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技術突飛猛進,多媒體、各類機械的融入使得劇場演藝煥然一新,演出手段越來越豐富,對劇場建筑設計的技術性、專業性、綜合性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構成一定的設計難度。本文以鏡框式舞臺劇場為例,根據實踐經驗淺談劇場建筑的設計要點,闡述作者的心得體會,以期為此類建筑的規劃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劇場建筑;鏡框式舞臺;觀眾廳;視線設計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048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劇場建設最集中的地區??萍加绊懼菟囄幕淖呦?,推動劇場建筑的升級換代。劇場設計與諸多領域相關,面臨的問題錯綜復雜。建筑設計需與時俱進、銳意創新,才能營造更好的作品,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文化所需。
1、劇場定位與建設規模
近年來,我國新開發的劇場大多為“建管分離”模式,建設方投資興建,竣工后通過招標、聘請等方式委托專業文化單位運營,呈現鮮明的文化藝術業態,而運營方并不參與前期策劃工作。此外部分高校將多功能廳結合中小型劇場建設,用于多媒體教學、禮堂、校園文藝匯演,校方雖然自持,而劇場只是附屬功能。
劇場定位與建設規模的確定屬于設計前期工作,需將社會需求、經濟狀況、科技支持、地方文化等相關內容進行融合,量體裁衣,才能確保后期良性運行。
業主往往未作前期社會調研,不懂劇場運作原理,缺乏后期運營經驗,甚至好高騖遠,將項目作為“標志性建筑”“業績工程”打造,致使定位偏差、盲目追求建設規模。同時由于舞臺工藝及聲學系統的特殊性,業主如未聘請專業顧問,往往較難準確、詳盡的提出設計任務書,設計成果自然不盡人意。
劇場建筑的規模按觀眾座席數量劃分為小、中、大、特大四級。規劃設計時不應盲目追求規模,反而規模越小視聽條件越優。規模每提高一級,各類用房增加、配套設施增多,造價上升,視聽效果下降。
劇場建筑兩大核心功能為表演、觀演。規劃設計時應抓住主要矛盾,遵循實用的原則,適當考慮可持續發展,在滿足使用人數、保證良好的演出條件、良好的視聽條件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建筑規模,以經濟、適用的模式進行開發,力爭獲取最佳的觀演體驗。
2、平面布置與空間利用
演藝包羅萬象,劇場是其根本?,F代劇場涉及諸多領域,建筑師需要事先研究透徹劇場各部位的使用功能、技術要求、運作方式,并對演員、觀眾的活動作深入了解,設計時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如缺乏認知,粗制濫造,則容易導致空間混亂、流線交叉、后期使用不便。
池座設計應結合地形,充分利用場地高差布置階梯,減小土方量降低造價。階梯底部可布置輔助用房,如衛生間、庫房、小賣部等,達到一定高度時可作為休息廳、大堂使用。
樓座一般采用懸挑鋼筋砼桁架結構,受力柱后側因柱子遮擋不宜布置觀眾座席,但此區域面向舞臺,視線良好,可布置放映機房、燈控室、聲控室等需要對舞臺可視操控的設備用房。
對于鏡框式舞臺劇場,當觀眾廳采用矩形平面時臺口處鏡框明顯、感觀突兀。可將臺口兩側用八字墻圍合成房間,作為耳光室或左、右聲道音響室利用,觀眾廳容積下降聲學性能提升,鏡框感淡化,視覺美觀,同時應控制觀眾廳總寬度宜小于兩倍臺口寬度,以進一步消除“第四堵墻”。
3、觀眾廳聲學設計
聲學性能好壞,是評定劇場建設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一環。聲學主要包括音質設計、噪聲防控兩方面。
3.1音質設計
觀眾廳體形與聲學息息相關,體形變化聲學隨之變化。但音質不是判定體形的唯一標準,還需要考慮交通流線、視覺效果、結構形式、工程造價、美觀等因素。常用體形有矩形、鐘形、扇形、六角形。矩形大廳方正、易于施工,聲能分布均勻,但由于存在平行墻面易產生顫動回聲;鐘形平面是矩形的改良版,將臺口兩側圍合成房間高效利用,廣泛應用于大中型劇場;扇形是在鐘形基礎上的擴大,最遠視距短,座席量大但邊座較多,適用于大型劇場;六角形是扇形的改良版,消除了偏遠邊座,同時聲學性能最佳,適用于音質要求高的劇場;圓形、橢圓形、馬蹄形因弧墻凹面反射容易形成聲聚焦缺陷,且造價高、施工不便而較少采用。
觀眾廳的容積對音質有非常直觀的影響,容積越小越易獲取較好音質。容積應滿足規范要求,以常見劇種歌舞劇為例,每座容積宜按5-8m3控制,當設置有樓座時因空間高大可適當放寬,當兼顧其它劇種時為確保視聽效果則應適當減小。
對于鏡框式舞臺劇場,根據臺口寬度合理值推算觀眾廳適宜面寬,再結合最遠視距可以得出池座合理面積。經推算當觀眾席少于1000座時應盡可能不設樓座,以控制大廳高度和容積,提升音質,避免樓座下方聲影區缺陷。
音質設計貫穿劇場設計全過程,建筑設計、舞臺設計、裝飾設計時,各部位應遵照聲學專業顧問要求進行細部處理,全面把控才能確保良好的聲學效果。
3.2噪聲控制
建筑設計時可通過以下措施進行噪聲控制:合理規劃總平面,從源頭上避開外界噪聲干擾;觀眾廳外圍盡可能環繞休息廳或走道,隔離室外噪音;觀眾廳入口處設置兩道太平門形成聲閘;圍護結構采用多孔材料砌筑;觀眾廳與休息廳之間設置雙墻,形成空腔以利于隔聲降噪;產生噪音的房間遠離觀眾廳布置;屋面采用隔聲材料進行處理。
4、觀眾廳視線設計
觀眾進入劇場就是為了觀演,良好的視覺效果是觀賞演藝最基本的要求。觀眾廳視線設計包括視距控制、視角控制、視線遮擋分析三方面。其中最大視距、最大俯視角跟人體器官的生理特性相關,設計時滿足規范要求即可,本文主要針對視線遮擋分析稍作淺談。
觀演時沒有人愿意被遮擋,保證觀眾的視線能夠越過前排觀眾的頭部和其它障礙物觀看到整個表演區,是視線遮擋分析的目標。對于劇場建筑而言,要解決遮擋問題將地面設計成階梯狀使座席逐排抬升是必需的。然而隨著高度的抬升往往伴生經濟性、高差銜接、聲學變化、俯角超標等問題,特別是大型劇場,當高度抬升至一定值后進入兩級高差無法銜接的死區。為此,應當從舞臺高度、座席排布方式入手進行控制,避免形成過大的抬升高度。
對于鏡框式舞臺劇場,舞臺高度即視點高度,宜高出觀眾廳地面一米左右,過高時前排觀眾難以看到演員腳尖動作,過低時視線易被前排遮擋,需要更大的俯角才能看到舞臺全區,從而拉大了觀眾廳地面起坡。
為減少前排觀眾對后排的遮擋座席宜采用錯位布置法,使后排觀眾不需要轉動頭部就可以輕松通過前排兩座席之間的間隙觀看表演。錯位布置時,對視線形成遮擋的不再是前排觀眾,而是往前第二排觀眾的頭部,地面起坡可大幅減緩。
對于鏡框式舞臺,臺口兩側墻體對觀眾廳邊座的視線遮擋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通過控制邊座數量、適當加大臺口寬度、布置邊走道的方式多管齊下,最大限度的削弱臺口遮擋影響,可使最不利邊座觀看到95%的表演區。
5、設計團隊協作
現代劇場舞臺工藝復雜,特別是鏡框式舞臺,兩側、前后、上下均需布置各類燈光幕布,舞臺上空天橋、碼頭、燈光渡橋、吊桿密布,舞臺結合機械驅動實現平移、升降、旋轉。此部分內容需要建筑師配合專業舞臺公司實現。
劇場各部位尺寸、高度、形態、容積對音質的影響,反射、混響的模擬計算,擴散體、反射材料、吸聲材料、隔聲材料的布置,回聲、聲聚焦、顫動回聲的消除等等,需要建筑師、音響系統設計師、裝飾設計師配合專業聲學人員共用完成。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三版)第4分冊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8
作者簡介:
戴火樹(1981.03-),男,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