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昌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推進,初中美術教育中的美育越來越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欣賞和評價高水平的美術作品,并學會創作,讓學生發現美,并潛移默化地接受美學熏陶,進而從各方面提升綜合素質。下面,筆者簡單分析了初中美術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一、引導觀察,發現美育魅力
教學進展順利的根本是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時,首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觀察學生的審美特征,再以此為基礎進行美育引導;其次,教師應善于觀察,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挖掘學生的藝術細胞,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如在教學《校園的春天》時,若條件允許,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校園拍照寫生,在拍照的同時,引導學生欣賞和討論哪個角度拍出來的學校照片是最美的;若條件不允許,教師可以將挑選好的照片通過投影的方式進行展示分析,引導學生欣賞和分析作品的內容構圖和顏色。這樣一來,教師就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審美意識。
美育教學不僅體現在照片欣賞,還體現在日常剪紙、工筆畫、皮影戲、書法等方面。如在教學《漫步書法世界》時,教師可以講解一些書體特點,引導學生掌握下筆技巧,思考人生道理。比如寫字要求橫平豎直、方方正正,體現了做人應站得正、行得直。通過欣賞分析這些作品,教師將美育漸漸滲透進學生的生活,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師生協作,深知美育藝術
通過分工合作,學生的想法能得到激烈碰撞,在呈現集體智慧的同時,加深了學生的友情。尤其是一些需要動手的美術課程中,如繪畫設計、賀卡制作、樹葉拼貼畫、紙塑、折紙等。當然,合作不僅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還包含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如在教學《玫瑰花折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動手能力劃分為幾組實力相當的小組。首先,教師展示玫瑰花,講解玫瑰花的花語,借此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好彩紙進行折紙,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在折紙中體驗樂趣;最后,在折紙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折的帶有友情意義的玫瑰花送給自己喜歡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問題,教師要積極指導,讓學生不僅收獲純真的友情,也體會到美育的快樂。
又如在進行廢物利用的DIY設計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前一天讓學生準備一些廢棄易拉罐、飲料瓶、膠帶、剪刀等材料;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已有材料進行小組分配和作品制備;再次,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多余的瓶子、膠帶、剪刀等,方便材料不足的學生使用制作;最后,在制作完成后,學生要展示和解說作品,并由教師和全班學生評選出較好的作品進行展示。在學生和教師的互動中,學生的動腦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提升了美育效率。
三、多樣化教學,抒發個人情感
美育應滲透到學生的各個方面,初中生處于情感豐富、表現欲極強,并渴望得到別人認可和鼓勵的階段。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這對學生情感抒發及身心放松都至關重要。
如在進行室外寫生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在室內講解教學目標和一些繪畫技術要點;然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野外寫生,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觀察和描繪物質世界,獲得舒適感的同時,抒發自己對自然的情感,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
如在教學《靜物寫生》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靜物照片,讓學生欣賞照片,觀察其中蘊含的美,從而得出主題;其次,教師要誘導學生思考討論靜物及靜物化(專業知識);再次,經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總結,得出繪畫時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然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的博物館、藝術展示廳等藝術氣息濃厚的地方欣賞觀察靜物;最后,學生可以選擇印象深刻的靜物進行繪畫,在實踐中掌握寫生的基本方法和構圖知識。
總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美育的滲透,在放松學生身心的同時,教師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品味,這對實現全方面培養初中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時,教師還應注意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系統化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九龍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