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 柳清清,鄭清清,田甜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美麗中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城市生態文明的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在黨的相關會議上首次提出以來,豐富、發展和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就不斷地在推行和實踐。為實現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2016年6月,中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在福建省成立。福建在推進生態建設道路上砥礪向前。堅定綠色實踐步伐,踐行綠色低碳消費理念,既需要政府作為政策引領者,也需要社會公眾的積極參與。福州市作為福建的省會,在踐行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理念上應該起到帶頭作用,發揮消費在生產環節的關鍵作用,鼓勵個體消費者從高碳消費向低碳消費的行為轉變。消費作為社會再生產的最終環節,選擇何種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對資源環境的影響都是重大的,面對低碳經濟的新發展模式,消費行為也應當隨之轉變。
相關文獻集中于低碳消費相關的居民節能行為、環境行為、綠色行為等研究,缺少對低碳消費的微觀行為的直接研究。Yujiro Hirano (2016) 通過對日本居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調查,比較分析得出不同的收入、年齡和不同的家庭結構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產生的影響顯著不同[1]。Andrea K.Maser(2015)對德國居民綠色購買行為方面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得出購買意愿可以影響綠色購買行為[2];Katja Soyez(2012)在收集五國消費者的消費數據基礎上,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個人環境價值觀會因為國家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化而不同,進而最終影響其環境行為[3]。莊貴陽(2019)將綠色消費、生態消費與低碳消費進行了內涵辨析,認為低碳消費內涵更明確,強調通過減少碳排放來實現可持續消費[4]。李向前(2019)等學者通過構建節水、節電、廢物有效處置三類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型,發現對低碳消費行為影響最大的是宣傳教育,低碳心理意識對低碳消費行為影響不明顯[5]。
以上研究對于居民低碳消費行為深入剖析的程度還不夠,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的評價指標設計缺乏全面性。基于此,本文以個體消費者的微觀角度為切入點,對低碳消費行為及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以期提出更有針對性地建議。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對福州市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的問卷調查,通過隨機抽樣方式對福州市五城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此次發放問卷340份,無效問卷20份,回收有效問卷320份,問卷回收率為94.12%。
本次調查樣本中,城市居民中男女性分別為51.3%和48.8%,較為均衡。調查對象的年齡以35歲以下居多,占比比例過半,46-55歲年齡段占比比例最少為8.8%;從受教育程度來看,文化水平在本科及以上的人數居多,小學及以下人數最少,總體上,大多數被調查居民都是高中(含中專)、大?;虮究萍耙陨?,少數居民學歷較低;在月收入水平方面,收入水平在3000-5000元人數比重最多,3000元以下和5000-8000元人數比重接近,月收入處于中等水平的城市居民占本次調查對象的絕大多數;職業狀況中,占比最大的是企業人員,比重為21.3%,其次是自由職業者,占比20.0%,農民的比重最少為2.8%。上述樣本描述性分析結果基本吻合福州市常住人口以中青年為主、基本接受初中及以上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總體水平居中的總體分布現狀,調查數據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廣泛性(見表1)。

表1 福州市居民樣本描述性統計結果
本研究因變量低碳消費行為測量指標參照石洪景(2015)的研究結論,用服裝、飲食、出行、用水四個方面來測量低碳消費行為,具體測量指標見表2。通過AHP層次分析法對低碳消費行為因變量的四個測量方面進行權重分析,進而通過加權求和對因變量數值進行求取。

表2 居民低碳消費行為測量指標
自變量分別選取了居民的個體心理因素、低碳行為認知、低碳消費行為相關知識、社會參照和政策規范五個方面,具體測量指標設置如表3所示。

表3 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測量指標
根據前文變量的選擇說明,因變量“低碳消費行為”進行加權求和后,形成數值型變量,適合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構建多元線性回歸的數學模型如下:

式中y為因變量;x為自變量,共有k個自變量;β0為多元回歸模型的常數項;β1、β2…βk為偏回歸系數;ε為多元回歸模型中的隨機誤差。
將個體心理變量、低碳消費行為相關知識、低碳行為認知、社會參照和政策法規與低碳消費行為進行相關分析。研究發現:在5%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的變量有個體心理變量,在1%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的變量有低碳行為認知、低碳消費行為相關知識和政策法規;社會參照與低碳消費行為相關性不顯著,具體如表4所示。

表4 影響因素與低碳消費行為之相關性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回歸模型調整的R2為0.112,表明模型擬合度一般。模型sig值為0,小于0.05,表明回歸模型通過置信水平為0.05的F檢驗,該模型的整體回歸效果顯著,如表5,6所示。在表7中,個體心理變量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147,即低碳消費行為與個體心理變量具有顯著的負向關系;低碳行為認知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219,即低碳消費行為與居民低碳行為認知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表明城市居民在進行低碳消費行為時會受到其低碳消費理念認知水平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政府相關部門對綠色低碳消費理念的宣傳能大幅度提高居民采取低碳消費行為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相關知識水平變量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194,即對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表明居民對低碳消費知識越了解,則越具有踐行低碳消費行為的行動力。政策法規變量的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126,即政策法規與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表明低碳消費相關法律法規越健全,則居民日常生活中進行低碳消費的可能性越高,體現了完善的低碳消費政策法規制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表5 福州市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模型

表6 福州市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7 福州市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模型系數
通過對福州市320份城市居民的調查問卷調查進行統計性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結論:(1)福州市居民消費結構多元化,在實行低碳消費行為方面有較高意愿,且行為表現出差異化。(2)個體心理因素、低碳行為認知、低碳消費行為相關知識和政策法規4個自變量對城市居民低碳消費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除個體心理因素變量外,其余變量回歸系數為正,表明這四個方面對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和制約,是關鍵的影響因素。根據公共選擇理論,居民低碳消費行為是作為理性人的個體居民消費者在約束條件下選擇某種低碳消費方式的一種非市場決策的政治過程。在實施低碳消費行為過程中,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的集體行動會受到低碳消費的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低碳消費相關公共政策制定會影響到居民的偏好,進而影響到政策推行和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的實施,因為在低碳消費政策實施中要因地制宜地集合當地居民的政策偏好,從而保證低碳政策的有效實施。
鑒于以上研究,推動城市居民低碳消費的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1.制定完善的低碳消費政策和法規體系
政府通過制定完善的公共政策法規來有效引導居民消費理念和意識的轉變,增強居民日常生活采取低碳消費的約束力。如在引導政策上,可以在當前各等級教育中增加低碳環保知識教育課程,從小灌輸環?;纠砟睿岣呔用竦牡吞枷M行為認知,引導全民形成低碳消費環保觀念。
2.健全低碳消費激勵機制
我國近年來制定了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和低碳行為的法規,其中命令型控制消費的管理政策運用較多,應用激勵型政策較少,且多集中于較大規模的企業低碳節能激勵,針對家庭或個人在低碳節能和低碳消費的激勵型政策較為缺乏。因此,政府可以建立多層次和全方位的低碳消費激勵機制,來促進全社會居民低碳消費的實現。如從政府財政收入建立低碳消費專項資金,加大對社會居民低碳消費行為的物質獎勵,或以補貼的形式支持消費者使用高效節能的設備。
3.加大低碳消費理念的宣傳力度
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等傳播媒介強化居民對低碳消費的認識。如開設環境保護電視欄目、播放全球氣候變暖等相關紀錄片等,提升居民低碳消費的知識水平,增強其責任意識,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