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61)
藝術歌曲源起歐洲,是音樂與詩歌藝術高度結合而形成的綜合型藝術體裁,其名稱由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舒伯特的作品而確立,其創作有著十分嚴格、固定的藝術要求。首先,藝術歌曲的歌詞必須是著名文學家、詩人所作的詩句。例如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的歌詞是德國詩人海涅所作,舒伯特的著名藝術歌曲《菩提樹》的歌詞是繆勒所作等。其次,藝術歌曲的旋律存在詩歌般的特點,音樂與歌詞聯系密切并與之相呼應,有情感交融的藝術形象。藝術歌曲多采用鋼琴伴奏形式,但鋼琴在作品中又會做于旋律聲部出現與演唱者進行對話,從而產生更完美的聽覺效果。然而,“藝術歌曲”雖然是一種伴隨近代歐洲文化及現代西方文明進入中土的舶來品,但從一開始就與中國既有的文藝傳統與倫理精神結合:正是采詩合樂、以風雅勸世的古典詩樂之教,使得作為一種文藝體裁與音樂類型的中國藝術歌曲,始終以憂國憂民、激濁揚清為其核心內涵,又以融匯中西、華魂洋才為其美學取向。可以說,擁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傳承的中國是藝術歌曲發展的沃土,吟唱千年的唐詩宋詞是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的源泉。我國第一首藝術歌曲是青主以宋代詩人蘇軾詞譜曲的《大江東去》。隨后,蕭友梅的藝術歌曲《問》《南飛之雁語》等作品相繼問世。在中國藝術歌曲不斷發展與創新中,當代作曲家把中國古典詩詞韻律魅力與中國傳統音律巧妙結合,產出了一批如《楓橋夜泊》《烏夜啼》等獨具中國特色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本文以《烏夜啼》為例,探究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聲斷情延”的情感表達特點。
藝術歌曲《烏夜啼》取自南唐詩人李煜的名篇《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時南唐后主李煜被囚于宋國,詞中上闋“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蓖ㄟ^對典型景物的描寫為渲染鋪墊,下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苯枰孕蜗蟮谋扔魑窈畹厥惆l失意情懷。而《烏夜啼》的音樂以原詞詞牌格律為藍本,以小規模樂句渲染了作品的風格特點,以達到詩與樂的高度結合與統一。作曲家運用斷和連的強烈對比使詞作中離鄉去國的落寞與愴痛之感表現得更為突出。
《烏夜啼》的情感內容是亡國之君哀之痛與思之切的體現,上闋即景抒情注重落寞景象的渲染,下闋則是內心情感的抒發。但是,整個作品雖以強烈的落寞、悲痛的情緒貫穿,卻始終保持中國文人特有的含蓄與內斂。國破家亡、山河破碎的與之種種雜陳情緒涌上心頭,當之現狀卻又無力回天,故作品的情感并非爆發式的悲痛,而更多地以無奈絕望之感表達深入心底的愴痛。
作品為二段式曲式結構,從聲樂角度而言由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組成。詩詞中的上闋為主歌部分,包含A段與A’段兩個部分,類似歌劇宣敘調的形式以即景敘述的方式進行描繪與鋪墊,其演唱需結合語言特性平淡化處理,在平淡中尋求情感的表達。詩詞下闋為副歌部分,包含B段與B’段是作品的抒情的核心,表現了作品最深刻的情感內涵,其旋律華麗與情感豐富相得益彰,在演唱中保持情感的飽滿與含蓄,通過聲音的高亢體現出真摯的情感。
上闋的兩段在情感表達中要分而觀之,正是不同節奏連線的運用造就了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聲斷情延”的獨有特點。A段從作品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其吟誦時以詞組斷句,即:無言/獨上/西樓?!盁o言”描寫出詩人卻無可說的愁苦,“獨上”勾勒出作者的孤單落寞。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揭示出作者內心深處的苦楚無處訴說的孤寂與凄婉。故演唱此句時,以沉重、緩慢的語氣與聲音塑造其情感。“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描繪出了作者登樓所觀之景。月亮是古人寄托哀思的介質,月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間無數的悲歡離合之景,“如鉤”則暗隱離散的情境;所以“月/如鉤”這句“月”和“如鉤”斷開,并把“如鉤”兩個字拖長從而體現出作者想表現的意味深長的情感?!凹拍钡牟恢皇俏嗤?,還有秋色都被鎖在深院之中。而在結尾處疊句的使用更是情感加深,但此處應以落寞失望的情感弱于前句演唱更能體現作者的真情實感。

A’段可謂是作曲家的點睛之筆,從譜例中明顯看出變化。以中國民族傳統的音樂中“聲斷情延”的表現手法,通過“聲斷”強調情感內涵。在一個完整的樂句中運用連線中的休止符,使其在演唱中以停頓表現休止,謹防換氣破壞樂句的連貫性。同時在維持原有斷句的基礎上,通過“咬尾韻”的方式增強樂句的深度憂愁之感。其次,A’段是A段情緒的進一步加深,A段結尾處整小節的休止加深作者“無言”之感,而A’段將樂句三小節規模擴展至四小節,加長了“西樓”二字旋律使惆悵悲傷的情感更加突出。
主歌部分旋律使用慢速、低沉的旋律來表現其中的憂愁,并很好地配合了“斷”的特點。下闋則是作品情感抒發的高潮?!凹舨粩?,理還(huán)亂,是離愁。”用比喻的手法把離愁比作絲,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剪不斷。旋律的起伏與節奏加快,又使得這句恨意十足,宣泄的情感充滿其中,所以在演唱可借鑒哭腔渲染出無奈憂愁,又具宣泄與激動之感。但此處的疊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演唱不同前段,是更強烈的狀態展現。李煜這首詩詞情感交融,心境沉郁,前半部分以景抒情作為鋪墊,下半部分以比喻手法來表達深情。此外,在演唱作品時要合理運用聲韻的變化,做到聲情并茂、似斷非斷、鏗鏘有力,恰當的表現情感。
中國藝術歌曲雖源自歐洲,但與歐洲藝術歌曲的差異化特點受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音樂、語言、情感表達三個方面。
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以西方藝術歌曲為基礎,在不斷地模仿與學習中逐漸加入中國音樂元素,吸收民間音樂的特點。歐洲藝術歌曲主要采用其音樂體系的十二個大小調創作,而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在沿用其音樂體系學習模仿的同時,嘗試運用中國傳統五聲調式進行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在節奏的運用中,打破連貫的樂句,大膽采用休止符卻又不中斷樂句,以斷強調情感。同時,又從中國的傳統戲曲、民歌、小調等方面廣泛汲取營養,形成了現在多元化音樂的中國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以詩樂合一的特征著稱。一方面,文化差異促成不同音樂風格,而另一方面,語言的不同也制約著中歐藝術歌曲的差異化特點。中國的詩詞藝術與西方的詩歌藝術都是語言的韻律藝術。“韻”根植于古老深厚的中華文化,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重要美學范疇之一。但與西方不同的是,唐詩宋詞講究的是押韻。中國古代詩詞的合轍押韻,是產生古代詩歌吟詠樂音回環之美的關鍵。如:“無言獨上西樓(lóu),月如鉤(gōu),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qiōu)?!倍家獨w韻到“ou”。依字行腔是唱出古典歌曲韻味的獨有方式,在演唱中應吐清字頭,還應逐音過渡。然而就西方拉丁語衍生出來的語言如意大利語、英語、法語、德語等其詩作以節奏為韻律,根據每個單詞的重讀音節,通常采用五音節或七音節的詩句結構,其吟誦更追求節奏的順暢。如意大利著名歌劇大師羅西尼的藝術歌曲《諾言》,采用皮埃德羅?麥塔斯塔修五音節詩為詞“Ch’io mai vi posa”可明顯看出其節奏不同于中文的律動感。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情感表達中西方的直白豪放與中國的含蓄內斂產生鮮明的對比,這種差異也對藝術歌曲的風格與表現情感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意大利藝術歌曲講求“legato”,即連續、連貫。西方國家的音樂以“連”為特點,以連貫的聲音塑造情感。同樣誕生于意大利的小提琴這種樂器以聲音連綿、悠長為特點,常被形容為聲樂的聲音形象,并擅長以連貫的聲音和悠長的樂句塑造情感。而中國藝術歌曲與之相反,以“斷”延情,聲斷情不斷是中國藝術歌曲的情感表達特色。用短暫的停頓表達情感的延深。另一方面,中國的藝術歌曲繼承了古詩詞音樂的韻律,前文中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烏夜啼》的闡述可充分的體現這一觀點。
情感表達是音樂表現的核心,相較于西方藝術歌曲,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情感表達更為委婉。其音樂特點緊密結合了中國古詩詞的韻律,形成了“聲斷情延”獨有的藝術特色。其情感則是“行腔歸韻,依聲傳情”。行腔如“濃妝淡抹總相宜”,輕重、動靜、遠近、起落、剛柔、濃淡、顯隱、抑揚、轉折、頓挫等將聲音染墨著色,古雅有致、精致優美、恰到好處。結合美聲唱法的圓潤、通透、連貫與傳統民族唱法的咬字、明亮等特點,融入作品的內涵與情感并巧妙的斷句,以傳達其作品的真情實感。
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是中國歌唱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掌握正確的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方法并準確表達其情感內涵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中國五千年繁榮歷史的重要途徑。當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正確領導下,“一帶一路”倡議快速推進下,以音樂這種大眾化藝術形式加速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推廣,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