根據活動的偏好及互動體驗所衍生的參與后效果評價。

1.5 游后行為意向

Smith、Swinyard認為,行為意向是指個體對態度對象發生明確行為的可能性或傾向性,這一傾向可能引發實際的消費行為[13];陳簾亻予認為,行為意向是指消費者參與體驗后對于相關產品或服務可能采取的再購行為、推薦意愿[14]。對于行為意向的構成,楊、張捷、趙寧曦認為旅游者的后續行為包含了重游意愿和口碑兩個層面[15];Oppermann比較了兩種顧客忠誠度研究對新西蘭居民出游測評的有效性,認為重游意愿和口傳推薦可以有效預測游客的需求和行為[16]。

基于以上觀點,本文認為探險運動的游后行為意向是指愛好者在活動結束后對于目的地再次造訪或向別人推薦的態度傾向。

2 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

探險動機與風險認知與決策、流暢感、體驗價值、游后行為意向的關系:Zuckerman將參與動機視為引發戶外探險運動的主要推動力量[17];Csikszentmihalyi等認為,參與動機對戶外探險運動具有激發作用并促使愛好者對情景風險進行評估[18];趙文祺在體驗教育活動愛好者的內在動機、活動投入程度、流暢感之間的關系研究中,發現內在動機與流暢感存在著線性正相關,內在動機越強烈,則流暢感越顯著[19]。目前關于風險認知與決策、流暢感等戶外探險運動過程變量之間關系的研究非常少,還沒有相關成果顯示探險動機能夠通過風險認知與決策間接影響流暢感,但是風險認知與決策是愛好者對環境風險和個人勝任能力的權衡,如果活動的風險程度在個人勝任能力之內,那么主觀的風險認知與決策將有效提高個人效能感,成為獲取流暢感的激勵因素。因此,可以認為探險動機能夠通過風險認知與決策間接影響流暢感。Devesa、Laguna、Palscio在西班牙鄉村旅游動機與滿意體驗關聯性調查中發現,動機是游客評價旅游地的一個重要判斷因素,動機與體驗價值之間存在著關聯性[20];林俊升對游憩動機、滿意度與重游意愿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模型配適度極具解釋力,游客的游憩動機顯著影響重游意愿[21]。

基于上述認識,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探險動機對風險認知與評估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2:探險動機對流暢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3:探險動機通過風險認知與評估對流暢感產生間接影響;H4:探險動機對體驗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5:探險動機對游后行為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6:探險動機通過價值體驗對游后行為意向產生間接影響。

風險認知與決策與流暢感、體驗價值的關系:戶外探險運動可能產生5種探險體驗,當勝任能力高而風險較低時,探險體驗為“風險與嘗試”;當勝任能力略高于風險時,探險體驗為“探索”;當勝任能力與風險達成一致時,這種體驗為“高峰經驗”;當風險超過勝任能力時,可能會發生“意外”;如果風險很高而勝任能力較低時,探險者則將遭遇“悲劇和災難”[22]。產生探險動機以后,愛好者需要根據個人勝任能力與風險的交互作用,對個人所面臨的風險情景進行評估,以決定參與還是放棄。Sitkin、Weingart研究發現,探險運動愛好者的危險知覺會影響參與決策,當個體覺得該活動風險較低時,參與的可能性較大[5]。如果風險評估顯示個人能力可以勝任,作為一種自由選擇的探險活動,愛好者的感官潛能很容易被激發,建立起來的自信心使愛好者更容易獲得流暢感[23]。Robinson認為探險運動愛好者評估風險并決定參與后,對流暢感的產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此外,戶外探險運動愛好者會對探險活動的過程及體驗價值進行評估,評估結果會受到此前風險認知與決策的顯著影響[24]。

基于上述認識,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7:風險認知與決策對流暢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8:風險認知與決策對體驗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流暢感與體驗價值、游后行為意向的關系:Csikszentmihalyi提出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流暢理論,認為流暢感對于愛好者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對愛好者獲得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等體驗價值有所幫助[25];Robinson在研究中發現,當戶外探險運動結束后,愛好者會評估參與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登山過程中的流暢感對體驗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24]。根據Maslow的自我實現理論,人總是致力于追求最大程度上的自我完善,流暢感作為特殊活動的核心利益,一經獲取,必將引起愛好者重復尋求的意愿,因此,可以認為流暢感對游后行為意向具有積極的影響力。Faullant、Matzler、Füller以阿爾卑斯山滑雪游客為對象探討滿意體驗對重游意愿的影響,結果顯示游客的滿意體驗程度較高,重游意愿會相對增加,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正向影響[26];Beeho、Prentice的研究表明,如果游客對其游憩體驗感到滿意,則會向周圍朋友和親屬推薦該旅游目的地,游客體驗對消費行為存在著顯著的正向影響[27];Cronin、Brady與Hult認為,良好的服務質量、較高的顧客滿意度和知覺價值將促使正向的行為意向產生[28]。

基于上述觀點,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9:流暢感對體驗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10:流暢感對游后行為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H11:流暢感通過體驗價值對游后行為意向產生間接影響;H12:體驗價值對游后行為意向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根據以上假設,本文構建了戶外探險運動愛好者探險動機、風險認知與決策、流暢感、體驗價值、游后行為意向之間的理論模型(圖1)。

圖1 戶外探險運動愛好者行為模式理論模型

3 研究設計

3.1 觀測變量選取

本文通過整理文獻,歸納了潛變量的測量項目,并結合專家咨詢確定初步的測量指標進行了小規模預調查,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對測量指標做進一步的修訂和完善,從而形成正式調查問卷。正式調查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性別、年齡、職業等基本信息問項,旨在了解戶外探險運動愛好者的社會背景;第二部分則由探險動機、風險認知與決策、流暢感、體驗價值、游后行為傾向等潛變量構成。其中,探險動機量表綜合了Ewert、Priest、Baille等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1,4],從身心釋放、尋求刺激、自然取向、新奇體驗、健康需求、自我發現等5個方面來擬定,最終形成了8個測量指標;風險認知與決策量表借鑒了Carpenter、Priest的觀點[6],從生理、心理、社會、財務等4個方面擬定,最終形成了6個測量指標;流暢感量表從掌控感、意識融入行動、專注程度、忘我情緒等4個方面擬定,同時參照Jackson、Robert在1996年編制并于2002年修訂的流暢體驗量表[29],最終形成了6個測量指標;體驗價值量表從個人利益、社會效益、自我肯定、凈化價值觀4個方面衡量,同時參照Evert的研究結論,最終形成了6個測量指標[30];游后行為意向量表借鑒了楊的研究結論,從重游意愿、口碑宣傳兩個方面衡量,最終形成了2個測量指標[15]。

3.2 研究區域及數據采集

鑒于國民的親山傾向,本文以登山探險為戶外探險運動的代表性項目,取樣地點選擇在四姑娘山。四姑娘山風景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日隆鄉境內,屬于我國地貌第一階梯青藏高原東源、第二階梯四川盆地向高原的過渡地帶,面積約2000km2。景區內5000m以上的山峰有43座,最著名的有大姑娘山、二姑娘山、三姑娘山、幺姑娘山,海拔分別為5355m、5454m、5664m、6250m。其中,幺姑娘山山勢俊俏,素有“東方阿爾卑斯”之稱,又因與海拔7556m的“蜀山之王”貢嘎山遙遙相對,被譽為“蜀山之后”。四姑娘山與成都市相隔230km,是我國距離大城市最近的雪山型風景名勝區,由于山體峽谷深切、溝壑縱橫,峰谷相對高差多在3000m以上,國內戶外愛好者往往將其視為登山探險、科考攬勝的首選之所,因此也是本文理想的取樣地點。本文的調查選擇在2019年7、8月完成,調查地點選擇在青年旅社和登山途中休憩點,為了提高樣本典型性,發放調查問卷前保持詢問。本次調研總共發放問卷390份,回收問卷353份,有效問卷314份,有效率為80.5%。本文運用SPSS24.0對收集到的問卷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

4 數據分析

4.1 樣本人口社會學特征分析

如表1所示,在有效樣本中,男性占76.8%,女性占23.2%;年齡構成上以19—30歲、31—40歲兩個年齡段為主,分別占樣本的43.6%、35.4%;在職業構成上,學生為第一職業類群,占樣本的22.3%,自由職業者、企事業員工、商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為第二職業類群,分別占樣本的15.9%、15.3%、13.1%、10.8%;收入構成在總體上以中低收入者為主,高收入層次(5千元以上)所占比例較少,月收入1千元以下者占樣本的17.5%;在學歷構成上,大專、本科學歷的登山者分別占樣本的31.8%、40.4%;樣本的婚姻狀況表明,已婚者略多,占樣本的51.6%;從戶外探險經驗上來看,25.8%的樣本屬于初次參與戶外探險運動,60.2%的樣本曾經有過2—5次戶外探險經驗,只有14%的樣本參加過5次以上戶外探險運動。

表1 樣本人口社會學特征分析

4.2 樣本信度分析

對數據進行可靠性分析,整體量表的克朗巴哈系數為0.915,探險動機、風險認知與決策、流暢感、體驗價值、游后行為意向等潛變量的克朗巴哈系數分別為0.745、0.728、0.838、0.808、0.693,均高于社會科學研究0.60的推薦值,說明測量結果具有較好的測量信度。單項與總和相關系數檢驗顯示,RM2(為了獲得新奇獨特的體驗)、RM8(為了遠離浮躁的日常瑣事)、LB4(我已經做好了應對不確定性風險的準備)、RP2(我的登山經驗與技能剛好可以應對險峻的環境)、VE3(此次探險有益于我的個人形象)降低了量表的整體可靠性,刪除后可以提高各潛變量的信度,因此予以刪除。

4.3 測量模型檢驗

區別效度檢驗:本文利用單群組生成限制模型(將每組潛變量的相關系數設定為1)和未限制模型(自由估計變量的相關系數)兩個模型,通過卡方差異性檢驗比較限制模型是否顯著地差異于非限制模型,來評估變量的區分效度。檢驗結果顯示,每一組未限制模型的卡方值顯著低于限制模型,且在0.01的水平上與限制模型呈現顯著差異,說明測量模型中5個潛變量之間具有良好的區別效度。

收斂效度檢驗:如表2驗證性因子分析(CFA)顯示,各個潛變量觀測指標的因素負荷均接近或在0.7以上,大于0.6的基準值,測量指標的信度系數較高,潛變量無法解釋的變異量數值較小,測量誤差也較小。潛變量的建構信度是模型內在質量的判別標準之一。數據顯示,各個潛變量的建構信度在0.8以上,表明模型的內在質量良好,潛變量的AVE值均大于0.54,說明測量指標被潛變量解釋的變異量較大,潛變量具有良好的收斂效度。

表2 驗證性因子分析(CFA)

4.4 結構模型檢驗及修正

將潛變量及其測量指標導入理論模型,運行Amos探索探險動機(RM)、風險認知與決策(LB)、流暢感(RP)、體驗價值(VE)、游后行為意向(BI)之間的結構關系,求解擬合指數、路徑系數、T檢驗值,從絕對配適度、增值配適度、簡約配適度3個方面檢驗模型的配適效果。首先對數據處理結果進行“違反估計”檢驗,檢視結果顯示,非標準參數估計值中沒有出現負的誤差方差,且標準誤較小,因此可進一步做模型擬合評價。

數據處理結果表明,觀測變量的標準化負荷都較高,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都達到或接近優秀水平(具體見表3中的模型A),χ2/df=1.894,RMSEA=0.064<0.08,RMR=0.048<0.5,PGFT=0.513>0.5,GFI=0.911>0.900,AGFI=0.901>0.900,CFI=0.907>0.900,但是NFI、RFI均小于0.900,模型還需進一步修正,才能達成更好的擬合效果。

為尋求更優模型,本文根據理論模型的檢驗結果和MI指數對模型A進行修正。首先刪除RM6、RP4、VE5等3個因素負荷低于0.70的觀測變量,然后逐步刪除沒有通過檢驗的路徑,并根據MI指數增減路徑。MI修正指標顯示,“e1←→e16”、“e16←→e18”、“e9←→e11”、“e14←→e15”的修正值較高,表示RM1與VE1、VE1與VE4、LB3與RP1、RP5與RP6所測量的指標具有相關特質,若將其設定為共變關系,既不違背理論基礎,又可以減少卡方值,因此在修正模型中逐一釋放。修正后的擬合指數見表3,路徑系數見圖2,假設檢驗見表4。

表3 模型擬合指數摘要

圖2 登山探險運動愛好者行為模式修正模型

表4 修正模型的評價與假設檢定

5 討論

在測量模型的構建中,本文通過對探險動機、風險認知與決策、流暢感、體驗價值、游后行為意向5個變量的理論梳理,分別確定了8、6、6、6、2共計28個測量指標,經過信度檢驗、驗證性因子分析以后,共刪去了9個測量指標,測量模型得到優化。探險動機保留了5個測量指標,RM1、RM4與健康需求有關,RM3表達了環境意愿,RM5、RM7表達了成長與體驗的趨向。比較被刪除的項目發現,高海拔登山愛好者的探險動機積極而健康。風險認知與決策的4個測量指標集中在身體、心理風險上,而被刪除的項目與財務、社會有關,顯然決策焦點在于身體風險、心理風險,愛好者不會因為財務、社會因素而輕易涉險。價值體驗的測量指標集中在生理(VE4)、心理(VE1、VE6)成長和團隊互助(VE2)上,體現個人利益的VE3、VE5被刪除后,擬合效果良好。應該說,從事登山探險活動的時候,個人利益并不重要,在群體中友愛互助并實現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帶來最關鍵的價值體驗。

從模型B的擬合指數可知,修正模型B的擬合指數有所提高,NFI非常接近0.900,可以認為模型擬合達到了理想的水平。假設檢驗表明,探險動機(RM)對風險認知與決策(LB)、流暢感(RP)不但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γ11=0.753,C.R.=6.345;γ21=0.294,C.R.=2.151),而且可以通過風險認知與決策(LB)間接影響流暢感(RP)(β21γ11=0.291),但是冒險動機(RM)對體驗價值(VE)、游后行為意向(BI)的直接影響并不顯著(γ31=0.175,C.R.=1.649;γ41=0.002,C.R.=1.257),也不能夠通過體驗價值(VE)對游后行為意向(BI)形成影響力(β43γ31=0.071),因此驗證了假設1、2、3,但不支持假設4、5、6。風險認知與決策(LB)對流暢感(RP)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21=0.387,C.R.=3.221),但是對體驗價值(VE)的直接影響并不顯著(β31=0.099,C.R.=1.384),因此驗證了假設7,但是不支持假設6。

數據進一步顯示,流暢感(RP)對體驗價值(VE)、游后行為意向(BI)都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32=0.878,C.R.=6.616;β42=0.412,C.R.=3.109),體驗價值(VE)對游后行為意向(BI)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43=0.405,C.R.=3.156),且流暢感(RP)可以通過體驗價值(VE)對游后行為意向(BI)形成間接影響(β43β32=0.356),因此假設9、10、11、12均得到了驗證。

為了區別于一般的戶外活動,本文將流暢感引入戶外探險愛好者的行為模型,并通過實證數據檢驗了流暢感在模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結果表明,探險動機、風險認知與決策對流暢感具有顯著的直接影響,而流暢感對價值體驗、游后行為意向具有顯著的直接影響。同時,探險動機通過風險認知與決策間接影響流暢感,流暢感通過體驗價值間接影響游后行為意向。通過比較假設的檢驗結果可以發現,所有變量與流暢感都具有相關性。可以說,流暢感是建立登山探險行為模式的基礎,它能夠解釋登山探險運動愛好者的特殊感受,具有反映戶外探險運動核心利益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將流暢感視為戶外探險行為的關鍵點,用以指導戶外探險愛好者的參與行為,或以此描述戶外探險愛好者的行為特征。

模型中間接影響的假設被驗證,在第一組間接影響變量中,風險認知與決策的引入降低了探險動機對流暢感的直接影響,有效弱化了自變量探險動機與因變量流暢感之間的關系,帶來了明顯的間接效果,提高了探險行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降低了人們為了追求巔峰體驗而盲目探險的可能性。在第二組間接影響變量中,流暢感對游后行為意向的直接影響沒有因為體驗價值的引入而減弱。因此,體驗價值不具備中介變量的性質,并不能有效降低流暢感(登山探險運動的核心利益)對游后行為意向的直接影響。

6 結論與建議

6.1 結論

研究顯示,登山探險愛好者的探險動機以健康成長、環境體驗為主要成分,風險認知與決策主要集中在身體風險、心理風險兩個層面,流暢感體現的是因掌控、專注、忘我而產生的超越自我與時空的高峰經驗,體驗價值反映了人們重視在友愛互助中實現生理和心理成長,而游后行為意向是前因變量的綜合效應。5個變量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間接影響作用,構成了變量間的結構性關系。其中,風險認知與決策綜合評價認知結果與個人勝任能力,進而衡量是否參與,牽制了探險動機對后續變量的影響力,是登山探險行為模式的重要變量;而流暢感是登山探險行為模式的核心變量,能夠解釋愛好者的特殊感受,反映了登山探險的核心利益,可以將其視為行為模式的關鍵點。綜合考察可以發現,登山探險動機激發了愛好者的參與欲望,風險認知與決策可以有效降低冒險動機的膨脹,但人們一旦獲取流暢感,容易導致喪失理性的反復尋求,這既是戶外探險運動的魅力所在,也是組織者、愛好者必須警惕的地方。

6.2 建議

首先,要開發各類探險項目,有效引導參與行為。在戶外運動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兼具康體和挑戰的登山冒險運動將獲得廣大愛好者的青睞。在發展初期,廣大愛好者對戶外探險知之甚少,空有探索熱忱,很容易因盲目而發生罹難事故。因此,由政府出臺規范、山岳景區監控管理、戶外俱樂部具體組織實施,開發各種類型的戶外項目,既順應人們的時代要求,有效釋放愛好者的參與熱忱,又可以引導愛好者的戶外探險行為,減少因盲目、擅闖而發生的意外事故。

其次,要引導愛好者根據個人能力選擇戶外探險項目。研究結果顯示,戶外探險愛好者執著追求的核心利益是戶外活動中的流暢感,流暢感類似于Maslow所描繪的個人最佳體驗的“自我實現的片刻”,即所謂“高峰經驗”。流暢感的產生主要取決于個人勝任能力與挑戰之間的博弈,當勝任能力高而挑戰程度低時,活動乏味無趣,當勝任能力低而挑戰程度高時,活動極易導致災難,只有兩者達成平衡時,參與者才能獲得令人著迷與沉醉的流暢感。必須承認的是,流暢感在高強度探險活動中更容易獲得,但對于大多數戶外探險愛好者來說,這不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因此,應引導愛好者根據個人能力選擇足以勝任的戶外項目,慎防陷入高海拔登山的癡迷之中而不能自拔。

第三,要培養科學的戶外精神。長期以來,人們對戶外探險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以為風險只存在于高海拔戶外活動中,其實從事任何一種形式的戶外運動都隱含著風險。尤其是低海拔登山,人們的風險意識較低,較少具備甚至是不具備戶外運動技能,從而導致罹難事故的發生。近年有關戶外山難的報道顯示,罹難事故有從高海拔、中青年、專業人士向低海拔、邊緣年齡、業余愛好者轉移的趨勢,且大多由人為因素所導致,共同特點是人們缺乏基本的風險意識。因此,政府、山岳景區、俱樂部應從不同層面加強戶外探險運動風險意識宣傳,引導廣大愛好者培養科學的戶外精神,以有效降低罹難事故的發生率。

猜你喜歡
模型
一半模型
一種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務本地化模型
適用于BDS-3 PPP的隨機模型
提煉模型 突破難點
函數模型及應用
p150Glued在帕金森病模型中的表達及分布
函數模型及應用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免费观看AV|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在线天堂|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性爱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二区视频|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97成人在线观看|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国产精品页|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天堂成人在线| 人与鲁专区|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综合678|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欧美精品1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久久久久| a天堂视频|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日本激情|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久草中文网|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色综合天天操|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色婷婷成人| 国产青青操| 91亚洲国产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久草网视频在线| 91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99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自拍|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网站|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夜夜拍夜夜爽| 在线欧美一区| 久久77777| 亚洲激情区|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国产99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