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測繪科學研究院 李春娥,李娜娜
新疆森林、濕地、草原、荒漠生態類型多樣,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綠洲區域經濟發展對林草水等生態資源特別是水資源的依賴性較大,生態敏感脆弱、荒漠化等生態問題制約了新疆綠洲經濟發展[1-2]。本研究利用遙感與地理空間信息技術分析新疆綠洲范圍內種植、林草和水資源空間分布情況,反映地方資源稟賦狀況及分異特征,為綠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支持。
本研究數據主要包括新疆2018年地表覆蓋、行政區劃、坡度和高程帶數據,其中,2018年地表覆蓋數據來源于新疆地理國情監測數據,行政區劃數據來源于天地圖的行政邊界數據,高程帶數據來源于中科圖新提供的30米DEM數據。
本研究從空間分布指數、垂直分布指數兩方面對種植、林草、水資源進行分析,反映這些地表資源在地表覆蓋規模、地形梯度上的規模比較優勢。指數越大,說明某種資源在新疆范圍內越具有規模優勢,越小則優勢越不明顯[3-5]。
空間分布指數主要指統計區域內某種資源面積占自治區該類資源面積的比重與該統計單元面積占自治區國土面積比重的比例,反映某種資源在不同區域的分布狀況和分布優勢程度。
垂直分布指數主要指統計區域內各高程分級范圍某種資源面積占自治區某種資源面積比重與該統計單元各高程分級范圍面積占自治區國土面積比重的比例,反映某種資源在地形梯度上的規模比較優勢。
從新疆綠洲整體范圍來看,各地級行政區綠洲范圍種植資源面積占比差別較大,伊犁州直種植資源面積占比最大,明顯超過其他地級行政區,昌吉州、博州、喀什地區和塔城地區綠洲區域種植資源面積占比略低于伊犁州直,哈密市、吐魯番市、克州、和田地區、巴州、阿勒泰地區綠洲區域種植資源面積占比較小(見圖1)。

圖1 種植資源面積占比
從新疆綠洲整體范圍來看,各地級行政區綠洲范圍林草資源面積占比差別較大,阿勒泰地區綠洲內林草資源面積占比最高,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昌吉州、哈密市、博州、克州和塔城地區綠洲范圍林草資源占比較高,略低于阿勒泰地區,吐魯番市、巴州和和田地區綠洲范圍林草資源占最低。
從新疆綠洲整體范圍來看,各地級行政區綠洲范圍水資源面積占比差別較大,博州綠洲范圍內水資源面積占比最高,且明顯高于其他地級行政區,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伊犁州直綠洲范圍水資源面積占比明顯低于博州,吐魯番市、哈密市最低。
新疆各地級行政區綠洲區域內種植資源空間分布指數存在兩極分化現狀,昌吉州、伊犁州直、克拉瑪依市、塔城地區、喀什地區和阿克蘇地區的種植資源空間分布指數遠大于1.0,說明該地區綠洲范圍種植資源分布優勢明顯,吐魯番市、哈密市的種植資源空間分布指數在0.3以下,說明該地區綠洲范圍種植資源分布基本沒有優勢。
各地級行政區綠洲區域林草資源空間分布指數較為均勻,部分地級行政區綠洲范圍林草資源空間分布指數在1.5~2.0之間,吐魯番市小于0.5,其他地級行政區在0.5至1.0之間。林草資源空間分布指數最高的是阿勒泰地區,說明該地區綠洲范圍林草資源分布具有明顯優勢,最低是吐魯番市,說明該地區綠洲范圍林草資源分布優勢不明顯。
各地級行政區綠洲區域水域空間分布指數差異較大,博州水資源空間分布指數遠高于其他地級行政區,在6.0以上。吐魯番市和哈密市遠低于其他地級行政區,水資源空間分布指數不到0.1,昌吉州和塔城地區的空間分布指數也較低,分別為0.39、0.37(見圖2)。

圖2 各資源空間分布指數
新疆種植資源全部分布在人工綠洲,種植資源在50以下、50到100、200到500、500到 800、800到 1000、1000到1200、1200到1500高程帶內屬于優勢分布,在海拔低于200米時,種植資源垂直分布指數隨高程增加而減少,在200到500米,種植資源垂直分布指數突增到3.47,隨后逐漸降低,種植資源優勢度隨高程的變化趨勢明顯。
新疆人工和天然綠洲范圍林草資源垂直分布指數特征差異較明顯,人工綠洲內林草資源在各高程帶分布優勢均不明顯,天然綠洲內林草資源在3500米以下為優勢分布,其他高程帶較低,分布優勢不明顯。
人工和天然綠洲范圍水資源垂直分布指數特征差異較明顯,天然綠洲內水資源在100到3000米均為優勢分布,除50-100米,其他高程帶均為優勢分布,其中100到200米、3500-3000米、5000米以上高程帶水資源垂直分布指數較高(見圖3)。

圖3 各資源垂直分布指數
通過對新疆種植資源、林草資源和水資源空間分布情況征及分異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資源空間分布,伊犁州直綠洲范圍種植資源面積占比最大,阿勒泰地區林草資源面積占比最大,博洲水資源面積占比最大。
(2)資源分異特征,不同地級行政區綠洲范圍種植和林草資源的分布優勢的差異較明顯,水資源在博州明顯具有分布優勢;
(3)種植資源在200-500米高程分布最具優勢,林草資源在100-200米,3500米以上高程帶分布極少,水資源在100-200米,3500米以上高程帶呈優勢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