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彬,黎春燕
(1.昆明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云南 昆明 650000;2.云南省公路科學技術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城市高層建筑對基樁承載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在測試樁的承載力時,需要在樁身中安裝應變傳感器,進行樁身內力測試。而以往的樁身內力測試是針對傳統靜載試驗,因此,對自平衡法靜載試驗的樁身內力測試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以某工程基樁自平衡法靜載試驗項目為依托,對自平衡法靜載試驗中樁身內力測試進行研究。
本工程擬建場地原為城中村,現經拆除,場地條件受限,不能采用傳統靜載試驗。為了掌握樁的豎向抗壓承載力和各土層的摩阻力情況,本次測試采用自平衡法靜載試驗,并進行樁身內力測試。
本工程采用泥漿護壁鉆孔灌注樁,3 棟 2# 樁設計樁長 50.35 m,樁徑 800 mm,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 C 50,鋼筋籠主筋為 12 根直徑 16 mm;地質概況如表 1 所示,樁端持力層為 ⑥ 層黏土或 ⑥2層粉土。

表1 2#樁地質概況
參考 JGJ 106-2014《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傳統靜載試驗中轉身內力測試方法,測試用應變傳感器為振弦式鋼筋應力計。根據 2# 樁地質概況(見表 1),將鋼筋應力計埋設在不同性質土層的界面處,鋼筋應力計兩端的連接拉桿與鋼筋籠主筋焊接,焊接時,要保證鋼筋應力計與主筋的軸線一致[1],焊接安裝示意圖如圖 1 所示。荷載箱及鋼筋應力計安裝位置如表 2 所示,表中截面一~截面九處分別對稱安裝 2 個鋼筋應力計。

圖1 鋼筋應力計焊接安裝示意圖

表2 鋼筋應力計安裝位置
荷載箱最大單向加載值為 6 500 kN,現場測試采用慢速維持荷載法,分九級進行加載,第一級加載量為總加載值的 20 %,即 1 300 kN;第二級至第九級加載量為總加載值得 10 %,即 650 kN。加載至 6 500 kN 時,已達到試驗最大加載值,終止加載,此時樁土體系尚未破壞。
測試時,使用鋼筋計讀數儀測讀鋼筋應力計頻率模數,分別測試初始讀數和每級荷載施加后的讀數。
傳統靜載試驗在樁頂施加荷載,而自平衡法靜載試驗在樁身中向兩端施加荷載,因加載方式不同,導致樁身受力情況發生變化,樁身軸力、樁側摩阻力和樁端阻力隨荷載的變化關系也會產生變化。
3.1.1 傳統靜載試驗樁身受力
傳統靜載試驗樁身內力測試是在豎向靜載荷試驗時,隨著在樁頂施加荷載,測量樁身不同部位應力計的應變,從而計算樁身側各土層抗壓摩阻力和樁端支承力。荷載向下壓力等于樁側摩阻力加上樁端阻力之和,樁身受力情況如圖 2 所示。樁身軸力隨荷載增加而增大,在同級荷載作用下自上而下逐漸減小;樁側摩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大而增大[2],直至達到土層極限摩阻力;樁端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加而增大。

圖2 傳統靜載試驗樁身受力
3.1.2 自平衡法靜載試驗樁身受力
自平衡法靜載試驗由荷載箱在樁身中部施加荷載,樁身受力情況如圖3所示。下段樁(荷載箱以下樁身)受荷載箱向下壓力等于樁側摩阻力加上樁端阻力之和,受力情況與傳統靜載試驗相同,所以分析樁身軸力隨荷載增加而增大,在同級荷載作用下自上而下逐漸減小;樁側摩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大而增大,直至達到土層極限摩阻力;樁端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加而增大。

圖3 自平衡法樁身受力
上段樁(荷載箱以上樁身)受荷載箱向上壓力等于樁側摩阻力加上樁身自重之和,樁側摩阻力方向向下,與傳統靜載試驗方向相反,故分析樁身軸力隨荷載增加而增大,在同級荷載作用下自上而下逐漸增大;樁側摩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大而增大,直至達到土層極限摩阻力。
綜合上、下段樁受力分析結果,樁身軸力隨荷載增加而增大,荷載箱位置處樁身軸力最大,向樁身兩端逐漸減小;樁側摩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大而增大,直至達到土層極限摩阻力;樁端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加而增大。
本次測試使用 FYGJ17 型振弦式鋼筋應力計,根據設備質量檢驗合格證上提供的軸力計算公式[見式(1)]和出廠參數K值、B值可計算出鋼筋應力計軸力。由于測試時將鋼筋應力計焊接在鋼筋籠主筋上,則此軸力即為主筋軸力P鋼。

式中:P鋼為鋼筋軸力,正值時鋼筋受拉,負值時鋼筋受壓,單位 kN;F0為鋼筋計讀數儀初始讀數,MPa;Fi為各級荷載下鋼筋計讀數儀讀數,MPa;K、B為鋼筋應力計出廠參數,每只鋼筋應力計均有不同的K值、B值。
按式(2)可計算出鋼筋在荷載作用下的應變量,同一截面兩個測點取應變量平均值。由鋼筋應力計截面處混凝土應變量與鋼筋應變量相等,按式(3)可計算出鋼筋應力計所在各截面樁身軸力。計算結果如表 3 所示,樁身軸力隨荷載變化關系如圖 4 所示。

式中:P截面為樁身截面軸力,kN;ε鋼為鋼筋應變量,無量綱;N為樁身鋼筋主筋根數,無量綱;A混凝土、A鋼分別為樁身混凝土、鋼筋截面積,m2;E混凝土、E鋼分別為樁身混凝土、鋼筋彈性模量,MPa。
從表 3 中數據及圖 4 可以看出,樁身軸力隨荷載增加而增大,荷載箱位置處(截面四、截面五之間)樁身軸力最大,向樁身兩端逐漸減小,測試結果與樁身受力分析結果相同。

圖4 樁身軸力分布圖

表3 2# 樁各級荷載下各截面樁身軸力值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相鄰截面間樁體合外力為零。上段樁樁身軸力測試結果顯示在同級荷載作用自下而上逐漸減小,故樁側摩阻力方向向下,與傳統靜載試驗方向相反,與受力分析結果相同,計算時應考慮抗壓樁側摩阻力轉換系數[3]。故兩截面間樁體受力為:下截面軸力等于上截面軸力、截面間樁體自重和樁側摩阻力之和,轉化得出式(4)(5),相鄰截面間軸力差為較大下截面軸力減去較小上截面軸力。由式(5)計算出各截面間樁體側摩阻力。

式中:ΔP為相鄰截面間的軸力差,kN;qs為樁側摩阻力,kPa;W為相鄰截面間的樁身自重,kN;s測為相鄰截面間的樁側面積,m2;γ為抗壓樁摩阻力轉換系數,宜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相近條件的比對試驗和地區經驗確定,當無可靠比對試驗資料和地區經驗時,γ可取 0.8~1.0,長樁及黏性土取大值,短樁或砂土取小值,本文取值為 0.9。
下段樁樁身軸力測試結果顯示在同級荷載作用自上而下逐漸減小,故樁側摩阻力方向向上,與傳統靜載試驗方向相同,這也與受力分析結果相同,樁身自重與施加荷載方向相同,樁側摩阻力計算方法與傳統靜載試驗相同。故兩截面間樁體受力為:上截面軸力等于下截面軸力和樁側摩阻力之和,轉化得出式(6),相鄰截面間軸力差為較大上截面軸力減去較小下截面軸力。由式(6)計算出各截面間樁體側摩阻力,計算結果如表 4 所示。


表4 2# 樁各級荷載下樁側摩阻力值
從表4中數據可以看出,樁側摩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大而增大,測試結果與樁身受力分析結果相同。由于此次測試未加載至樁土體系破壞,取最大加載值 6 500 kN作用下樁側摩阻力值作為各土層極限樁側摩阻力。
為準確測試出樁端阻力,現場測試時在截面八→樁底的樁側土層中,增加截面九。根據截面八→截面九計算所得樁側摩阻力,即為截面九→樁底樁側土層的側摩阻力。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截面九→樁底部位樁體合外力為零。截面九軸力等于樁端阻力和樁側摩阻力之和,轉化得樁端阻力計算式(7),計算結果如表 5 所示,樁端阻力-加載力關系曲線圖如圖 5 所示。

表5 樁端阻力

圖5 樁端阻力-加載力關系曲線圖

式中,qp為樁端阻力,kPa;A0為樁端截面積,m2。
從表 5 中數據及圖 5 可以看出,樁端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大而增大,測試結果與樁身受力分析結果相同。由于此次測試未加載至樁土體系破壞,取最大加載值6 500 kN 作用下樁端阻力值作為極限樁端阻力。
1)樁身內力測試數據處理時應對樁身受力情況進行分析,自平衡法靜載試驗上段樁樁側摩阻力方向向下,與傳統靜載試驗方向相反,應考慮抗壓樁側摩阻力轉換系數;下段樁受力與傳統靜載試驗相同。
2)從測試數據分析結果得出,樁身軸力隨荷載增加而增大,荷載箱位置處樁身軸力最大,向樁身兩端逐漸減小;樁側摩阻力和樁端阻力發揮隨荷載增大而增大;測試數據分析結果與樁身受力分析結果相同。
3)本次測試未加載至樁土體系破壞,樁側摩阻力、樁端阻力未充分發揮,取最大加載值作用下樁側摩阻力值、樁端阻力值作為各土層極限樁側摩阻力、極限樁端阻力,計算結果產生誤差。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