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琦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的演講中這樣說道。
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活動,對于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各國發展進步皆有重大意義。留學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作為溝通和對話的使者,留學生群體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
2020年以來,留學因疫情嚴重受阻,但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推進,廣大留學生群體對于返校復課、恢復線下正常教學的期待越來越高。2021年以來,不少國家的高校已推出切實政策為秋季學期復課做準備。
即使在特殊時期,留學的價值和作用也不容否認。歷史證明,交流帶來了發展,對話促進了共進。以百年前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為例,一大批中國學子懷揣理想赴法國留學,汲取和借鑒當時歐洲的先進思想,后來成長為偉大的革命先驅。
本期雜志《以留學推動文明互鑒?續寫中法教育交流百年篇章》一文聚焦中法教育交流。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與科學事務公使銜參贊高明(Mika?l?HAUTCHAMP)接受了《留學》記者專訪,對中法教育交流史發表了看法,分享了目前法國留學的官方數據,并對兩國教育合作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經過百年歲月洗禮,世界已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而中法教育交流仍蓬勃發展。高明在專訪中指出,中國如今已成為法國學生的重要留學目的國,許多法國學子選擇來到中國深造,實現學術進步與視野提升。
誠然,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與科研實力進步,“留學中國”的品牌正走向世界,來華留學事業穩步發展。本期雜志《來華留學——教育對外開放的重頭戲》一文對來華留學政策進行全面解讀,并結合數據深入分析了來華留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是來華留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走絲綢路?教育引前行》一文剖析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現狀,展現了新時代絲綢之路的作用,對于廣大學生群體和國際教育行業人士具有參考意義。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社會學家費孝通1990年總結出的這十六字“箴言”,到今天對我們仍有深刻的啟迪意義。相信隨著疫情陰影散去,留學之路恢復正常,世界文明交流將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