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青
(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廣東廣州 510000)
“荷包”,作為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制品,在過去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孕育和發展中,有著一定的實用價值與審美情趣,并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形態與品格。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荷包因被作為女性傳遞情感的載體而備受青睞。那一首首婉轉悠揚的[繡荷包調]不僅僅是女子抒發情感的紐帶,更是孕育著深厚的中國文化歷史底蘊。
據《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統計顯示,全國各地的《繡荷包》就有141首。筆者對[繡荷包調]中小調形式以外的其他的不同風格類型體裁,做了以下梳理,見文末表1。

表1
“社火”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節慶的狂歡活動,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社會習俗,生動鮮活的表達美好生活愿景。隨著民眾的聚居地不同,其表演形式與內容則有地域化的差異。概括起來大致有高臺、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形式。
追溯“社火”的來歷,可謂眾說紛紜。有說,它與原始先民的勞動娛樂相關;有說,“社火”是源于人們對佛教諸神的祭祀和對歷朝文臣武將的祭祀等。顧頡剛在其《古史辯? 第一冊首序》中提道:“社是土地之神,從天子到庶民立有不等的社……鄉村祭神的結會,迎神送崇的廟會,朝頂進香的香會,都是社火的變相”。宋朝詩人范成大在其作品《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的詩句中寫道:“斗野豐年屢,吳臺樂事并。酒壚先疊鼓,燈市蚤投瓊。……輕薄行歌過,顛狂社舞成。村田蓑笠野,街市管弦清。里巷分題句,官曹別扁名。旱船遙似泛,水儡近如生”。可見,宋代以來,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民間風俗有聲有色,各式各樣的祭祀活動開展,久之形成了色彩斑斕的“社火”社會形態。可謂:“社火娛神,香火娛人”。宋代文人在各種文學章典里,對社火也有大量的記載和描述。詩人中的代表人物陸游在《游山西村》記載,各種各樣的器樂演奏相互跟隨,在春天社火即將到來的時節,人們都在整理簡潔的衣著,帶有先輩的古樸之風。這種古老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社火”已成了在節日扮演的各種雜戲的代名詞,即“民間鼓樂謂之社火”。
“燈歌”通常在農閑時節,尤其在春節期間由各個村落組織的集體或個人演唱與表演。有一類以詠唱民俗風情、節氣與歷史故事為主的題材形式。節慶時,各個村落的燈會秧歌隊相互競唱,爭勝。表演形式有秧歌、高蹺跑旱船等多種載歌載舞的形式。尤其是農歷新年,常常耍鬧到元宵燈節后才結束。其內容常常把特定的思想感情寄寓于情節與故事當中。如北京順義縣的一首[高蹺]《五更繡荷包》和湖北省應城縣的《繡荷包?燈歌?高蹺》與紅安縣《十繡?燈歌?采蓮船》,以及青海的“社火”等等,其展示出當地的民俗風情與審美情趣。
這首流傳在湖北省鄂東北地區應城縣的[繡荷包調],一共四句樂句。歌詞共分十二段,以12個月的節氣為詠唱內容,唱詞通俗樸實、風趣幽默,歌中的方言襯詞將這一地區民眾的「火辣」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如:
正月(唷火唷火)里來(唷火唷火)鬧(呃)元(呃)宵(哇呀火嘿),見一位大姐繡(哇)荷包,團圈繡個花(呃)圈到(哇火嘿),(呃嘿嘿唷火火火)團圈繡個花(呃)圍到(哇火嘿)。……
此曲是流傳于湖北省鄂東北紅安縣的一首《十繡》(燈歌?采蓮船),歌詞以五言為主,其間雜用三言的句子,長短參差,錯落有致。全曲共為十段,主要以詠唱歷史傳奇人物為主題,語言清新自然、趣味詼諧,有著豐富的藝術感染力,體現出當地百姓的價值取向與審美情趣。如:
一繡廣東(啊)城,城里扎大(嘞)營,繡一個曹操點三(啦)軍(哪)。
二繡花市(啊)街,街上好買(呀)賣,繡一個乖姐望朗(啦)來(呀)。……
在中國的大西北,每逢過年,村民都會自發的籌辦各種社火活動。社會的規模小至幾十人大至上百人,形式多樣,如舞獅子、鑼鼓經、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凡社火經過之處,爆竹聲聲,鑼鼓喧天,人山人海,人們邊舞邊唱,載歌載舞,氣氛熱烈。近來,在網絡上流傳的[繡荷包調]就有多個不同的版本,以演唱四季花卉與歷史傳奇人物為主,唱詞共有十幾段之多。如:
一絞那石榴花呀,二絞那牡丹花,三絞上老鼠兒拉呀拉西瓜。
四絞上芍藥花,五絞上鳳仙花,六絞上竹葉鬧呀鬧柏花。……
另一首則由民間歌手童守蓉演唱的《繡荷包》,其旋律、音型節奏都與上述基本一致。
唱詞的內容完全以歷史傳奇故事楊家將為題材。
民歌又稱為民間歌曲,是人們在其勞動、社交、禮俗、自娛等社會生活中即興詠唱的各種歌曲。中國民歌數量之多、品味之高、風格之多樣,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可比擬的。如各地民歌《繡荷包》不僅都具有濃厚的地方和民族特色,而且鮮明地反映了各族人民、各個地區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民俗及風貌,反映了人們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及高尚的情操。本文通過對小調體裁之外的其他類型的[繡荷包調]進行梳理,及對民俗節慶中的社火[繡荷包調]進行整理,以民俗風情中多彩的《繡荷包》,透析民歌與民間習俗的深層聯系,展示了中華民歌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價值所在。
注釋:
①顧頡剛.《古史辯? 第一冊首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頁:序.
②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25頁.
③《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北京卷》.北京,中國ISBN,1994年,第193-198頁.
④《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上冊,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年,第210頁.
⑤《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北卷》上冊,人民音樂出版社,1988年,第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