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王晨 錢康敏 張思宇 于沛珺
摘 要:我國進入小康社會,但人口老齡化及其所伴隨的健康問題對現行養老模式帶來了的嚴峻挑戰,因此農村養老問題愈加受到重視。經研究發現,就我國老齡化現狀、家庭變遷,以及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而言,醫養結合勢在必行。然而在我國,“醫”和“養”一直分屬兩個不同系統,在融合過程中,困難重重。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通過調查現階段我國農村養老服務現狀,分析當前農村地區醫養結合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其運營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制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綜述
中圖分類號:F24?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26
在健康中國戰略下,我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社會醫療水平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愈加受到人們重視。據統計我國在2019年年底,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2.54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8.1%,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傳統居家養老及醫養分離的機構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我國人口快速老齡化的需求。可以說,解決農村養老問題是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1 我國農村養老現狀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農村高齡人口增加帶來的問題不可忽視。據調查,我國農村人口絕大多數為老年人,一方面由于單一農作物的收入較低,無法滿足經濟快速發展下許多農村家庭的需求,大部分年輕人選擇進城務工,導致“空巢老人”現象頻繁發生。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給醫療衛生帶來了巨大壓力,在我國約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以高血壓和糖尿病較常見,患病率分別為53. 2%和20. 2%。并且老年人對醫療以及護理的需求要高于其他人群,然而農村醫療機構能提供的醫療及護理資源卻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已經成為目前我國所面臨的一項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據調查,現階段而言我國農村的養老模式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家庭為核心的居家養老模式;另一種是以敬老院、幸福院等為主導的機構養老模式。而大部分家庭受到傳統文化觀念和經濟水平的制約會選擇讓老人居家養老。而且,自1982年9月我國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已達到婚育的年齡,“421模式”已成為主流家庭模式。而在這種模式下所產生的很多社會問題直接加劇了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也導致傳統居家養老功能不斷弱化,也就是說,于老人而言,居家養老并不是一項很好的選擇。此外,我國的養老機構規模較小,僅占國家GDP的7%,而歐美國家養老服務占國家GDP的28.2%,相比之下,我國的養老機構無論發展規模還是發展模式都落后于歐美國家。盡管我國仍在不斷加大對這方面資源的投入,但總體來說我國的養老機構行業仍然處于萌芽時期,機構養老并不成熟,供給沒有達到平衡。
居家養老模式逐漸弱化,養老機構發展緩慢,就目前形勢而言,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將成為破解老齡化問題的最有效途徑。所謂醫養結合即是將醫療服務資源以及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相結合,打造出一種將醫療護理資源有效利用的服務體系,以此來破解“老無所養”“老無所醫”的現狀。然而自從國家提出醫養結合政策以來,盡管政府不斷加大對醫養結合政策和服務的支持力度,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在農村以及很多貧困地區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2 醫養結合政策推行所遇到的問題
2.1 傳統養老觀念影響
“百善孝為先”,長期以來我國在鄉村推廣“醫養結合”時一直受到“孝”文化的制約,導致很多高齡老人家庭觀念根深蒂固,農村以及一些貧困地區更為甚至。隨著“空巢現象”的加劇以及老人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會越發孤獨,相對于養老機構中陌生人的照顧,他們更希望子女能夠在家中盡孝,期待兒孫滿堂,他們從心里就抵觸其它養老模式,更偏向于居家養老。很多農村的老年人認為“落葉必須歸根”,家就是他們的根,生老病死必須都得在家里。調查數據顯示,有81.3%的老年人認為居家養老仍是當下最理想的養老模式,農村地區老年人對“家庭養老”的支持度達98.7%。
2.2 經濟負擔能力有限
由于我國農村老年人并不具備經濟負擔能力,他們基本沒有收入來源,大多都是依靠“低保”、養老金、退休金以及子女提供的生活費作為自己平時的開支。然而一方面擁有“低保”和退休金的只是少數家庭,并且養老金每月能提供的金額并不足以保障其在養老院的全部開銷;另一方面現在大多數家庭的都是“421”家庭,子女的經濟負擔能力也非常有限,面對昂貴的養老開支,更多的家庭只能選擇讓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由此來看,如何合理處理養老機構的費用將成為“醫養結合”在推行中必須要面對的難題。
2.3 農村醫療水平欠佳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資源存在著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現象,鄉鎮衛生院、村衛生院更是如此,大多村鎮醫生并不是專業學校畢業,專業知識相對來說并不充分。在我國,部分失能老年人約有4000萬人,慢性病是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多數屬于小康程度的家庭會選擇帶老人去大城市、大醫院、知名大夫處就醫診治。然而本身城市的消費水平就要遠高于農村,所以一般的農村家庭根本無法承受其經濟負擔。另外鄉村敬老院缺少專業性較強的醫療及康復護理服務,不少家庭對于“醫養結合”在鄉村推行中所能提供的服務始終持懷疑態度。故此,如何提升農村醫療水平建設,也是目前我國農村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一大難題。
2.4 人才隊伍建設不完善
當今醫養結合模式正處于探索階段,現階段出現的問題依舊很多。近年來我國培育出的很多相關專業的人才,大部分都流向了大城市,只有很少一部分選擇留在了鄉村。一方面由于鄉村環境惡劣,經濟生活水平較差;另一方面鄉鎮養老機構在人才管理分配方面缺乏計劃性,尤其體現在護理人員及養老服務人員年齡分配不均、工作強度大、待遇低等方面。其次很多養老機構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對于員工目前的定位以及未來的發展沒有合理的規劃,對機構未來人才的發展也缺乏合理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