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聽著老戰士保家衛國的故事長大。保家衛國的信念烙在了我們的心里。我們有骨氣、志氣、底氣,接過老戰士手中的槍。我們要在不同的崗位,用不同的方式,為祖國站好崗。

大國工匠陳行行

戰士王春龍

學生陳雨晴


大國工匠陳行行
我是軍工人
我們最大的自豪就是
這個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誰
但我參與的事業卻驚艷了世界
用我的雙手實現技能報國
陳行行 代曉倩 高小宇 文/圖
我叫陳行行,是一名來自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的普通技術工人。
2021年7月1日,我作為勞模和大國工匠代表受邀參加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聆聽習總書記鏗鏘有力、振奮人心的講話,讓我更進一步理解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偉大道路、創造偉大事業、取得偉大成就的百年奮斗歷程,深刻體悟到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和政治品格,深刻感受到新中國前進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爭取更大光榮的決心和信心。“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當聽到天安門廣場上千名青年代表發出“聽黨話、跟黨走”的青春最強音的時候,我心潮澎湃。
我要用我的雙手,不懈奮斗,實現技能報國。
我是在“兩彈一星”精神的指引下堅定理想信念,是在老科技工作者的言傳身教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從這些老科技工作者身上,我學到了面對國家需要時,挑戰難題的勇氣、克服困難的決心、永葆熱情的創新、極致精準的追求……更讓我明白,作為國防事業的一名技能人員,認認真真加工好每一件產品就是國家利益至上。
在組織的培養下,在老科技人員的嚴格要求下,在自身努力下,作為單位唯一一位特聘技師,我領辦了兩個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和同事們一起深入研究和挖掘提質增效的方法,分享參加國家技能大賽的經驗,提升技能水平。現在我身邊有27 名全國技術能手和無數像我一樣的青年職工成了科研生產的中堅力量。在中物院,“科學家的夢想、工程師的藍圖、技能人員的產品”三者缺一不可。作為一名技能人員能夠將自己的一身“武藝”發揮到極致,將科學家和工程師好的想法、好的創意變為現實可用的產品,我倍感榮耀。憑借扎實的基礎和不懈的堅持,我獲評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有機會赴德國參與高端制造學習,有幸受邀親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現場。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我想作為一名軍工人,我們最大的自豪就是,這個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誰,但我參與的事業卻驚艷了世界。就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在其中能夠發揮一點點的作用,用我們的拳頭告訴世界我們“行”。未來,我將以“兩彈一星”精神為指引,將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加工好每一件產品、完成好每一項任務、履行好每一項職責,不斷向技藝極限發起沖擊,用青春和理想續寫前輩們的奮斗故事,以實際行動向老一輩科學家、工程師以及大國工匠們致敬,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技能報國,奮斗有我!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戰士王春龍
革命志士為守護家國理想,舍生忘死
部隊讓我明白了什么叫責任,什么叫使命
感受到老戰士對黨的忠誠,對軍隊的熱愛
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樣子和擔當
苦練打仗本領,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接過老戰士的槍
王春龍 文/圖
2010年12月,我懷著一股熱情報名參軍,揮淚告別父母,踏入軍營,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從邁入部隊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感受到部隊的嚴格、嚴肅、熱血。在新兵集訓日子里,每天軍姿一小時起,隊列動作天天練,踢正步抬腿至少20 分鐘以上,又苦又累,但沒有人放棄,因為我們穿上了軍裝。這段日子是我最值得回憶的,部隊讓我明白了什么叫責任,什么叫使命,不但鍛煉了身體,更提升了覺悟,練就了吃苦耐勞、越挫越勇,永不言敗的精神和鐵一樣的意志。在部隊的培養下,2012年,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通過部隊組織的黨史學習,我了解到在那個崢嶸歲月里,千百萬風華正茂的革命志士為守護家國理想,舍生忘死,為完成革命事業無所畏懼。最重要的是他們是那樣的年輕,為了國家、為了民族義無反顧,譜寫了一曲無比輝煌的青春之歌。
我遇到許多老戰士,雖然已經退休,但作為一名老兵,他們退休不退崗,離職不離黨,把愛獻給了下一代。老兵們時常對我說:“是鄉親們把我們扶上馬,送去參軍的;是黨把我們從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步培養成才。現在雖然已經退休,但我們要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繼續發揮余熱,為黨的事業再出些力。”我從他們的話語中感悟到一種執著的老兵精神,感受到他們對黨的忠誠,對軍隊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樣子,一代軍人有一代軍人的擔當。在人民軍隊的奮斗歷程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好戰士。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解放軍戰士,我要牢記習主席囑托,做新時代的好戰士,要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建連育人,切實增強對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自覺做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執行者、模范踐行者。我要把思想自覺轉化為行動自覺,弘揚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把“四有”標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銳意開拓進取,苦練打仗本領,切實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學生陳雨晴
外公是一名鐵道兵老戰士, 用簡陋的鋼釬、大錘等工具,在高山峻嶺中參與筑成新中國第一條鐵路
爸爸是一名鐵路工作者,疫情期間堅守在武漢火車站
三個月沒回家
我是一名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
要把鐵道兵“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傳承下去
“00后”,接過老一輩人的接力棒
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運輸專業 陳雨晴 文/圖
我是石家莊鐵道大學的一名大一學生。在我成長過程中有兩個人對我影響很深。一個是我的外公,一個是我的爸爸。外公是一名鐵道兵老戰士、老黨員。退休后成為宜昌市當陽區一名關工委五老。他經常到學校和社區給青少年宣講當年老鐵道兵的故事。我是聽著他的故事一天天長大的。爸爸是武漢火車站的一名鐵路工作者,在我的記憶中,爸爸永遠是三班倒,永遠心中只想著旅客。
2020年,正值高三的我,在武漢經歷了最嚴重的疫情。在家上網課、高考延期。我不知所措,心情焦躁。在這樣情形下,我想起外公曾經講過,他參與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設時,在高山峻嶺中,只能用雙手筑路的年代,他們用簡陋的鋼釬、大錘等工具,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架起了發展工業、繁榮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幸福路。外公常常對我說:“聽黨的話,肯吃苦、干實事,就會越來越好。”我還看到我的爸爸在疫情期間堅守在武漢火車站,整整三個月沒回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武漢抗疫的勝利作出了貢獻。當時,我下定決心要像外公和爸爸一樣,戰勝困難,相信我們的黨一定能帶領我們取得抗疫的勝利。同時,我也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光榮的鐵路工作者。
在黨領導下,武漢戰勝了疫情。我也經過認真努力的學習,順利考進了我心儀的石家莊鐵道大學。在這所“軍魂永駐”的學校,我選擇了交通運輸專業。從此我在這里開啟了全新的大學生活,第一次遠離家人,第一次住校,第一次自理的生活。我們每天六點起床,每周三次按照部隊標準查寢,三次跑操,剛開始我覺得很艱難,但一想到外公和爸爸,我就會咬緊牙關、堅持下去。經過努力,在新生軍訓我榮獲了先進個人,期末考試成績位居全班第一名,榮獲一等獎學金。同時,我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行動上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我收看了慶祝大典,為祖國的輝煌而感到驕傲。特別是聽到習總書記深情寄語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話,讓我倍感親切與振奮。作為“00 后”,我要接過老一輩人的接力棒,踩著歷史的鼓點向著時代號召的最強音前進。作為新時代托起彩虹的年輕人,我要秉承“慎思明辨,知行合一”的校訓,把鐵道兵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傳承下去,學習過硬本領,成為國之棟梁,為“一帶一路”建設、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