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清, 張 越, 查勇健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嘉興,依水而建、因水而通、借水而興,城市中水系密布,河流眾多,水鄉文化是它的靈魂與脈絡,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嘉興具有獨特的“運河傍城、二環九射”的水網結構,形成市河環城、運河傍城、九水注城的水鄉城市特色。南湖位于老城的東南部,與西南湖、環城河相連,形成“城-河-湖相擁”的城水格局。
嘉興也是一座有著獨特地理特征和深厚文化特色的城市。嘉興自古地處“吳根越角”,如今在長三角中心地區,緊鄰上海、杭州、蘇州,魚米之鄉,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依河臨海,自古文人輩出,融吳越文化、運河文化、江南文化、嘉禾文化于一爐,特色鮮明,獨領風騷。
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紅船精神的發源地,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2021年7月1日,世界的目光必將聚焦于此。為迎接建黨一百周年,進一步提升嘉興城市的國際化影響、環境形象、居民的獲得感,建設“美麗夜嘉興”,刻不容緩。南湖作為城市的“紅心”,是嘉興紅色文化的精華所在。基于此,嘉興市政府于2019年5月啟動對嘉興南湖夜景觀的整體提升工作。
提升前南湖夜景照明整體的空間結構、環境視覺美感以及用材與安裝技術都乏善可陳,具體包括光色使用混亂、綠色光過量、純度過高、整體照明氛圍效果不佳;景觀要素表現手法過于單一,載體的個體、景深、空間層次均沒能恰當體現;燈具使用不當、安裝隨意、眩光嚴重、影響整體效果,部分區域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大大降低夜間游覽的舒適度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當時的嘉興南湖夜景燈光一是亮而不優(圖1),文化主題不明顯;二是亮而不純(圖2),色調雜亂;三是亮而不當(圖3),建筑特征模糊,肌理含糊;四是亮而不美(圖4),設計和建設缺乏整體規劃,缺少層次。
圖1 亮而不優Fig.1 Bright but not good
圖2 亮而不純Fig.2 Bright but impure
圖3 亮而不當Fig.3 Bright but inappropriate
圖4 亮而不美Fig.4 Bright but not beautiful
南湖夜景觀總體設計,注重汲取嘉興城市水鄉特色、紅船文化、運河文化,凸顯地域文脈,尊重空間格局,防止夜景觀同質化,設計提出了四大策略和四大目標:一是塑紅船魂,打造圣地之光;二是品江南韻,打造人文之光;三是敘運河情,打造活力之光;四是展國際范,打造品質之光。
1)塑紅船魂——塑造城市地標,彰顯圣地光輝。重在城市視角,打造圣地之光。九水匯心是嘉興的城市格局、紅船精神是嘉興的城市基因。在城市平面空間打造“金光九射、普照大地”的紅船精神形象,在城市立面空間打造“紅船光芒、透射云霄”的紅船精神高度。
2)品江南韻——精繪水光流影,品味醉美嘉興。重在步行尺度,打造人文之光。水是嘉興的魂,影是水鄉的韻,刻畫江南園林、水影禾城意境,從“人本”角度出發,選取照明表現對象,設定照明指標與方式。在江南雨巷之中,在小橋流水之上,利用水影、落影、倒影、剪影,用燈光呈現水光瀲滟,波光粼粼,柔和舒適、明暗有序的城市韻味,它是能讓人走心的光。
3)敘運河情——導入人文故事,敘述嘉興映像。重在游船視角,打造活力之光。“運河抱城,九水匯聚”,嘉興因河而興,傳承千年,一湖一河,相得益彰,我們用燈光來講述嘉興故事,互動之光融入運河的歷史空間,讓人們坐著游船進入“時光隧道”,在時光交錯間敘述嘉興千年變遷。從尊重自然的審慎敬畏角度出發,重塑南湖夜景,展現充滿活力的南湖夜景。
4)展國際范——規整城市界面,展現國際風范。重在車行視角,打造品質之光。街道尺度的建筑立面、城市天際線形成的界面直觀體現城市的品質。手法簡潔、純色綴彩,打造現代簡約、大氣舒適的現代品質之城。采用國際一流照明設計理念、手段,選取高品質照明設備,為人民群眾打造夜間出游的高品質光環境。
審視南湖,空間形態特征鮮明,總體呈三角形(圖5)。空間結構構思精巧,堤島關系處理不拘傳統,看似無心卻有深意。故而將其夜景觀空間結構提煉為:“一湖兩樓守紅船,三線七島連五園,一塔一堤攬秀色”,其中:
一湖:南湖;
兩樓:煙雨樓、望湖樓,為南湖景觀構成中重要的建筑元素;
一船:紅船,是南湖夜景焦點,具有政治地標屬性;
三線:東線、南線、北線,是南湖夜景的主體架構;
七島:位于南湖湖面以湖心島為主的小島群,其中湖心島是南湖夜景觀中的焦點;
五園:會景園、勺園、菱文化公園、英雄園、攬秀園,是南湖夜景構成的重要填充;
一塔:壕股塔,是嘉興夜景觀控制性焦點;
一堤:成功堤,與小瀛洲、端午祭壇同為南湖夜景的特征元素。
圖5 南湖夜景觀空間結構Fig.5 Spatial structure of nightscape lighting in Nanhu
夜景觀不是越亮越好,過亮的、五光十色的夜景觀無法形成舒適感以及熱鬧感,反而會形成色光污染,造成能源浪費,高品質的夜景觀需要注重光與影、亮與暗的把控。對嘉興南湖夜景觀元素進行數值量化并進行合理分級、分區,使各類夜景元素該亮則亮,該暗則暗。
對夜景觀效果總體把握,綜合考量各類功能區域、自身特色后對其光亮度、色溫、彩色動態光進行營造,避免亮度、色溫、彩色動態光失調(圖6~圖8)。同時,按照交通等級區分功能照明等級,采用國際先進照明理念與高品質照明設備,合理布置燈位,選擇適當光束角的燈具,控制好亮度對比度。對沿岸植被進行適當照明,用倒影來體現水的存在且要體現通透感,打造南湖夜間安全、舒適生態的功能光(圖9)。
圖6 南湖亮度控制Fig.6 Intensity control in Nanhu
圖7 南湖色溫控制Fig.7 Control of color temperature in Nanhu
圖8 南湖動態光控制Fig.8 Dynamic light control in Nanhu
圖9 南湖照度控制Fig.9 Illumination control in Nanhu
南湖環湖沿線結合主要建筑載體打造景深感,用燈光呈現建筑、植物載體的精彩之處。將南湖環湖沿線景觀空間層次進行細分,精心選取樹木、建筑載體,著力刻畫第一層次喬木和點狀分布的建筑,保證環湖沿線的完整性、連續性。采用更為細膩精致的燈光表現方式,強化喬木的季相變化,以增加夜景立體空間厚度,強化植物在夜間不同于日光下的獨特美感與豐富性、變化性、生命力(圖10、圖11)。
圖10 整改前環湖沿線夜景Fig.10 Nightscape along the lake before rectification
圖11 整改后環湖沿線夜景Fig.11 Nightscape along the lake after rectification
紅船,通過改變原有照明方式,調整燈具安裝,結合紅船周邊界樁設置投光燈以優化紅船夜間亮度、對比度,強調紅船和背景的畫面、層次關系,展現紅船自身的肌理及莊重、肅穆的特點,突出其地標屬性(圖12、圖13)。
圖12 整改前紅船夜景Fig.12 Nightscape of Red Boat before rectification
湖心島位于南湖中心。島上主要有煙雨樓、清暉堂、訪蹤亭等建筑,形成了以煙雨樓為主體的古園林建筑群。設計將湖心島整體分為三層:景觀外層焦點——紅船構成前景焦點、景觀中層背景——沿湖喬木、景觀內層背景——煙雨樓。其中,煙雨樓、清輝堂等建筑利用外投光方式打亮,島最外側兩排樹,根據樹枝干的造型、茂密程度、著光面的大小來安裝不同數量的變色投光燈。燈具采用鳥巢或仿古樹干形式,燈具固定采用彈簧抱箍,樹皮接觸部位使用膠墊保護古樹(圖14、圖15)。
圖14 整改前湖心島夜景Fig.14 Nightscape of Huxin island before rectification
圖15 整改后湖心島夜景Fig.15 Nightscape of Huxin island after rectification
壕股塔位于南湖西南角,是古時嘉興七塔八寺之一。作為南湖核心區的至高點,從南湖游線各視角觀看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景觀載體,是嘉興的地標建筑之一。
整體照明以突出建筑結構,還原古色古韻為目標。保留優化塔頂屋面照明;提升增加塔剎照明,補充視覺焦點,提升精氣神;補全塔身照明,增加1~6層屋面照明,改造斗拱和塔身立面照明,改造門洞內透燈光(圖16、圖17)。
圖16 整改前壕股塔夜景Fig.16 Nightscape of Haogu tower before rectification
圖17 整改后壕股塔夜景Fig.17 Nightscape of Haogu tower after rectification
在嘉興南湖夜景觀設計建設過程中,我們以打造夜游品牌為出發點,深挖嘉興文化,凸顯紅色基因,貫徹“紅船精神”,以“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為指引,根據實際情況,拆除原有不合理照明設施,整改部分照明不當區域,提升亮度、豐富層次、凈化光色、可調可控。突破傳統照明思維,既要考慮靜態南湖的夜景觀,也要考慮南湖夜游和燈光藝術活動,通過完善的功能照明設施、情境照明設施、動態藝術照明設施、智慧照明設施,新建了一套水、城、人、文四位一體,完整、系統的夜景觀體系,極大地提升了嘉興南湖夜景觀,呈現出了和之前燈光效果“脫胎換骨”的感受。也是我們作為照明人,以特有的方式,用燈光點亮革命圣地,彰顯圣地光輝,力創嘉興夜游品牌,將紅船精神發揚光大,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