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峰
(重慶市地理信息和遙感應用中心 重慶 401121)
建設成為全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系統的數據中心,統一歸集全市城市管理執法業務相關數據,支撐總隊執法業務的同時為全市城市管理執法業務提供數據服務。
向全市城市管理執法系統共享其能力平臺,為區縣執法系統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共性技術能力支撐,做到統一規劃、開放共享。
服務于市城市管理局和市城市管理局執法總隊,面向全市城市管理執法領域進行執法監督。
全面支撐總隊各類業務,要充分滿足總隊的日常辦案、執法監督以及指揮調度等核心業務需求。
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檢查等流程不變,執法過程中的執法要素(隊伍、法、人、事、物)不變。在建設智慧城管時,要遵循“五化三用”的原則。其中,五化指“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社會化、協同化”,三用指“強化共用、整合通用、開放應用”[2]。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大功能“五位一體”的物聯網平臺是城管對于構建智慧城管的基本要求[3]。以執法要素和知識圖譜全面刻畫執法業務,通過“大平臺+微應用”架構一體化,實現自上而下、以上御下、上下互動、整體融合的全市執法信息化體系。
為支撐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管理閉環”,實現全市統建、全城統管、一網通辦的智慧執法目標。省級城市管理執法指揮調度智能平臺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省級城市管理指揮調度云平臺總體架構圖
1.基礎設施層包括數據庫軟件、操作系統、開發平臺工具、服務軟件、云服務器、云網絡設備、云存儲設備、云安全設備等。
2.能力層包括基礎服務、業務服務、基礎能力中心、業務服務配置管理(服務、調度、容器、代碼構建)和數據中心(數據采集、數據接入、數據治理、數據資產體系、數據運營)。
3.應用層包括業務指導、指揮調度、執法巡查、執法辦案、執法監督、執法保障和智能輔助等應用系統。
4.標準體系包括數據規范、接口規范、共享目錄規范和運維標準等。信息安全保障包括:數據安全、網絡安全、存儲安全和系統安全等。
1.微服務架構
微服務是指開發單個小型的但有業務功能的服務,每個服務都有自己的處理和輕量通訊機制,可以部署在單個或多個服務器上。微服務也指一種松耦合的、界上下文的面向服務架構。
2.基于J2EE技術標準,支持跨平臺應用
J2EE技術提供了一個基于構件的方法來設計、開發、裝配和部署企業級應用程序。J2EE平臺提供了一個多層結構的分布式的應用程序模型,該模型具有重用構件的能力、基于擴展標記語言(XML)的數據交換、統一的安全模式和靈活的事務控制,支持跨平臺應用。J2EE具有平臺無關性、開放性、標準性、穩定性和可用性等優勢,因此本次平臺建設須基于J2EE架構技術進行開發。
3.數據中心核心技術
基于RDMS數據庫、Solr全文檢索、Hadoop HDFS分布式文件系統、Mongodb 對象數據庫進行整體開發。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信息化發展必然向云計算的方向進行發展。云計算提供了一種管理大量虛擬化資源的方式,它們可以自動地匯聚并提供服務,可以彈性地進行服務的提供和擴展。
隨著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的深入,城市管理執法指揮調度云平臺的建設及應用將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本文探討了城市管理指揮調度云平臺需實現4個目標,圍繞此目標探討了城市管理執法指揮調度云平臺總體架構,并基于此提出相關關鍵技術路線。城市管理執法指揮調度云平臺的建設內容還非常多,比如數據建設、數據管理、數據分析和挖掘、工作流引擎、業務流引擎等,都是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