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麗
摘要: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文化承載。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公式、定理,掌握基本的運算方法、解題技巧,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數學精神、數學思維方法,使學生變得聰慧、理性,對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再將這些反應在數學教學中,從本質上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合作效率 ? 合作氛圍 ? 合作方法
一、學習科學概述
學習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學生要怎樣學習,學生要怎樣有效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教和學的技巧,通過教學技術和社會政策等方面的創新,改善學習環境,提高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持續學習、有效學習的能力。
二、在學習科學視域下數學合作學習策略
1.營造合作氣氛,提高合作效率
數學課堂合作學習一般通過分組教學完成,教師會在教學中通過問題引導、小話題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使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小話題討論中完成學習。這樣一來,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合作氛圍越好,合作效率就越高。
首先,轉變角色,提高師生合作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激發學生交流、討論、爭論、合作的欲望,給予學生充分的合作學習的時間和機會,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在學生遇到通過討論、交流、合作等都解決不了問題時,教師應適當地給予提示,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營造良好的合作與交流的情境。
其次,營造關系,提高生生合作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欣賞,使得學生主動、積極地交流,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并培養學生的表達欲望,使學生能清楚、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傾聽別人觀點的習慣,加深合作,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最后,統一目標,提高集體合作效率。所謂合作,是人與人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在目標統一的情況下的一種聯合行為,數學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認知統一目標,探究合作方法,最終達成合作。
2.掌握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在數學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合作時機,提高合作效率,使合作學習獲得更好的成效。在數學合作學習時,學生要靈活運用合作方法,準確把握合作時機。
第一,化整為零,問題合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單元教學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利用小標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研究數學知識,獲得數學解題技巧,形成數學思維。如在教學“空間線面關系的判定”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線與線的關系及判定的知識,啟發學生回憶和討論學過的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消化其他學生的學習思想、思維方式等,將它們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第二,一題多解,比賽合作。這種合作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之間溝通交流。如高中數學中很多題目都可以一題多解,研究題目的不同解法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使他們掌握靈活的解題技巧。
3.培養合作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要有共同語言,才能有效合作。因此,在數學合作學習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第一,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準確表達和傾聽別人發言,學會與人交流。如在講解兩點之間距離公式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推導公式,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交流意識,并與其他同學互換意見,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第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合作學習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學生的優勢,達到最有效的學習效果。在學習科學視域下,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態度極為重要,所以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教學中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意識,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能夠積極交流。
總而言之,教師要尊重客觀學情和學生個體,結合數學教學實踐思索和研究數學合作學習的方法,積極了解和掌握數學教學的前沿知識、前沿科技,敢于在數學教學中嘗試創新,不斷豐富數學教學的內涵,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數學教學中表現得更出色。
參考文獻:
[1]家利強.初談高中數學之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如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