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曹 波
濟南市萊蕪區口鎮中心衛生院,山東 濟南 271100
四肢創傷性骨折是骨骼在受外力作用下導致,四肢創傷性骨折主要表現為四肢骨折,并伴有劇烈疼痛,這種疼痛不僅折磨著患者的身體,同時也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1]。因此對患者四肢創傷骨折手術后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的主要有效手段。綜合護理干預在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護理不僅能減輕患者在患病期間的病痛,也能從心里上治愈患者的創傷。本文針對綜合護理干預在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護理的應用效果,做出以下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進行四肢創傷骨折手術患者100例,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50例/組。統計兩組患者年齡均在27~39歲,平均年齡(29.22±5.92)歲,住院時間為1-2個月,平均住院時間(1.21±0.96)月。患者均為四肢創傷性骨折,手術前進行常規檢查排除患有其它重大疾病及其他異常,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針對患者術后觀察,飲食情況,術后是否有并發癥進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護理方法如下。
第一,術前術后的溝通,專業護理要在手術前后與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溝通,減輕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心里負擔,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有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
第二,術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恢復程度,對患者指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檢查患者的身體機能體制,根據不同的身體體制,對患者進行不同的疼痛用藥。
第三,患肢護理,四肢創傷手術后搬離病人切記動作輕穩,避免術后二次創傷。將患者的創傷處抬高,降低患者創傷處發生腫脹。
第四,康復治療,術后恢復后專業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適當鍛煉做牽引活動,同時專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創傷處按摩,有利于經絡暢通血液循環,并對患者家屬進行按摩指導。
1.3觀察指標 通過患者術后創傷處疼痛及恢復情況及手術后并發癥發生進行判定和分析,并結合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護理內容和護理質量進行調查和詢問,將患者術后對護理干預的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護理后總滿意度為,總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并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
常規組與觀察組患者在予以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后進行滿意度比較,常規組患者滿意度為88%,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8%,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四肢創傷性骨折是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導致,患者手術后伴有劇烈疼痛[2]。如手術不及時治療,會產生一系列并發癥。并嚴重影響患者的心里。對以后患者的心里健康有著嚴重影響。四肢創傷性骨折手術后的并發癥發病率極高,恢復周期長,所以綜合護理干預在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護理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為減輕患者術后疼痛,預防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患病時間,減少患者被病害所折磨,對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是解決四肢創傷骨折術后疼痛的主要治療方法。臨床上常見的護理方法主要針對患者的術后觀察及飲食習慣進行指導。雖有利于患者的術后的恢復,但恢復周期較長,并發癥發生的概率較高,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痛苦[3]。根據研究調查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對四肢創傷性骨折后的疼痛及術后恢復有著尤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可有效的解決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的發生,減輕患者疼痛。綜合護理主要針對患者的術后的實際情況指定護理計劃,與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手術前后的溝通,耐心的進行心理指導,減輕患者的心里負擔,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合理安排飲食,補充高營養高蛋白食物,有利于骨骼恢復與生長[4]。患者配合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康復治療十分重要,康復治療是術后恢復主要手段,患者在專業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復健及鍛煉。專業人員對創傷處按摩,有利于創傷處周圍的經絡通暢,血液循環,有利于創傷處的恢復。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四肢創傷性骨折疼痛護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大大減輕了術后患者的疼痛,同時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并且提高了患者術后對專業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