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鵬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小學階段的必修科目,而閱讀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必備的一種能力,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和使用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技巧與策略,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自覺參與閱讀活動,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另外,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敢于想象,獲得情感熏陶
很多精彩文章的留白處都耐人尋味,小學生由于閱讀能力有限,常常會忽略這一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文章的留白處進行想象,鼓勵學生勇于表達。
以課文《將相和》為例,文章生動地展現了藺相如與廉頗的人物形象,但需要學生聯想。如文章中描述了“藺相如坐車回去路上,看見廉頗騎馬過來,于是叫車夫返回”的場景,這句話僅僅體現了藺相如的行為,卻沒有展示其內心活動,更沒有解釋他為什么要回避。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上下文語句進行想象,并把內容補充完整,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藺相如,并表達內心的想法。
二、讀寫結合,提高參與熱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培養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仿寫、擴寫和寫讀后感等形式進行讀寫結合活動,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構建及應用能力。
如《秦兵馬俑》這篇文章形象地描述了兵馬俑的規模、外貌和類型等。在引導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析文章的寫作結構,思考如何寫好一篇介紹景物的文章,再組織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活動,仿寫文章。在仿寫活動中,有個學生介紹了安徽的著名景點——黃山,先是從整體上介紹黃山四絕:奇松、溫泉、云海、怪石,然后分別介紹了釣橋、桃花溪、松谷、翡翠谷和北海等小景點,最后做出總結,贊美“天下第一奇山”的美。通過這樣的仿寫,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激發興趣,引發閱讀思考
教師要合理規劃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情與特點作為設計前提,因材施教,進行科學化、目的性教學,全面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與好奇心,進而產生閱讀動機。
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的社會時代背景與學生目前的生活環境相差甚遠,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相關的動畫片,讓學生了解文章中的時代背景,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獲得閱讀認知體驗,真實地體會文章中的情感,最終形成深刻的閱讀感悟。
四、課外閱讀,拓展知識空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但目前大多數學生只是選擇閱讀課堂內的文章,極少主動閱讀課外作品。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根據課堂所學課文進行自主搜索,鼓勵學生閱讀同類型作品,并將課堂上學習的閱讀技巧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以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
如《孔子拜師》一文向學生展現了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在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先進行拓展閱讀,多閱讀與孔子有關的其他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搜索、閱讀課外書籍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跡,查詢孔子的故事與名言,讓學生了解時代的背景,收獲更好的閱讀體驗;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撰寫人物傳記類文章,鼓勵學生上網搜索資料,閱讀一些展現人物形象的文章,并表述此類作品的特點,從而積累寫作素材,拓展知識空間。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識字、閱讀、寫作等能力,學生閱讀量越多,閱讀體驗就越豐富,進而形成自主閱讀的需求。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霖珊.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0(1).
[2]陸祖文.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20(4).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思源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