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羲
(武漢理工大學,湖北武漢 430000)
在不斷發展的今天,生活品質一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中,這也說明人們對設計的需求在不斷進步,除了普通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外,殘障人士對生活品質的渴望與需求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設計的全覆蓋成了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提高全人類的生活質量也成了不容忽視的話題。
說到生活,無疑就會提起購物,無論是衣服鞋襪,還是吃穿住行都需要通過購買得到,而恰好是這一普通的舉動在視障人士的生活中卻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阻礙,正常人在購物時可以通過觀看物品包裝、查找物品信息、詢問物品信息等方式獲取所需要物品的相關信息,而視障人士除了詢問得到需要的信息,無法從物品的包裝上獲取想要的相關信息,相反有些過分包裝的商品包裝設計還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在遍觀當下商品的包裝設計時不難發現針對視障人士的包裝設計還是屈指可數的,“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包裝設計中體現還有待增強。本文從觸覺感知入手,以食品包裝設計為圓點,對人性化設計展開新的探索。
據世衛組織2019年統計,全球約有十億人因為各種問題存在視力障礙,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視力問題人群會越來越多,切實保障視障人群的各項權利、減輕甚至消除視障人群的社會參與障礙是,讓他們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是新時代迫在眉睫的事情。
而視障人士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有著不同于常人的感受,也正是這些不同使他們對設計有著更高的要求,要了解視障人士的觸覺化設計需求首先要了解視障人士的生理特征與心理特征。因為視覺感知的長時間缺失,導致他們的社會參與感逐漸下降,久而久之會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自卑感、孤獨感、敏感、挫敗感與不信任感,因身體缺陷帶來的自卑感使他們變得更加敏感,這種自卑感直接導致他們排斥與外界溝通交流,足不出戶沒有足夠的社會包容與社會參與也使他們產生挫敗感與孤獨感,這種只能靠觸摸得到信息的方式也使他們在認識事物時帶有主觀性與片面性,因此通過設計彌補他們的生理缺陷使他們能夠便捷的生活是此次研究的重點。
為減少視障人士的心理障礙,結合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得出視障人士對包裝設計觸覺化的需求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有符合觸摸特性的盲文存在,方便他們獲取所需食品的相關信息,這就要求設計的簡潔明了;其次為降低視障人士的挫敗感,在設計食品的包裝使,要提示包裝開口的位置,方便他們使用,這樣的人性化設計也會讓他們感受到設計的溫暖;最后因為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各種新型材料的出現也對包裝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用不同的觸摸感受區分不同的信息分類,提升觸摸識別的效率,例如現下很火的3D打印技術(如圖1),如果能很好地與包裝設計融合就能增強視障人士的購買體驗,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圖1 3D打印技術
要進行觸覺化設計研究首要就要了解觸覺感官與觸覺感知。由于觸覺是由膚覺引起的,因此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被稱為觸覺感官;而觸覺感知則是指物體與皮膚接觸產生一定的刺激反映給大腦,大腦感知物體的材質、形狀、大小等信息的一個過程,例如,人們在觸摸到盛滿熱水的杯子時會感到燙手,在觸摸到樹干時會感覺粗糙,這都是觸覺帶給人的直觀感受,盲文識別就是利用了觸覺感知的特點為視障人士傳遞信息,因此,在包裝設計的觸覺化上合理的利用盲文,增強視障人士的熟悉感,減少購物疏離感。
觸覺感知也分為生理觸覺與心理觸覺:生理觸覺顧名思義是通過與物體的接觸所達到的直觀觸覺感受,是接觸當下對物體的基礎認知;心理觸覺則是一種感知的間接反映,是真實的觸覺感受喚起以往的觸摸經驗,或是記憶中相似的感受引發的一種抽象的觸感,后天形成視覺障礙的人一般才會產生心理觸覺,因為他們有一定的視覺經驗,對事物有一定的固有印象,腦海中對世界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接觸事物時才能喚起相似經驗,這也是一種感官代償的表現,將缺失的視覺功能轉移到觸覺功能上,使觸覺功能更加敏感。因此相較于普通人整體到局部的視覺感知能力,觸覺感知能力是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體的感知過程,這種認知特征也要求觸覺化設計時要保證文字信息、圖形信息的連貫性。了解觸覺感知的特性,將其合理的運用在食品包裝設計中,擴大設計的覆蓋人群,提升設計的合理性。
相比于視覺認知,觸覺認知是跟隨人類成長一直存在的一種感知能力,從出生接觸世界的那一刻觸覺感知就存在了,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這個過程中視覺、聽覺、嗅覺都有可能因為外界的影響無法使用,而觸覺卻不會,因為人體百分之九十都被皮膚覆蓋,觸覺感知又是通過皮膚與物體接觸產生的膚覺得到對物體的感知,因此這種通過觸覺感知得到的情感體驗是不同于其他感官帶來的情感體驗的,在設計中充分利用觸覺感知也會給不同的設計到來不同的思考,本文基于觸覺感知對食品包裝設計的優化提出思考,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在字體的選擇與設計上。視障人士因視力缺陷需要借助觸覺感官盡心觸摸識別,因此為了更好地使視障人士了解某一食品的相關信息,在包裝設計上除了正常的中英文信息表示外還需要增加盲文的使用,并通過適當的凸起或凹陷達到不同的觸感增加觸覺感受,從而達到觸摸識別的效果,且在盲文的設計上盲點的大小要適宜,不宜過大導致信息觸摸脫節,也不宜過小造成無法識別的情況,在食品包裝設計上盲點大的大小盡量保持圓點的直徑在1mm-1.5mm之間,凸起或凹陷的深度為0.2mm-0.5mm,點距為2.2mm-2.5mm之間,這樣的設置符合中國盲文標準,更加適合視障人士觸摸,減輕他們的自卑感增加熟悉度和安全感(如圖2)。且中文字在選擇上應該選擇無裝飾無襯線字體,盲文設計在選擇上也是選用規則圓點,簡化包裝設計上字的使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識別錯誤。
圖2 盲文與包裝設計
其次,在圖形的設計與布局上。視障人士在購買食品時不能很好地了解包裝內物品的實質,對商品的生產做工等各類信息沒有基礎的了解,這種不熟悉感會直接導致視障人士缺乏安全感,大大減少其購物欲,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對食品包裝進行設計時多用到形狀表達,可以適當地增加觸摸標簽,將內置食物的基本形狀、物品的種類用圖示的方式進行表達,再通過壓印等方式進行處理達到可觸摸的方式,增強視障人士的社會參與感,提升購物能力。這樣的可觸式處理還可以增加正常人購買時的互動性。下圖3是一款紅酒的包裝設計,在外包裝的設計上選用了木材,保證了包裝設計保護商品最重要的功能外,還將紅酒的產地制作過程簡化成圖形壓印在外包裝上,沒有體現過多的字,視覺正常人能了解紅酒的來源,視障人士則可以通過觸摸感受紅酒生產的過程,更加了解商品的屬性,增強購買欲的同時增加購買舒適性。
圖3 可觸摸圖形與包裝設計
最后是食品包裝設計的材質選擇。由于要在食品的包裝上增加可觸摸信息,就對包裝的材質有一定的限制,要達到的一定的厚度才能有觸感,達到觸摸識別的效果,因此在材質的選擇上偏向于紙盒、有厚度的塑膠盒等方便造型的材質。在確保材質的可出性同時也要保證包裝的安全性,由于生理缺陷導致的心理敏感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使用方便,符合觸摸習慣,方便攜帶,設計合理的包裝設計能很大程度的減少心理壓力,減少購物的局促感。
設計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更好地生活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本文所提及的食品包裝只是生活需求的一小部分,希望此次以觸覺感知為出發點的設計研究能為更多設計提供思考,實現人與物的無障礙交流,也希望觸覺化包裝設計在未來能夠得到普及,人性化無差別設計在未來做得更好,讓視障人士知道世界的進步有關注到他們的需求,也讓給他們感受社會的溫暖與美好生活的希望。隨著發展與進步設計只會越來越好,相信設計未來除了結合觸覺感官還會結合其他感官,多感官共同作用,營造更完善更人性化的設計服務!
注釋:
①劉云喬.基于視障人士的導視系統人性化設計[J].中外建筑,2020(05):46-48.
②王斯妮.從視覺到觸覺的平面設計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