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霞 陳 靜
(太原市衛(wèi)生學校 山西太原 030001)
護理是臨床疾病治療中重要輔助措施,良好的護理服務不僅能夠提升患者的依從性,更能使疾病治療效率得到提升,尤其是針對兒科護理難度更大,由于患兒年齡較小,機體免疫能力較弱,且自護能力較差,因此在疾病治療中更需要良好的護理服務,才能減少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所以應加強兒科臨床護理帶教質量,從根本上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綜合能力,是提高兒科臨床護理質量的關鍵[1]。為此,此次筆者詳細研究了將臨床路徑教學模式運用在兒科臨床護理帶教中臨床價值,詳情見下文。
本文研究對象篩選2020年11月-2021年2月我校在實訓基地兒科實習的護生30名,將所有護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護生人數(shù)分別為15例,觀察組護生的年齡均值為(18.0±1.3)歲;對照組護生的平均年齡為(18.5±1.4)歲。組間基礎資料對比差值顯示(P>0.05)。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教學方式,觀察組則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模式:1.第一階段:由老師帶領護生通過PPT進行全方位學習,并進行入科宣教,使護生能夠全面掌握兒科的科室環(huán)境、各科分區(qū)情況、各病區(qū)的病種區(qū)別以及各病種收治特點等信息;隨后由帶教老師篩選兒科護理典型病例,并結合臨床護理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并將其制作成PPT帶領護生進行學習。2.第二階段:由帶教老師組織護生進行情景模擬演練學習,通過互換模擬角色使護生能夠充分掌握兒科各類疾病的臨床特征、治療措施、相關手術措施護理要點、兒科護理特點、常見異常問題以及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等,演練后要組織護生進行討論分析,將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及指點。并將如何對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進行講解;最后并鼓勵護生進行多方學習查詢相關資料,同時由帶教老師將學習中護生存在的各類問題給予糾正指導。3.第三階段:帶教老師將學習中存在的典型問題組織護生討論分析并提出個人意見,并由老師進行總結及給出解答方案,最終達到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和護生學習成果的目的。
評分對比兩組護生最終對兒科護理理論知識掌握度、臨床護理操作能力、護理服務綜合能力學習結果,100分為最高評分,指標越好評分越高。將兩組護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此次教學的滿意度進行評分對比,評分方式采用調查問卷進行,單項指標總評分值為100分,指標越好分值越高。
本文應用的統(tǒng)計軟件為SPSS 20.0,計量資料描述應用(x±s)、檢驗用t,組間指標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值較大時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比兩組考核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生學習積極性較高,最終護理理論知識、護理操作能力、護理綜合能力以及對教學滿意度評分結果與對照組數(shù)據(jù)結果比較均占據(jù)顯著優(yōu)勢,兩組指標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表1 組間護生教學結果比較詳情(n=15、±s、分)

表1 組間護生教學結果比較詳情(n=15、±s、分)
教學滿意度觀察組 94.2±8.6 93.5±8.5 94.6±8.4 92.5±6.7 92.6±8.6組別 學習積極性 理論知識護理操作能力護理綜合能力對照組 86.5±7.4 84.8±7.3 85.7±6.3 87.4±5.9 82.9±8.3 t 2.6285 3.0072 3.2828 2.2125 3.1432 P 0.0138 0.0055 0.0028 0.0353 0.0039
兒科在臨床各科室中所要求的專業(yè)護理技術性較強,由于患兒年齡尚小,機體耐受性及免疫能力均較差,加之受到陌生環(huán)境的影響,多數(shù)患兒會產(chǎn)生過度恐慌哭鬧情緒,因此會降低患兒的依從性,而增加臨床護理治療難度。所需要護理人員具備專業(yè)的護理操作技能、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敏銳的觀察力、應變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等,才能使患兒在治療期間真正感受到優(yōu)質護理服務,確保患兒的疾病治療效率及安全性[2]。為此,本篇文章中對其護生開展了臨床路徑教學模式,最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此帶教模式主要是通過第一階段帶教老師帶領護生對兒科各區(qū)域及科室環(huán)境進行全面了解,使護生能夠充分了解掌握兒科日常護理流程;并通過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引領護生進行全面學習,講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崗位責任,從而能夠使護生真正掌握了解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兒科患兒疾病救治的重要性,提高護生的崗位責任意識;在第二階段通過情景模擬演練學習模式,從而能夠使護生全方面掌握兒科的護理理論知識、操作知識以及臨床護理要點,并通過討論分析激發(fā)護生的學習積極性、探索能力以及潛在能力,使護生能夠充分掌握臨床護理要點;在第三階段由帶教老師帶領護生通過及時組織護生討論分析、相互交流經(jīng)驗,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弊端給予及時解決,使護生的實習效果和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最終能夠為兒科患兒提供優(yōu)質專業(yè)的護理服務[3]。
上述結果表明,通過開展臨床路徑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兒科臨床護理帶教質量,進一步提升實習護生的綜合護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