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學教師不能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而要突出課外探究性活動版塊的優化設計,引導課堂與課外之間形成交互關系,使高中化學教學展現出實踐性的特點?;诖?,本文結合高中化學課外探究活動案例,分析了實際活動設計技巧,希望能為開展高中化學課外探究活動提供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 ? 課外活動 ? 有效性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高中化學課外探究性活動設計一直處于相對粗放化的狀態,所以難以發揮其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效能。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需要正確看待高中化學課外探究性活動設計的價值,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
一、選擇合適主題,設定針對性活動目標
課外探究性活動首先要具備合適的主題,教師要圍繞主題優化設計各項實踐性活動內容,這是引導實際課外探究性活動朝著目標性方向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以“氫氧化鋁在氨水中溶解性”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在中學階段,學生就知道了氫氧化鋁是一種能和酸堿產生反應的兩性氫氧化物,其化學實驗主要是比較可溶性鋁鹽類和過量弱堿氨水強堿之間的反應,由此可以發現其難以溶于過量氨水,但是可以溶于強堿。實際上,其在弱堿環境中的溶解性知識點,還牽涉沉淀溶解平衡、電離平衡及晶體晶型材料相關的問題,但是這些在課堂上都沒有呈現。
基于上述學情分析,教師要設定具有針對性的活動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探究氫氧化鋁在氨水環境中的溶解情況。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衡原理知識;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物質晶體晶型對實際性質造成的影響;最后,在實際探究性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提升學生的問題推理分析能力。
二、科學設定活動,構建探究活動的氛圍
在界定活動主題和活動目標后,接下來教師就要優化設計實際活動過程,確保各個步驟進入井然有序的狀態。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教師要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強弱電介質的電離平衡知識,沉淀溶解平衡知識,并向學生提出對應的科學探究性問題。如“同濃度的弱堿和強堿之間存在怎樣的差異性?”“如果氨水濃度在增加,實際氫氧根離子的濃度會不斷提升嗎?”“在此過程中,如何采取措施去實現NH4同離子效應的規避?”等。上述問題會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狀態,此時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在實踐環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教師要制備氫氧化鋁,在制備完成之后,可以配置不同濃度的氨水,進行標號后,實現對應氨水pH取值的設定,然后將其記錄在表格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把學生劃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實驗方案,然后按照實際步驟進行操作,每個小組需要歸結自己觀察的結果,做好觀察記錄。
第三,結合上述結果,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小組探究的狀態。首先是進入理論角度,歸納總結上述現象發生的原因。如進行氫氧化鋁與氨水之間的可逆反應,由此獲取對應離子方程式,收集更多的資料數據,計算不同晶型的氫氧化鋁的對應結果,并將其繪制成為表格,確定實際K值后,界定實際溶解性最好的方案;接著,教師鼓勵學生從熱力學的角度,歸結氫氧化鋁溶解性與物相之間的關系,這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良好途徑。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設計高中化學課外探究性活動時,教師必須從多個維度入手,設定合理的主題,選擇針對性的目標,由此進入精細化的活動過程管理狀態,增強學生之間的交互,使得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探究,這對于鍛煉高中生自身的核心素養是很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王壽紅.高中化學新課標實驗要求分析與啟示[J].化學教學,2020(2).
[2]陳博,魏冰,陳凱.化學教師實施“科學探究”活動的影響因素[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11).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民族地區,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踐探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865。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