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怡

說到“90后”“00后”,人們給他們身上貼的標簽都是:非主流、叛逆、個性、熊孩子。然而,作為獨立自主、有個性、有追求的一代,“90后”“00后”并沒有忙著撕下這些標簽,而是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
一樣的青春,一樣的歌。2020年,許多的“90后”“00后”青年成了時代的楷模,甚至得到了《人民日報》的點贊。
“南開大學,我來了!”2020年9月10日,王唯佳走進了心儀的南開大學。站在“南開大學”四個大字前,他努力挺直自己的S形脊柱。
王唯佳2002年出生在遼寧沈陽,身為“00后”的他從小聰明、倔強、愛學習,卻沒有“驕嬌”二氣。他黏著媽媽講故事,纏著爸爸比誰跑得更快,過著快樂的童年。然而,命運之痛卻突如其來。
2014年,12歲的王唯佳身體出現了異常。和爸爸賽跑時,他遠遠地落在后面,彈跳能力也幾乎沒有。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2015年,他被確診為“龐貝病”。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會導致肌肉無力,脊椎側彎,甚至有呼吸暫停的危險。遺憾的是,當時還沒有治療龐貝病的特效藥。
不能跑,不能跳,體育課、戶外活動王唯佳都可以放棄,但是學習不能放棄。走路慢,每天他就早早起床出發去學校;寫字慢,別人寫一小時,他就寫兩小時。盡管為了防止出現呼吸暫停,王唯佳每天晚上都要掛上呼吸機才能入睡,但病魔從未將他擊敗。
2017年,王唯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重點高中,進入了教學質量最好的班級。高中三年,他每天早上不到6點就起床,一直到晚上10點下晚自習,為了學習,他用生命在沖刺。由于得不到控制,病情越來越嚴重,他的脊椎變成了S形,走路也越來越不穩。有一次,在去期末考試的路上,他走著走著突然摔倒,門牙磕掉了一大塊,滿嘴的鮮血直流。趴在地上,王唯佳氣餒不已,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然而,擦干眼淚,他內心的不甘和倔強又占了上風,他慢慢從地上爬起來,趕到了考場。與病痛斗,與自己斗,憑借著強大的毅力,2020年8月26日,王唯佳以662分的優異成績叩開了南開大學的大門。
命運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不被命運擊垮,逆風飛翔的王唯佳懷揣著新的夢想又出發了。
如果有人說,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那你一定會覺得這是調侃。然而,對于河北平山縣一所小學的學生來說,不僅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就連語文、英語、思想品德、科學都是體育老師教的。體育老師趙鵬菲一肩挑起了六門課程,是名副其實的“全能老師”。
趙鵬菲1990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是一名體育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前,他無數次憧憬去大城市發展。然而,2016年,受去尼泊爾支教的女朋友影響,趙鵬菲成了平山縣一所小學的特崗教師。盡管為了支教做好了最艱苦的思想準備,但走進任教的小學時,他還是被驚著了。沒有便捷的校車,只有崎嶇泥濘的山路;沒有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只有磚搭瓦砌的矮平房。不僅生活條件異常落后,甚至連網絡都沒有,那一刻,趙鵬菲后悔了。
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周,趙鵬菲想退縮了。然而,天真的孩子們完全不知道老師萌生的退意。看到新來的老師,他們一個個歡天喜地。調皮的學生趴在窗臺前大聲喊“老師”,靦腆的學生則遠遠地看著、笑著。看到孩子們純真和渴望的眼神,趙鵬菲思量再三,選擇了堅守。
既然選擇堅守,那就要進入角色。每次上體育課,趙鵬菲都為孩子們帶來各種運動器材,講解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一時間,趙老師的體育課成了全校孩子們最盼望的課堂、最快樂的時光。然而,眾所周知,山區小學的教育條件落后,很多學科的老師都無法配齊。高學歷的體育老師趙鵬菲被學校委以重任,擔負起學校里多門學科的教學任務。就這樣,體育老師教數學,從調侃變成了現實,趙鵬菲也把滿腔的熱情投入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三年支教期滿后,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扎根山區。
一肩挑起六門課,在大山里播灑希望,培育祖國“幼苗”。趙鵬菲的選擇很簡單,但又真的不簡單!
圓滿完成任務的遠望5號測量船正在返航。只聽駕駛員下令:“左舵五!”女舵手劉榮超穩穩地握著方向盤,“五度左。”她一邊干凈簡潔地回令,一邊嚴格地執行著舵令。海天間,“開大船”的劉榮超意氣風發。
26歲的劉榮超出生在山東,是一個標準的山東大妞。她喜歡大海,喜歡海浪、海風、海的顏色。她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樣,幻想著能站在甲板上讓自己的長發隨風起舞。機緣巧合之下,劉榮超有幸成了我國遠望號測量船組建以來的首批女船員。
2013年12月,經過層層考核和篩選,劉榮超成了遠望5號測量船上的一名航海舵手。在人們的想象中,大海是浪漫的,但當你駕馭時才會發現它的桀驁。剪掉隨風起舞的長發,穿上潔白的海員服,劉榮超帶著些憧憬,帶著點拘束,在全體船員的熱烈歡迎下,第一次正式登船,她要“開大船”了。
然而,風浪無情地揭開了大海神秘的面紗。劉榮超的身體隨船左右搖擺,站都站不穩,頭昏昏沉沉,胃里一陣陣地“翻江倒海”。她一遍遍地告訴自己“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暈船不能耽誤工作”,并調侃自己:一言不發、二目無神、三餐不進、四肢乏力、五味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九(久)臥不起、十分難受……用精神轉移大法與暈船斗爭。
克服了暈船,適應了艇船環境,劉榮超開始快速地“武裝”自己。她讓密密麻麻的電路圖和數不清的線纜,從設備機柜走到了腦子里,辨識形形色色的元器件,并熟記于心。她還見縫插針抱著設備圖冊當“書蟲”。經過半年多的積累和歷練,這朵鏗鏘玫瑰終于綻放了。7年來,她在海上航行了1200多天,執行了40余次海上測控任務,精準無誤地執行著航海長下達的每一項口令。
守望海天、以船為家、與海相伴,“開大船”的劉榮超只有一個愿望:確保每一次船舶的正確航向。
一樣的青春,一樣的歌。“90后”“00后”正用行動證明著自己的責任、擔當和價值,他們唱響了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