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華
正值盛夏,一場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火熱浪潮,席卷江淮大地。
“讓懂資本、用資本成為全省干部的鮮明特質。”7月30日,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在合肥調研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工作時的講話,迅速刷爆朋友圈。
今年5月以來,從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啟動全省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到2021清華五道口金融發展論壇,再到實地調研,馬不停蹄的腳步和一系列密集布局,不僅凸顯了雷厲風行的實干作風,更展現了安徽搶抓機遇、利用資本市場推動新一輪發展的強烈決心。
在省委、省政府強力推動下,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僅僅一個多月,就開展了60多場培訓和論壇活動。各類企業和金融機構熱烈響應,一大批專家智庫、資本大咖和產業精英風云匯聚。全省推動高質量資本市場建設“其勢已成”,安徽乘勢而上實現新的更大發展“其時已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安徽發展利用資本市場不足,首先是領導干部和企業家運用資本市場的意識和能力不足。特別是普遍存在利用資本市場“不愿、不想、不會、不能”的問題,培訓是重要的破解手段。
尤其是在資本市場這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領域,政府之手很難直接干預。通過培訓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和利用資本市場,是政府之手發揮作用的最佳切入點。
6月24日,安徽啟動全省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省長親自出席并講話。與此同時,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印發《萬家企業資本市場業務培訓專項行動方案》,明確要求按照“政府牽頭、平臺組織、機構主辦、各方參與”的思路,在全省開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業務培訓;集中用1年左右時間,重點培訓1萬家企業,后續逐步覆蓋全部符合條件的企業。
隨后各地迅速跟進,紛紛舉辦資本市場業務培訓。根據《決策》的初步統計,目前全省16個地市和部分縣區已先后舉辦了資本市場培訓。省市縣三級培訓,再加上相關部門的專項培訓,如此大規模、系統性的業務培訓,在全國均屬罕見。
“培訓不僅讓我們對資本市場有了深入的理解,更堅定了企業走向資本市場的信心。”在很多參與培訓的企業家看來,培訓是一場“及時雨”,點燃了企業邁向資本市場的熱情。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活躍度與發展氛圍密切相關。通過論壇活動的造勢,可以營造資本市場濃厚的發展氛圍。
7月16日,蕪湖市首次舉辦了私募股權投資大會。同日,新材料行業的股權投融資大會在蚌埠舉行。一南一北,兩地同時舉辦投資大會絕非巧合。對于全省來說,這兩場活動只是“開胃菜”,一場更大的布局與行動即將展開。
除蕪湖、蚌埠之外,“還會看到安徽的每一個地市都在圍繞主導產業召開風投、創投或產投的論壇”。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將引導全省地方金融局系統,在返投比例、容忍度、招商獎勵、投資進度獎勵、注冊地獎勵等政策上,全面向長三角等發達地區看齊學習;探索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集聚更多跨境資本;我們還將組織全球科創資本峰會,積極爭取永久會址落地安徽。”
造勢與謀事同樣重要。高層次論壇、峰會此起彼伏,將極大吸引全球投資機構和資本大咖的目光,營造資本市場發展的火熱氛圍。
“錯過浦東、錯過深圳,現在決不能錯過安徽。”7月29日,安徽省政府與衡寬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吳蘇一行舉行工作會談。企業家紛紛表示,決不錯過安徽的“十四五”,將全面對接安徽戰略優勢和發展所需,加大投資布局力度,大力引薦優質項目和團隊落戶安徽。
發展利用資本市場,政策引導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省級層面,正在研究制定《安徽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打造“三地一區”行動方案》。
“資本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通過系統性地整體推進,可以有效指導各地各部門協同推進、形成合力,避免各自為戰的局面。”參與方案制定的中國證監會安徽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葉錦偉告訴《決策》。

從地市層面看,蕪湖市連續出臺加快發展政府投資基金和促進私募基金業健康發展兩份重磅意見,加大政府投資基金投入和私募基金業政策支持力度。合肥市也出臺政策,從鼓勵擴大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雙向發力,推動金融業更高質量發展。馬鞍山市大幅度提高企業上市獎補力度,并成立市長任組長的推進企業上市掛牌工作領導小組。銅陵市全力推動企業上市“攀登計劃”,出臺了一系列上市扶持政策。
無論是業務培訓引領、論壇活動造勢,還是政策支持,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安徽行動,均呈現出大規模、體系化的鮮明特征。可以預期,這種全局在胸、系統推進的全新“打法”,將在短時間內全面提升安徽資本市場的發展層級,為安徽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撐。
“未來10-15年是科技和金融相結合的黃金時代。”2021清華五道口金融發展論壇上,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資本市場的發展大勢。
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科技和資本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沒有資本的助力,科技成果很難得到很好的轉化;沒有技術的突破,資本就失去了重要的投資方向。科技與資本的碰撞結合,將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
安徽是科創大省,科創是安徽最重要的戰略優勢。發展利用資本市場,安徽不是一哄而上搞“大呼隆”,關鍵在于促進資本與技術等關鍵資源要素的互動耦合,放大“乘數效應”。
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底色的合肥高新區,就是這種“乘數效應”的典型樣本。2021年上半年,全省9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合肥高新區獨占3家,而且全部是科創板。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在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達到7家,占合肥市的60%。
自設立科創板和注冊制改革以來,合肥高新區緊抓機遇,以具備新科技、千萬利潤、億元營收等特征的企業為重點,通過培訓、輔導,尤其是解決關鍵性問題為著力點,強力推動企業股改進程。
7月21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服務科創板兩周年總結會暨合肥分中心助力企業上市專題培訓會在合肥高新區舉辦。培訓會上,不僅深度解讀科技企業股權激勵的搭建和籌劃,還發布了股改上市政策3.0版本,政策覆蓋高成長企業從股改規范到發行上市及上市后再融資的各個階段。
“合肥高新區堅持把培育企業上市作為深化金融服務、推動科技創新、加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通過與資本市場各參與方的深度合作,持續推進創新創業企業解放思想、提升格局,主動沖出舒適區,借助資本力量,破繭化蝶。”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呂波表示。
在省級層面,安徽創新館就是專門為要素對接而搭建的平臺。4月26日,2021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在安徽創新館舉行。這樣的大型展會,在安徽創新館已是常態。截至目前,安徽創新館已經舉辦120多場成果對接活動,為全省6000多家企業提供相關服務,完成科技成果投資項目46個,引進各類機構25家。

制圖/ 王碧琦
“每場對接會、每個路演現場,都有企業和科研院所集聚的焦點,或尋找創新技術,或提供解決方案,或介紹投資信息。我們希望各類資源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更充分的流動。”安徽創新館相關負責人說,該館探索建立“科技金融產品超市”,提供天使投資、股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等服務,著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除了這些已有平臺,安徽正在謀劃打造更大的平臺。“要圍繞打造‘三個平臺放大培訓工作效應,通過培訓積極搭建學習交流、投資鏈接、政商對話的平臺,促進資本市場各種資源要素互動耦合、實現價值倍增。”在合肥調研時,王清憲說。
在未來1年時間里,安徽將邀請1萬家企業負責人參加培訓,并逐步覆蓋全省所有上市后備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示范企業等。可以預見,這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雙向投資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是項目找資本、資本找項目,各類資源相互碰撞,成為投資的“素材”,從而實現上下游金融鏈條高效順暢地銜接。
在科技和資本結合的“黃金時代”,安徽提前布局多層次、立體化的要素對接平臺,無疑是下了一盤“先手棋”,將助力安徽科創乃至區域發展的騰飛。
眼下,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安徽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行動不會是一陣“風”,而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的工作。
對于接下來深層次的培訓與行動,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韓漢君建議,安徽要徹底轉變觀念。在他看來,后發地區市場化程度不高,資本市場發育不足,關鍵還是觀念方面的差距,“市場化理念一定要深入人心,深入到各個市場主體日常的經濟行為中。有了這樣的基礎,政府再出臺相應的政策,推動市場化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的舉措,會很順”。
尤其是要學會“資本思維”,要從小農經濟過渡到工業產品思維,再升級到資本思維。“工業產品思維只是出產好的產品賣出去,而資本思維是通過資本擴張,把市場做大。”韓漢君告訴《決策》。
對于“資本思維”,界首市有關負責人深有體會,“熟練運用資本,首先要正確區分資本思維和市場思維。資本思維主要關注企業值不值錢,看企業未來成長空間有多大;市場思維則關注企業賺不賺錢,看企業當前盈利能力有多強。利用資本市場,我們的思維模式要跟著轉變。”
為了幫助當地干部和企業家建立“資本思維”,近年來界首市組織企業到上交所交流、到上市公司參觀、到中國經濟論壇交流,接觸資本市場大鱷、知名專家學者、上市公司總裁等,并通過他們對接各種優質資源。界首市還在上海創新建立了界首(上海)離岸科創中心,搭建企業在上海融資的平臺。

制圖/ 王碧琦
界首市有關負責人建議,進入資本市場要做到敢接觸、愿嘗試、肯鉆研,“要講好產業故事,找準企業定位,提升項目內涵,熟悉資本市場”。
“領導干部和企業家還要提升運用資本力量的能力。”葉錦偉建議,要熟練運用金融工具,比如中央近年來出臺的住房租賃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以及科創債、雙創債、綠色債等金融政策,還有期貨、債券等金融工具。“要把資本市場這些金融工具、融資的手段,植入到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中去。”在葉錦偉看來,熟練運用金融工具,是“資本思維”的重要體現,也是培訓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