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承凱
作者系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背景下,黨中央對電力系統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國華投資公司是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發展的主力軍之一,也是國內第一梯隊的新能源發電企業。截至目前,國華投資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超過1200萬千瓦。
圍繞“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特征,談以下幾點想法:
一、智能化、數字化新能源場站是新型電力系統的特征之一。國華投資從“源”側入手,不斷提升風電場和光伏電站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目前正在對公司現有的100+個場站進行智能化數字化改造,提升功率預測精度,推廣集中運行管理,更好服務電網調度運行;建立電力現貨交易輔助系統,實現新能源場站數字賦能、智慧管控、高效運行。
二、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標志著新能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發生根本性改變,新能源從補充性電源向主力電源改變,電力系統必須增加靈活電源進行調節,增加各種儲能、調峰調頻、可調節負荷等各種需求。
圍繞這一趨勢,國華投資公司積極向“儲能”“氫能”側拓展,正全力構建風光氫儲一體化耦合發展模式。國家能源集團已經發起成立中國氫能聯盟,氫能聯盟秘書處設在國華投資(氫能科技公司)。截至目前,我們已經與全國30個地市及合作伙伴簽署了氫能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了“東西南北中”全國性氫能全產業鏈布局。開展國家重點課題“大規模風光耦合制氫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計劃2022年投運。我們投資的國內首個海上風電配儲能電站,正在建設。

三、直接面向終端用能客戶、實現源荷互動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又一特征。今后,隨著綜合智慧能源、分布式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將直接面向終端用能客戶,實現源荷友好互動,可再生能源企業也將從單一的電能供應向多種清潔能源供應轉變。分布式光伏與各行業領域、各種業態相結合的“光伏+”應用形式,可促進光伏發電就地消納,降低用戶用電、用能成本,助力實現零碳家庭、零碳建筑、零碳園區、零碳城市。
國華投資正在“荷”側發力。國家能源集團綠色能源與建筑研究中心已經建成了廣東惠州、海南三亞、北京BIPV建筑能源集控與實驗平臺等國內首批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示范項目。除了發電以外,還能實現建筑節能、光伏光熱綜合利用等,實現了太陽能高效利用,助力打造零碳建筑。
同時,國華投資已成立綜合智慧能源公司,并與城市、港口、高速公路、化工、煤礦、鐵路、園區等終端用能客戶合作,建設綠色智慧碳中和示范港口、高速公路、園區等。
四、借此機會呼吁新能源行業理性發展、高質量發展。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新能源行業,尤其是光伏行業出現了非理性發展苗頭,例如部分地方政府把新能源指標競爭性配置與產業引進、配置儲能相關聯,把電價下降幅度作為指標競配的重要條件,加上近期多晶硅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土地租金上漲以及其他非技術成本上漲等,都不利于新能源行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國華投資公司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核心,氫能、綜合智慧能源為兩極,投資平臺為新引擎的風光氫儲一體化特色發展模式。國華投資公司愿與各位新老朋友加強合作,攜手共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