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虎虎
【摘要】長久以來,砌體結構因具備諸多自身優勢而被極為廣泛實踐應用于各地的建筑工程之中,但受砌塊自身質量、砂漿拌制質量、砌筑作業施工等諸多因素所影響,砌體施工質量通病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到建筑結構的安全、穩定、持久承荷。對此,本文結合筆者既往建筑砌體施工管理實踐經驗,就建筑工程砌體施工質量通病與控制策略展開全面探討,以饗眾同仁。
【關鍵詞】建筑工程;砌體;施工質量通病;控制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2.060
1、建筑工程常見砌體施工質量通病
1.1砂漿質量不合格,砌筑砂漿不飽滿
砂漿拌制不夠規范,出現砂漿泌水、和易性差等質量問題,或是砂漿長時間擱置使用不完,均會導致后期施工時無法均勻攤鋪,砂漿底部出現空穴、硬結,從而影響砌縫砂漿的飽滿度,使得砌體的抗拉強度、抗剪強度以及承受荷載的水平大大降低,影響砌體結構的整體強度及承載力。此外,如若砌筑時砂漿不飽滿則容易在外墻內部形成滲漏通道而引發外墻滲漏水現象,同時,也會影響墻體的隔音性能,導致砌體施工質量不達標,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2砌筑施工不規范,出現沉降裂縫
砌體砌筑時采用包心法澆筑構造柱,若未根據施工規范及手冊規定預留馬牙槎,或沒有在垂直方向上錯開砌筑,以致在砌體工程出現通縫,導致澆筑的構造柱和磚砌墻無法有效結合,影響砌體工程結合整體性及抗剪性能,從而致使易出現垂直方向的沉降裂縫等質量通病。
1.3轉角接槎不規范,出現轉角開裂
在砌體墻的轉角位置沒有做好接槎工作,由于該位置是砌體工程的關鍵部位,若施工不規范、交底不到位或是經驗不足等,都會導致出現一系列質量問題。另外,在轉角位置的接槎處采用直槎時,若未按要求預留拉結筋,或者預留拉結筋的數量與截面尺寸未滿足配筋要求;預留斜槎時沒有嚴格按照施工手冊及相關施工規范進行,從而造成接槎不牢固、轉角開裂等質量問題。
1.4構造柱留設不規范,出現沉降不均
設計時未做好現場勘察,與施工出現脫節,以致設計圖紙中沒有明確構造柱的布置與預留方案,或者構造柱設計不合理,導致施工人員無法準確定位構造柱的位置進行支模和混凝土施工;其次,設計人員沒有做好預留鋼筋的交底或圖樣,容易造成施工人員隨意配筋,影響構造柱質量。在進行施工時的操作失誤或操作不規范,構造柱馬牙槎的伸出長度不滿足施工規范要求,都會影響構造柱與砌體之間的整體性,容易發生不均勻沉降而出現開裂問題,進一步影響砌體工程的整體質量。
1.5壓頂過梁留設不規范,使受力不均
沒有按照設計圖示尺寸進行門窗洞口預留,或者預制過梁與門窗洞口尺寸不符,厚度不達標,以致錨固長度不滿足左右兩邊長出25㎝的要求,或兩邊過梁長度留設不一致,導致受力不均,影響砌體質量。
2、建筑砌體施工質量通病的控制策略
2.1緊抓砂漿質量把控
(1)做好源頭控制,對砂漿的原材料質量進行重點管控,確保進場的水泥、沙子、石灰等原材料的相關合格證明材料按要求歸檔,并做好見證抽樣工作。(2)對于進場時間過長的原材料要進行及時復檢,滿足要求方可使用,若不滿足相關參數性能要求,則須及時進行妥當處置。(3)依照設計配比予以砂漿拌制,確保砂漿性能優質達標。
2.2緊抓砌塊質量把控
(1)抓好砌塊強度控制。如若砌塊的抗壓強度、抗彎強度不滿足要求,即使采用強度較高的砂漿實施砌筑作業,也無法保證建筑砌體的承載力。因此,務須要保證砌體工程所用砌塊的強度滿足相關標準要求,對于存在裂縫、受潮等質量問題的砌塊嚴禁投入使用,砌塊齡期應滿足28d的設計要求。同時,砌塊外觀質量、規格尺寸等應符合相關規范要求,一旦檢測質量不達標,應及時予以更換,且不得與其他塊材混合使用。
(2)抓好砌塊外觀質量控制。砌塊外觀不規整、棱線扭曲或棱角缺失等外觀質量缺陷,會致影響砌筑時灰縫的均勻性,導致砌塊受力不均,影響砌體整體結構的抗彎、抗壓強度,進而造成砌塊某個應力集中點被破壞、積壓變形,或形成不均勻沉降、裂縫等影響整體質量。
(3)抓好砌塊運輸過程管控。對于砌塊的運卸應按照施工規范進行,不得隨意拋扔、傾倒,進場后應嚴格依照砌塊品種、規格予以分類碼放。砌塊堆放位置要進行平整、防潮處理,并與施工現場距離合理,減少二次搬運。
(4)抓好砌筑前的吸水濕潤。根據砌筑施工規范,應在砌筑前的2d對需要使用的砌塊進行灑水濕潤,使砌塊吸水滲透達到15㎜,確保砌塊含水率滿足施工要求,但注意砌塊表面不能存有浮水或積水。
2.3緊抓砌筑施工管控
(1)抓好砌塊排版。進行砌塊施工前,須嚴格依照砌筑施工的排版圖紙及技術要求,指導現場砌筑前準備與砌筑作業。砌塊的具體排列應依照砌塊的規格大小、錯縫要求、搭接標準、灰縫寬度、灰縫厚度以及層高、門窗洞口、預留洞等尺寸進行錯縫搭接予以排列。
(2)抓好基層處理。砌筑施工前應首先對砌體施工表面進行清理,然后根據設計尺寸準確彈出墻體及門洞口的實際位置線,并在結構墻柱上標出墻體立面線及預留的門窗口位置,根據層高等尺寸要求確定標高控制線,做好基層找平,并對平整度進行檢查。此外,在填充墻下方的基礎砌筑時,要采用實心磚,按要求在墻內設置防潮層并標出基礎標高;填充墻砌體施工前須再次檢查平整度情況,若高差大于2㎝時應進行找平處理,找平材料可用豆石混凝土。
(3)抓好砌筑施工。砌體砌筑應按照“三一”法進行,即一塊磚、一鏟灰和一按壓,用磚按壓砂漿時,要確保水泥砂漿和磚砌體粘合緊密,并控制鏟灰鋪漿的長度<75㎝,尤其是在氣溫超過30℃時,應控制鋪漿長度<50㎝,防止鋪漿過長但砌筑不及時而導致砂漿水分流失而影響砂漿的粘結性。砌筑時應“隨鋪隨砌”,保證砌筑砂漿均勻飽滿,鋪漿完成后應立即放置砌塊并錘擊找平及找正,砌筑中始終要隨鋪隨測尺寸,可通過經緯儀、吊線、尺量等方式檢查墻體垂直度,采用2m靠尺、塞尺檢查墻體平整度,一旦發現超過允許誤差要及時進行糾偏,確保墻體平整度和垂直度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4)抓好灰縫控制。水平灰縫厚及豎向灰縫寬應進行嚴格把控,確保做到準確無誤,避免出現瞎縫、假縫或透明縫等質量問題。水平灰縫砂漿的飽滿度不小于90%,豎向灰縫砂漿的飽滿度不小于80%,并應做到均勻、密實、順直,保證灰縫的整體抗壓性能滿足要求。此外,灰縫的勾縫工作應與灰縫施工保持一致,縫深一般以2㎜為宜,實踐表明按該尺寸勾縫更為美觀而且能夠提升抹灰層的粘結性能。
結語:
砌體施工看似“簡單”,實則不然。一旦某一細節的相應管控未切實到位,便易致使墻體出現開裂、滲漏或是不均勻沉降等質量問題,影響到建筑質量。因此,務須緊密結合建筑項目實際,就材料選取、砌筑施工等各個環節予以嚴加把控,從而大限度上規避因原材不達標或是施工不規范等導致的質量通病,確保砌體施工質量優質達標。
參考文獻:
[1]夏國章.建筑工程中填充墻砌體施工質量控制措施[J].住宅與房地產,2020(09):129+171.
[2]廖琳.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施工質量問題及控制策[J].安徽建筑,2019,26(08):155-156.
[3]宋娜娜.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通病與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