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生清
(青海省西寧市第一中學 青海西寧 810000)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的講話精神,一線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積極融入黨史宣傳教育。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題材的聲樂內容,在音樂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以下簡稱“山作”)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欣賞課,表達了中國工農紅軍到達陜北后受到陜北人民熱烈歡迎的歷史場景。[1]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欣賞課內容,是一首根據陜北民歌改編的在陜北地區乃至全國家喻戶曉的紅色民歌,再現了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后受到當地人民熱烈歡迎的場面,同時也再現了黨中央、毛主席和紅軍的到來給當地來百姓增添的革命信心和美好新生活憧憬。與《軍民大生產》《南泥灣》《擁軍花鼓》等陜北民歌一樣,表達了陜北的軍民魚水情。
“山作”采用了濃郁的陜北信天游音樂素材,旋律時而婉轉起伏、優美舒展,時而又高亢嘹亮、熱情奔放。曲式結構為典型的單三部曲式,分為引子—A段—B段—A'段。引子部分是一段高亢婉轉、節奏自由的笛子獨奏,緊接著樂隊奏出了一段寬廣、熱情的旋律,引出女聲領唱與合唱的主題A段。[2]

A段由三個樂句組成,其旋律起伏婉轉,給人以連綿舒展之感,恰到好處地表達了陜北人民對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發自內心的舒暢心情。隨后在女聲領唱的基礎上加進了女聲合唱聲部,樂段反復時由女聲獨唱轉為女聲齊唱、男聲伴唱,使之形成一個小高潮,表現出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人民發自內心的喜悅以及堅定的革命信念。
接著樂隊奏出了一小段簡短的間奏,這是一個快速而又節奏鮮明的經過句,創造了一種歡快、熱烈的氣勢,引出領唱加合唱的B段,并以三段歌詞的分節歌形式呈現。每句歌詞之間,都恰當地運用了一些陜北地區特有的襯詞語言,如“哎咳哎咳喲”“衣兒呀兒來吧喲”等。這些“襯詞”的運用,加之熱情歡快的旋律和活躍動感的節奏,不僅把原來簡短的句子拉長了,更渲染了歌曲的氣氛,把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真實地描繪了陜北人民以各種形式歡迎紅軍的熱烈場面。

之后的旋律以男聲齊唱和混聲合唱的形式以及由慢到快的速度對比,表現了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驅散“烏云”給人民群眾帶來美好希望的情緒,再次把音樂推向高潮,并引出再現段A'段。

A'段旋律變化再現了A段主題,在高亢、昂揚、堅定的變化重復句“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的歌聲中結束,突出了歌曲的思想主題——跟著毛主席和共產黨打江山的堅定信念。

為了更好地滲透黨史內容,本課設定了這樣一條教學目標:通過歌曲主題旋律演唱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陜北民歌的審美體驗,并深刻理解中央紅軍初到陜北后贏得當地人民群眾熱烈歡迎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了解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后與陜北紅軍共同創建陜甘寧邊區,從此在毛主席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直至新中國成立的光輝歷程。
在導入中通過復習舊課內容——學生視唱歌曲《打支山歌過橫排》,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歌曲是流傳于江西興國的一首紅軍歌曲,以其為代表的一批歌曲,隨著工農紅軍的南征北戰在全國廣為流傳,并被更多的人熟悉和了解。新中國成立后,興國山歌在宣傳土地革命、歌唱新中國等方面聞名遐邇。
江西民歌《打支山歌過橫排》是一首具有濃郁贛南客家山歌音樂特點的民歌。20世紀30年代,當地民眾曾填詞創作了多首表現蘇區革命斗爭和生活內容的歌曲,使之成為有力的戰地宣傳武器,也成為紅色根據地最受歡迎的藝術形式之一。新中國成立后,興國山歌在宣傳土地革命、歌唱新中國等方面更是聞名遐邇。1996年,文化部正式將興國命名為“山歌之鄉”。電視連續劇《長征》的主題歌《十送紅軍》、電影《閃閃的紅星》插曲《映山紅》和《紅星照我去戰斗》等一批影視劇歌曲就是采用了贛南客家山歌的音調改編創作而成,是對學生開展紅色黨史教育的優質資源。
1.通過ppt課件展示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和展現的歷史背景。
2.通過作品的風格介紹,讓學生知道這首具有陜北“信天游”風格的歌曲是當時邊區老百姓非常喜愛的民歌演唱形式,利用這樣風格的民歌來表現陜北人民迎接紅軍的場景,在時間、地點、人物等方面都是很恰當的。
3.在欣賞環節中不論是讓學生學唱主題旋律、跟唱歌曲旋律還是欣賞歌曲,都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當年紅軍隊伍和陜北人民之間濃厚的情誼。
在這一環節中,給學生介紹一組出自陜甘寧邊區的具有黨史教育意義的紅色經典歌曲。讓學生利用音樂來體驗和領略陜甘寧邊區軍民的生活場景。如通過欣賞《軍民大生產》和《南泥灣》,讓學生知道艱苦歲月中邊區軍民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下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粉碎了敵人的封鎖,保障了軍民的生活;通過介紹欣賞《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擁軍花鼓》《繡金匾》等歌曲,讓學生感受邊區人民對黨中央及人民領袖的愛戴和擁護之情。
在課堂教學結束時不失時機地對本節課所授課內容做簡短小結,除了小結音樂曲目、知識點外,還可對本課所涉及的黨史教育內容進行簡單回顧,要求學生通過課外欣賞和演唱,深刻體會中國共產黨所經歷的光輝歷史。
音樂是一門通過旋律、節奏、歌詞等元素,將歷史背景和現實生活感性地傳遞到大腦,經過大腦加工轉化為理性認識,并升華為審美情趣的一門藝術課程。在音樂教學中自覺融入黨史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繼承革命理想,當是音樂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