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先 范智新
摘 要:自《歸檔文件整理規則》頒布以來,檔案管理人員圍繞科研檔案是否采用“卷”改“件”管理模式展開了深入的思考與熱烈的討論,得出了許多有益的觀點。本文在對傳統科研檔案以“卷”整理歸檔的弊端、優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高校科研檔案“卷”改“件”的策略。推行科研檔案“卷”改“件”管理模式時機已成熟,勢在必行。
關鍵詞:科研檔案;管理模式;“卷”改“件”
1 問題的提出
科研檔案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和條件,通過對科研檔案的開發利用,會有效地推進科學研究的發展。科研檔案是在自然科學研究領域、生產技術等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科技性的文件和資料,包括圖紙、圖表、聲像等資料,是科研活動的原始記錄和真實反映[1 ]。科研檔案涉及的研究內容、技術手段和研究方法等,各個專業領域迥然不同,具有顯著的專業性、成套性、多樣性。進行科研檔案的優化管理,實現科研檔案價值利用的最大化,以促進和推動科學研究的發展,一直是學術界、檔案管理者研究與探索的目標。
2000年12月6日頒布實施、2015年修訂的《歸檔文件整理規則》,無疑對科研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科學性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同時也迎來了高校檔案整理工作的一個重大轉折。《規則》明確了以“卷”改“件”進行文件級管理的指導思想,強調了“簡化整理、深化檢索”的改革宗旨,把檔案管理人員從繁重的歸檔、整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增強檔案的檢索、利用和服務的能力。經過十多年的摸索與創新性實踐,文書檔案目前已基本實現按“件”整理的模式[2 ]。而對科研檔案,多數還是按照國家標準《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對科研檔案進行按“卷”管理。對科研檔案以“卷”改“件”進行整理模式的改革,爭論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筆者作為長期從事科研檔案管理的人員,認為隨著社會進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遵循“簡化整理、深化檢索”新的檔案管理理念,科研檔案由“卷”改“件”進行文件級管理,已是箭在弦上。
2 傳統科研檔案以“卷”管理的弊端
檔案的本質是直接的、原始的歷史記錄。檔案整理中所謂的“卷”,是指在一個全宗內,由相互聯系的若干文件組合成的放入卷夾、卷皮內的基本保管單位。而“件”的基本含義是以每份文件為一件。由于缺乏檔案數字化管理技術,為了保持科研檔案的完整性以及體現檔案的內在聯系,傳統的科研檔案往往以“卷”為單位進行管理。但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字化的發展,以“卷”歸檔的科研檔案,已不能與時俱進地跟上科學研究發展的步伐,逐漸在檔案的服務、利用等方面體現出一些弊端。
2.1 不準確的案卷標題,妨礙科研檔案利用
科研檔案涉及的研究領域廣闊,專業門類眾多,而且通常會有多種學科交叉。而科研檔案管理人員所涉及的知識面有限,即使通過專業知識的培訓,也難于達到科研項目的深度與廣度。高校科研檔案管理人員多數非檔案專業出身,有些人整理檔案時機械地擬寫案卷標題,由于寫不好、概括不準確,也給檔案查找帶來了不便,達不到擬寫案卷標題的目的。
2.2 不及時立卷歸檔,造成科研檔案丟失
當前高校科研項目較多,從立項到結題的持續時間也不相同,而且展現科研成果的論文發表、專利授權以及科研獲獎的時間也不盡相同。而依據傳統的科研檔案的立“卷”管理規則,為確保科研檔案的完整性,通常需要將科研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文件材料收集齊全后,方能立“卷”歸檔。而在這之前,各類文件常常分散在科研管理部門、科研項目負責人,甚至項目參與成員手中,極易造成應歸檔文件材料的遺失,最終達不到科研檔案系統性、完整性要求。
2.3 不利于借閱,陷入泄密、難于服務的困境
科研文件、資料整理歸檔的目的在于能更好地提供檢索、利用與服務。以往按“卷”整理的科研檔案,因包括了科研項目進行過程中產生的一組文件,檔案材料有相當的厚度。根據長期的檔案查閱利用的實踐經驗,即使檔案借閱者往往需要查看其中的一件或者少量檔案材料,也得把整卷檔案都調出,如果再有其他人借閱該案卷里的其它檔案材料,則需等歸還后才能再借閱。另外,若檔案材料太厚,在給利用者提供復印時,有時不得已還要把整理好的案卷拆開,這將會對檔案產生不必要的損壞。除此之外,當利用者借閱檔案時,也會看到不屬于借閱范圍的內容,極有可能導致科研項目的泄密,不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產生不良影響。
3 科研檔案以“件”管理的優越性
3.1 隨時歸檔,避免檔案文件材料的遺失
采用由“卷”改“件”新的科研檔案整理歸檔模式,對科研活動中產生的文件材料隨時歸檔,不僅能降低文件材料整理歸檔的難度,也可防止文件材料的遺失,從而保證科研檔案的齊全性、完整性。
3.2 按“件”管理,便于統計上報
高校的檔案種類繁多,如果科研檔案還是進行傳統的以卷歸檔,則會導致統計的單位不一致,統計數據難于準確反映高校承擔科研項目的真實情況。因此,科研檔案按“件”歸檔,符合檔案數字化的發展趨勢,有利于統計工作的開展。
3.3 按“件”管理,提高檢索、利用效率
在現代數字化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科研檔案按“件”歸檔,只需在電腦中輸入需查找的文件材料的關鍵詞,進行搜索,便可查尋到所有相關的檔案材料,最后定位到所需要的文件即可。這樣,不僅簡化了工作程序,加快了檢索速度,方便了利用者,提高了信息服務的質量,而且增強了檔案材料的查準率、查全率,大大提高了檔案利用效率。
4 科研檔案以“件”管理的主要策略
4.1 糾正錯誤認識,推動科研檔案“卷”改“件”管理模式
科研檔案的原始記錄性是隨著科學研究過程而產生,是文件自然形成的,是客觀存在著的。與歸檔文件的整理方式完全無關,文件的原始記錄性更不會因“卷”改“件”而消失。以“件”為單位對檔案進行歸檔整理,是一種思維習慣的改變,是一種整理方式的調整,是一種著錄形式的轉變,僅僅是既定的管理、存儲習慣的改變。相對于科研檔案的內涵而言,這些外部因素并不會導致科研檔案的根本屬性發生質的變化[3 ]。在如今網絡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技術上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礙,在理論上并不違反歸檔整理規則和檔案保管原則。
4.2 解放思想,靈活處理科研檔案的“卷”改“件”
科研檔案“卷”改“件”的歸檔模式是依據《規則》而進行的一項文件材料歸檔方式的改革與創新,目的就是為了在檔案管理中,更有利于簡化管理,更有利于科研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保存、檢索、利用和服務。在思想上一定要摒棄傳統科研檔案管理中的陳規陋習,在操作方式上一定要避免死板、僵化、一刀切的處理方式,根據科研檔案不同的個性特點而靈活進行處理。科研檔案以“件”管理模式中的件,可以是單份文件,也可以是多份文件的組合件。
4.3 做實科研檔案的“卷”改“件”,服務于科研檔案的檢索與利用
在科研檔案“卷”改“件”整理歸檔的具體操作中,雖然不用立卷,但仍可依據分類規則的要求,對歸檔文件材料進行分類、排序,內容相關或一個項目的文件材料還是會分類排列在一起。這樣,通過關鍵字進行檢索時,就可以查找出所有相關檔案材料,實現科研檔案的文件級整理、保管和利用,又便于成套檢索利用。
4.4 充分依靠數字化技術,確保以“件”管理的科研檔案的內在聯系
科研檔案“卷”改“件”的最大顧慮,是造成對科研檔案成套性的破壞。為了防止這一問題,應采取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在歸檔時注意檢查成套科研檔案中各“件”材料題名的關鍵詞的一致性。二是在進行文件材料排列編號時,注重成套文件材料的關聯性和連續性。與此同時,基于互聯網與數字化技術的檔案管理系統功能日趨完善和規范,計算機終端不僅可以直接檢索到單個的件,而且還可以進行批量檢索,這樣可檢索出有成套性特點的科研檔案。
對于科研檔案的管理,大多還是依據《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進行管理,而本文提出的科研檔案“卷”改“件”的管理模式,是依據《規則》而進行的創新型檔案整理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僅僅是檔案歸檔整理方式的改變,不會改變檔案文件的基本屬性。科研檔案以“件”歸檔的模式可從根本上解決傳統檔案以“卷”歸檔的弊端,在科研檔案的收集、整理、保存、檢索與利用等方面展現顯著的優勢,充分體現“簡化整理,深化檢索”的檔案管理新的理念。隨著數字化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科研檔案的“卷”改“件”管理模式,在操作和技術上已無任何障礙,必將更好地推動科研檔案的管理與利用,促進高校科學研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欣燁.做好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研究[J].辦公室業,2020(03):83—84.
[2]劉國能.卷論——卷、立卷、文書處理部門立卷[J].檔案學研究,2010(4):9—12.
[3]吳嵐.檔案實施按件歸檔的思考與探討[J].文教資料,2010(33):185—187.
作者簡介:鄭慧先、范智新,華中科技大學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