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順中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編寫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校本課程,成為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本文在學校現有教學硬件的基礎上,進行了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將基于單片機YL-236單片機考核實訓裝置的單片機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了有效整合,從學生的興趣、教學重點和難點、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知識拓展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為抽象難懂的單片機應用技術打開了一扇窗。
關鍵詞:單片機 ? 信息技術 ? 課程整合
《新課程標準》提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方式上做出較大轉變,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
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能夠使教學信息在短時間內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將抽象知識變成形象的圖像,讓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刻,為今后過渡到理性思維做好準備。教師在單片機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生動地學、主動地學,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單片機的興趣和欲望,學生有利于提高掌握知識的牢固度,有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形成科學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亞里士多德說:“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莎士比亞也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理解它,所以興趣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的積極情緒。當學生帶著興趣進行學習活動時,學習效率往往比較高,教學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將抽象的知識通過信息技術呈現為具體的形象、富有生氣和規律的圖像,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思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為積極主動學好單片機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如在教學“單片機點亮小燈”時,筆者首先使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了手機拍攝的彩燈視頻,然后現場在YL-236單片機考核實訓裝置上演示了三種不同的流水燈。當筆者告訴學生,他們通過學習,也可以制作和展示變幻多姿的彩燈,甚至可以設計出更加豐富的花樣時,學生表現的興趣盎然。
單片機作為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可以讓學生觸景生情,促使學生親近單片機,熱愛單片機,產生渴望了解單片機的情感,體會單片機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認識學習單片機的市場價值,激發了他們學習單片機的興趣。
此外,在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單片機課件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設置形式多樣的板書。如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字體、字號,對重點知識進行字體變色、變形,配置背景音樂、設置文字呈現形式等。由此可見,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既節省了單調乏味的板書時間,又增強了課堂知識的呈現效果,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可以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單片機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僅僅依靠教師的一張嘴,許多工作原理真的很難說得通,再加上中職生基礎不牢固,所以要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工作原理給學生講懂,真的很不容易。但運用信息技術,這些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如在教學單片機中定時器的工作原理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Flash技術,用可見的、慢速的動畫來演示抽象的定時器工作原理,學生可以直觀地看見定時器的工作過程,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單片機運行速度快、工作原理較復雜,用信息技術進行模擬會變得形象生動,清晰明了。又如在教學“串口傳輸”時,學生不理解串口如何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的過程,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用動畫的形式模擬了數據的傳輸過程,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這一過程,將快速傳輸過程變得肉眼可見,將抽象的數據傳輸用形象的數字圖像展示,使得學生一下子就能理解傳輸的概念和工作原理。這樣一來,就突破了單片機串口的工作機理這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可以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信息技術有著豐富的表現力,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能夠讓學生充分感知,激勵學生探究實踐,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特別是在學生無法觀察到的單片機內部的工作過程,更能顯示出巨大的作用,為學生單片機概念和單片機工作機理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認識。
對于單片機的概念及原理,教師僅僅依靠語言和文字等傳統教學方式去描述,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但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動畫模擬,生動形象地展現單片機內部工作過程和原理,變抽象為形象,學生就可以看見它的工作過程,更容易了解單片機工作的實質,進一步理解單片機原理。理解原理后,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再通過分析原因,就會更容易提出解決問題方案。如在做4×4鍵盤修改時鐘時,學生發現修改后的數值馬上又變回來了,學生不明其理,不知道應該如何修改,很是苦惱。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了計時和顯示的原理之后,學生馬上發現了原因所在,即修改的僅僅是顯示的值,計時值沒有跟著改變,少寫計時值改變的程序。在添加了計時值修改程序后,問題馬上得到了解決,學生很是高興。就這樣,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講明原理,借助實踐證明理論,理實結合,形象和抽象相結合,更好地指導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得學生的思維在探究問題中得到了提升。
四、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擁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間,為他們的自主探究、大膽嘗試和創新提供了時間保障。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和方法進行自主學習。
如在教學“按鍵”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資料,了解如何解決機械抖動的問題。絕大多數學生是通過上網搜集相關的資料,也有部分學生逛書店或者到圖書室收集資料,了解按鍵抖動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上課討論時,學生提供了解決按鍵抖動的各種方法。如硬件的方法,即通過在按鍵電路外圍加一些硬件的方法來消除抖動。還有的學生提出了軟件的方法,即通過延時躲開前沿抖動和后延抖動。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了機械按鍵在按下與釋放時,因機械觸點的彈性作用,在閉合與斷開的瞬間均有一個抖動過程。教師將人的感覺器官不能直接感知的現象,通過信息技術形象地表現出來,學生更容易理解,節約了大量的時間,間接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五、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可以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講授知識時既要把課上完,又要保證學生有自主學習和與他人交流探究的時間,這對教師的教學來說是極大的考驗。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解決這一難題,信息技術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和探究時間。
如在教學“中斷產生和處理的原理”時,筆者就運用了信息技術,動態展示了中斷處理的過程,既清楚明了,又簡單易懂,教學效果良好。信息技術的運用為節約了大量寶貴的課堂時間,這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得更深、更廣,間接地拓展了單片機的知識。同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引導和教授學生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學習,這極大地拓展了單片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符合現代教學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需要。由此可見,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單片機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資源引入單片機教學活動,把教學內容形象地呈現出來,變難為易,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理、機動地運用信息技術,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提供了立體的視聽感受,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信息技術擴大了課堂的容量,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信息技術既是教師強有力的輔助工具,又是學生的認知工具。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向學生傳遞信息,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向教師反饋學習信息,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師生與互聯網之間的信息交往,達成信息的共享,使得知識更容易被掌握,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更容易實現。因此,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思想,在不斷提高本學科專業水平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新的信息技術,探究適合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有效地開展現代化單片機教學,迎接教學形式的不斷改革。
參考文獻:
[1]郭紹青.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課程整合[D].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張平,趙光霞.AT89S52單片機基礎項目教程[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3]余文森,吳剛平.走進新課程[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章劍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1(8).
(作者單位: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