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祁

2021年3月,俄羅斯交通部制定了發展高度自動化交通的政府計劃,預計今年年內俄出租車行業有望開始使用無人駕駛汽車(圖/視覺中國)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2021年3月17日消息,俄羅斯交通部制定了發展高度自動化交通的政府計劃。按照該計劃,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車,即無須測試工程師在駕駛座上監控的無人駕駛車,已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其他城市上路測試。同時,未來還將制定法律法規,以確定車輛強制險的最高和最低費率、車檢頻率以及涉及無人駕駛車的罰款。目前爭議較大的問題是,如果無人駕駛車違反交通規則或成為交通事故責任方,由誰來擔責。
近年來,俄羅斯大力發展無人駕駛技術。目前,俄羅斯約有130輛配備了激光雷達、傳感器、攝像頭等特殊設備的無人駕駛汽車正進行道路測試。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俄羅斯政府將逐步放寬對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限制。2018年11月,俄羅斯政府批準無人駕駛汽車在莫斯科和喀山兩個試點地區的常規道路上進行測試,并指定政府研究實驗室協調測試,包括收集無人駕駛汽車的測試申請、簽發測試許可證、監測結果并提出安全標準建議等。今年2月,俄羅斯政府將測試地區擴大至包括圣彼得堡在內的13個地區。據悉,今年年內俄出租車行業有望開始使用無人駕駛汽車。
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66%的俄羅斯民眾對基于人工智能的無人駕駛技術給予積極評價,顯示其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接受度較高。俄羅斯國家杜馬運輸與建筑委員會副主席阿方斯基表示,今后將建立更多數字化道路標志,方便無人駕駛汽車識別道路狀況,并推動企業進一步提高無人駕駛技術的安全性。除城市交通外,俄羅斯也期待無人駕駛汽車在遠程貨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日前,俄羅斯卡車企業卡瑪斯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共同完成了一項無人駕駛貨車測試。借助導航和物體識別設備,無人駕駛貨車在北極地區安全行駛了2500公里。俄氣供應物流中心主管葉卡諾夫表示,無人駕駛貨車的運輸安全性遠高于人工駕駛,并可節約15%左右的運輸成本。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實驗物理教研室教授切列潘諾夫認為,通過保持統一路徑行駛,無人駕駛貨車還能將對北極地區自然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
俄羅斯交通部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安德烈·別洛烏索夫已批準了《在車艙內沒有測試工程師的情況下在公共道路上測試和分階段投入使用高度自動化車輛的一系列措施》,該文件由俄羅斯總統普京指示制定。根據2018年11月26日第1415號聯邦政府令,自2019年以來俄羅斯13個地區已經開始測試無人駕駛車,但還是有工程師在駕駛座控制測試過程,該實驗將持續到2022年3月,目前正在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按照新計劃,2021年第二季度俄羅斯將在某些聯邦主體為無人駕駛車真正“無人”上路創造條件,上述聯邦主體名單尚未獲得批準,俄羅斯交通部認為:“首先可能是實驗時間最長的地區,比如莫斯科、圣彼得堡、韃靼斯坦?!蹦壳?,第1415號政府令將被修訂,根據修訂案,該實驗在2022年后將繼續進行。
無人駕駛汽車是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軟件開發與創新的匯集。作為21世紀公路交通智能化的標志,這一技術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駕駛方式,是汽車行業的一次重大革命。然而,無人駕駛汽車卻給現行法律提出諸多難題,如何規范成為法律亟待解決的重大議題。
目前,俄羅斯政府擬提議在今年年底前制定聯邦法律,規定政府機構在“制定高度自動化和創新型交通工具領域的政策”方面的職權。該文件將規定運輸旅客和貨物的要求、車輛強制險的要求(包括針對新型交通工具的最高和最低費率)以及車檢頻率的要求。法律通過后,政府將修訂交通規則(現行規則中未提及無人駕駛車)、涉及無人駕駛車的交通事故的調查程序、旅客和貨物運輸規則、診斷新型交通工具的技術檢測人員的授權規則。同時,還計劃修訂《俄羅斯行政違法法典》,以制裁違反無人駕駛車輛操作規則的行為。目前,懲罰是針對駕駛員或車主的,但尚未明確在無人駕駛車違反交規或者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誰來負責。
因此,相對于無人駕駛技術來說,無人駕駛的法律意義更為重要??偨Y起來,在無人駕駛車違反交通規則或者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下,要遵循以下幾個法律責任規制:1.如果無人駕駛汽車沒有注意到行人,則車輛制造商和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共同承擔連帶責任;2.如果行人在深夜過馬路并被黑暗所遮蓋,則很可能行人有部分過錯;3.如果行人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事故,那么該行人負有全部責任。
盡管當前各國的立法工作普遍尚未跟上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步伐,但是一些國家,尤其是德國、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已經制定或頒布了相關指南以嘗試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法律挑戰。這些國家立法嘗試中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自動駕駛汽車的責任問題”。
2017年5月12日,德國議會批準了《德國道路交通法》修正案,規定自2017年6月21日開始德國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德國是最早規定允許自動駕駛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新法并沒有改變德國法律下一般責任的分配原則。即便車輛處于自動駕駛模式,駕駛員和車主仍然要承擔責任。但是,若能證明駕駛員是合法地使用自動駕駛模式,則他們可以免責。根據新法,自動駕駛汽車必須配備一個“黑匣子”,以確定在事故發生時控制車輛的究竟是駕駛員還是自動駕駛系統,這將有助于確定事故是否由車輛引起,從而決定由誰擔責。
目前,俄羅斯發生交通事故時,肇事駕駛員/車主將根據《俄羅斯交通法》和《俄羅斯民法典》承擔責任。如果事故是由于車輛的缺陷引起的,則缺陷車輛的制造商或銷售商將承擔責任。根據交通法,在機動車輛之間發生事故時,將適用過錯責任。而如果事故發生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行人之間,則應適用過錯推定責任或嚴格責任。根據交通法,肇事車輛車主的保險公司將首先向受害人進行賠償,賠償金額上限為第三者責任保險規定的金額。如果保險公司支付的賠償金不足以彌補受害人遭受的損失,則車主應向受害人進一步進行賠償。
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俄羅斯的現行法律對交通肇事案件的處理模式與德國的新法相似,目前僅僅是對普通汽車肇事的規定,沒有真正地采取措施應對自動駕駛技術做出實質性的立法。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從法律角度來講存在弊端,若技術先于法律,可能產生一系列法律糾紛。俄羅斯交通部表示技術先于法律,這樣的做法未必是好的,政府采取觀望的態度減少干預進而鼓勵新型產業發展無可厚非,但法律監管太遲可能會導致出現安全問題,尤其是無人駕駛的法律追責問題,其法律意義已超越技術問題。
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認為,俄羅斯需要在現有的責任制度基礎上加快對無人駕駛技術的法律監管與技術配套??梢圆捎玫聡淖龇ǎ窜嚨乃腥藢κ鹿守撝饕熑?,在特定情況下技術方負有連帶責任。在這樣的責任分配過程中將保險公司引入賠償機制,使受害者可以快速獲得補償,除此之外還需要一整套的保險風險評估機制,以確保責任與賠償融為一體。俄羅斯交通部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本質仍屬于汽車,但其統一的國家檢驗標準與監管規制應高于普通汽車,如此才能有效保障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后的安全。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