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倩
【摘要】新時期,黨中央明確了村莊布局分類,有序推進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編制,對于尚未實施編制規劃的村莊,也提出了要從用途管制與建設管理兩大內容進行探索。重點圍繞立足現有基礎,保留村莊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等主題。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動村莊建設是實踐重點和難點,而解決規劃難點問題的關鍵便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規劃理念,嚴格規范村莊撤并,加強村莊風貌引導。
【關鍵詞】鄉村振興;村莊建規劃;途徑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028
村莊建設規劃應當順應當地的歷史發展規律以及演變趨勢,不同村莊的發展現狀、資源條件、區位劃分等都有所差異,實踐中應當聚集提升、融入城鎮,加強對特色民俗文化和資源的保護,以搬遷撤并為輔助原則,分類、分時地推進鄉村振興,基層政府不得搞一刀切政策。
1、村莊建設規劃的類型
1.1提升類
這類村莊在建設改造工程中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位置。一般是對自有規模較大或有文化延續功能的村莊,是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重點。對于這類村莊,應當預先確定好建設方向,可以在原有的規模基礎上科學改造并提升,基于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升人氣、增添活力等聶榮,在保留原有村莊風貌的前提下建立宜居宜業的村莊。引導當地農戶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優勢產業,支持農業、漁業、養殖業、林業、旅游業的協調、同步發展。
1.2融合類
村莊的融合是指與城市緊鄰的村莊具備能夠為城市提供后花園觀賞的條件,同時也具備向城市轉型的條件。該類村莊可以綜合城鎮化的需求,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依托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的功能,充分展現鄉村風貌,為城市提供必要的環境欣賞條件,同時可以借助城市部分服務和功能外溢的特征,滿足村莊的消費需求。
1.3保護類
保護類村莊一般是指具有文化特色和文化建筑的古建筑、民俗村、少數民族村寨、景觀旅游經典等資源豐富的村莊,能夠彰顯并傳承優秀民俗文化的載體,政府要積極統籌保護并發展這類村莊,確保村莊的完整性、延續性、規劃實施的科學性。合理劃分村莊保護線,做好村莊格局、景觀發展的整體性布局,切實保護好文物古跡與傳統民居,發揮其文化功能。
1.4搬遷類
搬遷類村莊往往是針對本地已經不具備宜居條件,生態環境較為惡劣且自然災害頻發的村莊,或者是因重大項目需要部分或集中搬遷的村莊。可以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生態宜居搬遷等形式進行搬遷,解決當地村民生命安全、生態保護等問題。
不管如何規劃改造,都應當堅持規劃引領,統籌編制的制度,充分發揮鄉村的空間資源、自然資源的優勢,建立完備的區域設計體系,突出鄉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毫無美感。既要保護好傳統村落的風貌,又要多一些現代元素和服務功能。積極從各個地方吸取優秀的改造經驗,制定規范性、標準性、指導性圖集。落實資金支持項目,將鄉村規劃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建立以財政為引領,社會金融機構積極參與的鄉村振興多元化投入格局。
2、推動村莊建設規劃的有效路徑
2.1整治村容村貌
要打造宜居村莊,發展優勢產業,振興鄉村,首要任務便是整治村容村貌。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合理布局,改善整體風貌,重新進行建筑修葺時應當考慮與周邊環境的融合性,功能布局要確保合理有序。要拆除原有質量較差的建筑,對于空地應當做好規劃。針對村莊普遍出現的臟亂差等問題,可以從源頭上進行治理,打造綠化設施為輔,加大整治力度,加大對基礎文娛設施的投入。分批次進行拆建、搬遷、翻修等工作。對于村莊各戶人家高矮不一、材料不同的圍墻,可以采取幫助修整、美化的措施。加快建造超市、文化園、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結合區域內的整體規劃,完成村莊內水、電、氣、排水等設施的修改。只有讓村莊的面貌翻然一新了,居民的收入才能穩定提升,從而進入新農村建設的道路。在村莊內設立物業管理,重點對垃圾回收進行定點管理,禁止居民亂扔,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性。村莊主要道路應當設置路燈,定點安置消防栓,要讓各家各戶都有自來水、有線電視。
2.2發展科技產業
鄉村要振興,就要大力發展科技型產業,如農業科技和高科技產業。農業科技是指以鄉村振興科技為主建立示范村鎮,具體可以分為農業產業升級、農業綠色生產、農產品機械化加工等。高科技產業也是基于農村產業的條件下,抓住農村產業特色,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城市企業提供宜居、宜辦公的寬松條件。這種產業能夠吸引一些企業,企業可以利用鄉村的綠色自然環境來激發職工的創造性,讓職工享受到高品質的生活,避免城市中的堵車和噪音污染,同時還可以直接購買當地新鮮的有機蔬菜。通過打造茶屋、咖啡館、百貨店、奶茶店等配套建筑,讓鄉村聚集更多來自城市的企業和年輕人,讓鄉村充滿創意人,提升鄉村活力。文旅產業的振興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可以增加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為居民帶來就業機會。發展文旅產業必須依托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開發規模化、多元化的農產品。可以引導村民自創、自導、自建一些文旅項目,政府輔助支持,吸納投資。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農田、河流等功能,發展原生態的種養結合模式,打造頤養身心的田園休閑風光。如設置綠地景觀,建設陰涼帶,打造冬暖夏涼的山莊,為城市旅游人提供能夠休憩聊天的舒適之地,培養一批忠誠客戶。居民自家附近也可以進行環境裝飾。如沿著主要道路種植綠樹,以鄉土品種為主,可以少量引入其他地區的品種,重點要突出特色。
2.3尊重村民意愿
在村莊規劃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在保障鄉村自有風貌和特色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禁止大拆大建,減少對生態資源的破壞。各地各部門應當保留鄉村獨有的味道,不搞千村一面,要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鄉村規劃與建設必須穩扎穩打,嚴格建設要求,不得強迫村民上樓。對于不同的地區要實施不同的建設政策,如農地制度、宅基地制度等,需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創新。政府要加強對項目的規劃和指導,向村民詳細闡明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協調好村民支持改革工作,打好示范和樣板。
結論:
雖然村莊建設相較于城市建設來說有著更大的難度和復雜性,但由于村莊所具有的獨特地域性使得鄉村規劃又具備很多積極條件。政府部門要攻堅克難,做好新時期的鄉村建設工作,改善居民的生態環境,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裴欣,高宜程.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的村莊規劃發展方向研究——基于對九個省級村莊規劃導則的分析[J].小城鎮建設,2020(04) .
[2]張廣輝,葉子祺.鄉村振興視角下不同類型村莊發展困境與實現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201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