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嘯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 湖南長沙 411205)
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的補充,滿足了現代人多彩的精神生活需求。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人,學生群體占比最大約為2.1億。青少年是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其網絡行為值得關注。
網絡道德是指調節人們有關互聯網活動的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又尚未確立的時期,思想極易受到其他負面現象的影響和沖擊,本身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行為,而在混亂的網絡環境下,更容易表現出一些過激、欺騙等網絡不道德行為。眾多研究表明,青少年網絡道德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除了家庭教養方式、親子依戀等家庭因素外,個人特質因素如責任心和觀點采擇,同樣會對青少年網絡道德產生較為關鍵的影響。
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的責任心水平越高,其網絡道德行為越積極(Yokley,2010;吳靖,季,潘秀麗,1991)。宋琳婷調查發現,社會責任心能夠顯著正向預測大學生的親社會行為傾向。陽群對700名高中生的研究發現,社會責任感越高的個體,其親社會行為傾向越強。李嘉嘉等人研究發現,大學生的責任感與網絡利他行為相關顯著,即大學生的責任感喚起越強,其網絡利他行為越多。
觀點采擇是指個體能夠推斷他人內部心理活動的能力,即能站在他人的角度,采取他人的觀點,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愿望、情感等的認知技能,是一種基于認知的移情能力(楊繼平等,2014)[1]。觀點采擇被看作是親社會行為的前因變量,即觀點采擇是會直接導致親社會行為的 (Davis,1983;Hoffman,2000;Weil,Hayes,& Capurro,2011),因為觀點采擇能夠引起個體的同情,從而引發親社會行為(Amrisha,Malinda,& Michael,2009)。研究者認為道德和觀點采擇是密切相關的,觀點采擇水平較高的青少年在道德判斷(Gleichgerrcht & Young,2013)和道德決策(Andrea,2016;Cecchettoet al.2017)上表現更好[2]。因此,這些發現表明青少年觀點采擇水平對其線下和線上的利他道德能力和行為具有積極的作用。
另外,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水平能顯著預測其網絡親社會行為和網絡偏差行為的發生[3]。例如,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水平越高,其越可能表現出網絡親社會行為;然而,若其網絡道德水平越低時,其越可能表現出各種網絡偏差行為。事實上,以往研究大多關注青少年的問題性網絡行為,少有研究直接探索青少年網絡道德水平。因此本研究擬將探討人際責任感、觀點采擇與青少年網絡道德之間的關系[4]。
研究對象包括2178名學生(Mage=19.61,SD=2.39),年齡在14~25歲之間,從初一到大四,包括三所中學697名學生,三所高中561名學生和兩所大學920名學生,女生占樣本的55.60%(n=1212)。從受訪者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來看,受訪者父母中有53.20%和62.90%的人至少受過高中教育。此外,81.70%的家庭主觀社會經濟狀況一般及以上。
1.責任感問卷
采用丁強等人2014年編制的《青少年責任感問卷》,包括自我責任感(對學業、生活、未來)、人際責任感(對親人、同伴、一般他人)和社會責任感(對生態、社會、國家)3大類9個子類,問卷共39題,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區分效度、效標效度、內部一致性系數和重測信度。
2.觀點采擇
參與者完成了人際反應問卷的觀點采擇分量表(Davis,1983)。該量表在當前研究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0.62(例如,“有時我很難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事情,反向計分”。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從“不能描述我”到“很好地描述了我”不等。
3.網絡道德
該量表由馬曉輝和雷靂編制,共30個條目。有三個維度,包括網絡道德認知(例如我認為互聯網可以提供道德規范的行為),道德情感(例如在線幫助和安慰他人等行為不會讓我難受)和道德行為傾向(例如我愿意網上表現不佳,反向計分)。該量表分為6個等級,從“不能描述我”到“很好地描述了我”。得分越高,說明青少年的網絡道德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α=0.81)。

表1 各主要研究變量的平均數、標準差以及偏相關分析矩陣(控制性別與年齡)

注:N=2178,采用Bootstrap計算偏相關分析。a性別為虛擬變量(女性=0,男性=1),該平均數為女性被試的比例。*P<0.05,**P<0.01,***P<0.001。

表2 檢驗觀點采擇在主觀社會地位影響網絡道德中的中介作用
人際信任感、觀點采擇與青少年網絡道德均相關顯著,并且人際信任感與觀點采擇都能積極正向預測青少年的網絡道德行為。一方面,人際信任感與觀點采擇都與人際互動密切相關,個體對他人的信任感越強,其換位思考的能力也會隨之提升,繼而產生良性的人際互動。另一方面,有研究也表明,觀點采擇能夠對親社會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增加青少年的利他行為。基于人格的一致性特點,線上與線下行為通常具有同一性,因此,觀點采擇對網絡道德的積極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同時,人際信任感能夠讓個體對現實社會產生安全感和積極認知,這種價值觀同樣會體現在網絡環境中,會促進個體網絡道德行為的發生。
觀點采擇在人際責任感與青少年網絡道德之間起中介作用,即人際責任感越強,觀點采擇水平越高,青少年網絡道德水平越高。人際責任感代表著個體在人際互動中所感受到的責任感和個人擔當,通常這類人群的觀點采擇水平也會處在比較高的水平,進而會增加網絡道德行為的產生。這是因為,網絡道德行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人際互動,青少年的人際責任感越強,換位思考能力越強,網絡偏差行為產生的可能性就越小,這與以往研究是保持一致的(楊繼平等,2014;吳鵬等,2019)。
總之,提升人際責任感與觀點采擇能力,減少網絡偏差行為,促進青少年網絡道德行為的發生,凈化網絡環境,是我們未來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