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貢臣 邢志斌 范亞莉
摘要:根據村域優化政策,調研小組對山東省沂某縣十三個村莊展開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各村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老齡化等問題,當地村民希望政府能夠出臺政策來改善目前的生活狀況,但同時對政策實施存在擔憂。本文針對農民擔憂,從政府和農民兩方入手探究解決機制:構造政府先建后拆+農民履約兩者之間的動態平衡;搭建交流平臺,保證村民、政府、開發商三者之間的聯系,實時共享信息,同時引入村民監督機制,提升村民信任度。
關鍵詞:村域優化;政策響應;先建后拆;信任度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04
0引言
隨著山東縣域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向城市聚集,導致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迫在眉睫。空間布局分散,配套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成本高,這就需要全域考慮,優化布局。“村域優化”舉措則是解決上述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措施。
山東“村域優化”工作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了較大社會爭議。“村域優化”工作可以更好地盤活農村的土地,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傳統的經營方式,提質增效。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也引起部分村民的反對,并受到外界的質疑。2020年6月27日,山東省委指出了“村域優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要求該工作先暫停。老百姓怎么看待“村域優化”政策?在推進過程中存在哪些關鍵性障礙?如何提高農戶對“村域優化”政策的響應度?針對這些問題,本調研小組對山東省某縣的部分村莊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得出相關結論并以此制定解決機制。
1調研地區概況及政策響應情況
根據村莊所處的位置以及村莊自身情況,調研村莊可分為四類:城區近郊型、偏遠山村型、危房改造型和分散居住型。
1.1城區近郊型
該類型村莊的主要特點是距離城鎮較近,交通便利。調研中發現該類村莊的人口總數相對多,村莊的占地面積大,人口分布集中。村莊的流失人員主要是40歲以內的人員,常住人口還可以達到總人數的60%。該類的村莊中,村民的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現階段該種類型村莊的農業發展由原來的糧食作物轉變為市場導向的新農業,比如蔬菜大棚。有村民表示“搬遷這是一個好事,這樣能方便政府的管理。村莊太多,剩下的都是老人,很難管理。”村民在自家房屋已經修繕的前提下,多數村民也支持搬遷。該類村莊因距縣城較近,村民與縣城之間的聯系也較多,對于“村域優化”的質疑聲相對于其他地區較弱。
1.2偏遠山村型
該類鄉村的主要特點是遠離城鎮,主要分布在山區,交通不便,且村莊與村莊之間的距離相對較大。該類村莊的人員流失大,多數人選擇外出打工,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年齡結構普遍在50歲以上。調研中該類村民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搬到哪里去”,該類村莊村民的居住相對分散,而且居民區大多分布在山腰處或者山腳下,很難在村莊周圍找到合適的建設用地。如果搬遷距離過大,則會導致土地與農民之間的距離拉大,無法保證耕種,生計受影響。有村民表示“搬遷以后如果能夠提供一點就業崗位,我們就希望搬遷”。 “村域優化”在該類村莊中并非無法推行。
1.3危房改造型
本次調研的丁某村、張某村(化名)兩個村莊由兩個不同區域的自然村合并而成,目前村內的留守人口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人口流失現象嚴重。該村位于某煤礦的塌陷危險區,區域內居住的農民家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裂隙,房屋全部被認定為危房。因此地方政府決定實施搬遷,將塌陷區內的兩個村莊進行合并。通過多家的走訪,有多戶家庭表示:“我們家的房子的裂隙差不多是從地基開始一直到房頂,房子已經重新修繕過幾次了,現在都有點不敢住了。”可見,該村村民對于政策本身有著很高的認同和支持,認為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在保障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1.4分散居住型
本次調研中,李某村今年被告之實行村內的村域優化,該村由四個自然村合并為一個村,統一行政管理,并且四個自然村之間的間隔有一百米左右。該村目前總共有184戶人家,村內的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人口流失問題嚴重,產生了眾多的閑置房屋。據了解許多房屋本身年久失修,加之老人離世后子女并不會居住,使得多處房屋坍塌。經調研該類房屋共有二十處左右,房屋閑置問題嚴重。在“自然村之間的距離間隔大、人口流失、閑置房屋增加”這三個因素的推動下,該村成了周圍村莊中最先被通知“村域優化”試點的村莊。調研中有村民說“政策還是不錯的,就是不知道政府的具體做法,我不想讓他們先拆了我的房子,如果先拆了房子,我以后能不能住上都是兩碼事。”走訪幾家后發現,村民都認為政策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認為“村域優化”是未來的一個趨勢,要順應趨勢,但是對政策的實施方法產生了擔憂。
整理后發現,“村域優化”政策本身并沒有受到大多數農民的反對,廣大村民是希望改善生活環境,讓自己的生活更方便一些。有駐村書記表示:“村域優化以后,改善的不單單是生活環境的問題,更有利于我們對老年人的幫助和管理,讓老年人吃公共食堂,老人有什么生活上或者身體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并給予幫助,可以減輕年輕人的負擔。”可見,“村域優化”在解決老齡化的問題上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已經實施搬遷的地方我們也發現農民的生活環境確實發生了改觀,干凈整齊成了新農村的代名詞。“村域優化”確確實實會使農村的生活環境改變,但是還會受到部分村民的反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政府和村民的博弈問題沒有解決。
2農戶響應“村域優化”的關鍵性障礙
2.1政府要“先拆后建”與農民要“先建后拆”之間相矛盾
在建設方式上,農民與政府之間無法達成一致導致很多村民反對政策的實施。在本次入戶調研中發現“先建后拆”這一主張成為共識。在問到有關原因的時候我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